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克服当前历史教学中的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具体实施方法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掌握历史知识和获取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要锻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观察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能力,以古鉴今、据往知来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学生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历史知识,而是应该主动去认识历史、研究历史,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树立教育教学新理念,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探索。高中研究性学习既不同于小学和初中的接受性学习,也不同于高校的学术研究。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首先,高中生的身体发育已接近或进入成年人,大脑机能和性机能都已成熟,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物质基础;其次,高中生的独立性显著发展,使他们对研究性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巨大的热情;第三,高中生的智力发展成熟并接近高峰状态,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等许多重大问题,有了评价的能力和分析、批判的能力;第四,经过小学和初中的九年学习,高中生已具有相当的知识基础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五,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广泛深刻,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学习动机是他们主要的学习动力,而研究性学习的特色就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及周边的现实社会环境;第六,高中生情感热烈而丰富,也容易动摇,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初步形成,对人类生活的疑问增加,更加关心现实问题,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高中历史教学要利用高中生的这些特点或优势,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和开放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潜能。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医治传统的僵化的教育模式的良方。
1.开展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依据
1.1 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时代,这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更新、创新的时代。江泽民主席站在时代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重视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学习的性质由单一接受性逐渐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切都有赖于师生共同进行探究性教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曾指出,在今天,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这意味课堂教学需要具有科研素质的学者型教师,这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
1.2 使用新大纲新教材教学的要求。
2000年,教育部制订并颁布高中历史教学新大纲(试验修订版),这是供培养21世纪人才使用的。21世纪的学生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和世界,需要他们了解、掌握的 知识,远比前人丰富。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能够终身学习,关键在于能力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学新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和教学目的中的重要内容。新大纲新设置的"研究性课题",旨在加强培养学生上述各种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否则,怎么能够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课题研究呢?因此,我们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开展探究性教学,营造开放性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性的机械式学习向主动探索性的发现式学习转变,由书本记诵式学习向体验式、思考型学习转变,努力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区)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新大纲编写的高中历史新教材。高中历史新教材课型增多,如增加了阅读课、活动课;每节课后的练习题题型多样,有材料解析题、选择题、讲图题、选择题、制表题等,同时在练习题之外每一章增加了"阅读与思考",其目的是促使师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为进入学习化社会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开展探究性教学的研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我们所进行的"高中历史研究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课题的第一阶段研究结果表明: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能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从而有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3 学生不断发展的要求。
《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留美博士黄全愈讲到: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起跑领先,终点落后?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名列前茅,却没有人能获得诺贝尔奖?缺乏创新精神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最重要,也是最紧迫的任务。笔者曾经在中学生中作过"你对历史课有什么 希望、建议、要求"的问卷调查。从调查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建议历史课应能联系现实,研究当今中国和世界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希望历史教学的形式多样,比如开设专题讲座、开展课堂讨论、辩论、历史演讲比赛等,使学生思维碰撞;建议教师多指导学习历史的方法;希望历史考试能形式多样,比如开卷考试、写历史小论文、写历史题材的社会调查报告等;喜欢开放性、富有挑战性的作业,不喜欢死记硬背的考试;要求建立和谐融洽、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等。为了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要求,我们认为,必须开展探究性教学,创设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环境,使之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能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深入思考问题,创造性地挖掘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学生观,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变教学为"导学",为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创设各种条件,使历史课堂成为情感的、灵动的、开放的课堂。历史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多元的,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回答,"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注重科学的引导和指导,要始终自然地渗透德育和科学的理性,在教学中无论是提倡趣味性或创新意识,其前提都是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2.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特征。
2.1 探究性。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重要的就是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如果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没有给学生丝毫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没有为他们提供进行探究的渠道,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获得的,而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到的。如学生通过参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课题研究,培养和锻炼了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对江泽民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2.2 问题性。
教师要积极创设研究历史问题的情境,用不同角度的问题来促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对重要历史问题"自我设疑",充分地从多角度进行思考。"疑"是激发思维的线索,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并产生要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是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前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设置问题,如教学"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一节内容,可以向学生介绍。19世纪70、80年代世界历史大背景,剪辑中法战争若干镜头,让学生观看典型事例录象,教师设置下列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地区 出现的危机为什么叫新危机?新危机"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会出现新危机?中法战争的结果为什么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说明了什么?教师积极引导促使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分析解决这些问题。
2.3 开放性。
传统教学注重整齐划一,"中心"(教师、书本)突出,讲求知识体系完整和结论唯一,说教色彩浓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约束。而探究性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结果等方面与传统历史教学有很大不同。探究性教学尊重学生的兴趣与想法,不强求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教师重在科学理性的引导、指导。探究性教学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潜能。探究性教学提供更多的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3.1 问题探究教学策略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在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中,"问题探究教学策略"是以问题为主导,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学生的求知欲,常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在现有认知水平与将要 达到的认知水平的距离使他们产生疑问,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应以问题为契机,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设计出难易适中、典型性强、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启发性和对学生具有挑战力和诱惑力的问题,使之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这一教学策略的程序可以为:
提出问题→自学教材→讨论问题→讲解问题→归纳总结→思维训练。现以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洋务运动"一节为例,来看问题探究教学策略的运作。
3.2 提出问题
创设一种适宜的问题情景,维持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只有如此,才能产生正向的学习迁移。洋务运动一节课的教学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1)洋务派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出现的?(2)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3)洋务运动取得了哪些成就?(4)你对洋务运动怎样评价?(5)洋务运动为什么会破产?(6)在引进西方生产技术方面,你认为洋务运动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3.3 自学教材
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自学教材,教师可补充有关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自学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自学才能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增强自主探究的能力。
3.4 讨论问题
只有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相讨论,才能有思维的碰撞和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学习得更深刻。这一节课的讨论题可以是:(1)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①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②主要是消极的,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你的理解,谈谈你同意哪种看法,并说明理由。(2)你认为洋务运动为什么会破产?(3)在引进西方生产技术方面,你认为洋务运动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学生采用讨论的形式进行探究,气氛热烈,思维活跃,教师要注意引导,适当点拨,引发争论,使教学达到高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学习能力。
3.5 讲解问题
讲什么问题?教师应该讲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从学生自学教材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了解哪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问题。讲学习历史的方法,教师可以结合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重点讲评价历史事件的两个基本标准,一个是生产力标准,一个是实践标准。
3.6 归纳总结
只有经过师生的共同探讨,促使学生自己对本节内容进行概括整理,归纳总结,才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构成网络,使学生的能力和认识得到提高和升华。
3.7 思维训练
思维是可以训练的。历史学习中的核心能力是历史思维能力。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问题探究教学策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这节课的思维训练,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历史小论文,题目范围可以是洋务运动的评价与启示。
问题探究教学策略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的思路设计的。提出问题是铺垫,自学讨论是重点,归纳总结是升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保持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与收获相结合的良好氛围。我们认为问题探究教学策略是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方法。
收稿日期:2014-05-20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具体实施方法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掌握历史知识和获取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要锻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观察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能力,以古鉴今、据往知来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学生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历史知识,而是应该主动去认识历史、研究历史,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树立教育教学新理念,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探索。高中研究性学习既不同于小学和初中的接受性学习,也不同于高校的学术研究。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首先,高中生的身体发育已接近或进入成年人,大脑机能和性机能都已成熟,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物质基础;其次,高中生的独立性显著发展,使他们对研究性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巨大的热情;第三,高中生的智力发展成熟并接近高峰状态,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等许多重大问题,有了评价的能力和分析、批判的能力;第四,经过小学和初中的九年学习,高中生已具有相当的知识基础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五,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广泛深刻,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学习动机是他们主要的学习动力,而研究性学习的特色就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及周边的现实社会环境;第六,高中生情感热烈而丰富,也容易动摇,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初步形成,对人类生活的疑问增加,更加关心现实问题,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高中历史教学要利用高中生的这些特点或优势,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和开放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潜能。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医治传统的僵化的教育模式的良方。
1.开展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依据
1.1 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时代,这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更新、创新的时代。江泽民主席站在时代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重视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学习的性质由单一接受性逐渐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切都有赖于师生共同进行探究性教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曾指出,在今天,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这意味课堂教学需要具有科研素质的学者型教师,这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
1.2 使用新大纲新教材教学的要求。
2000年,教育部制订并颁布高中历史教学新大纲(试验修订版),这是供培养21世纪人才使用的。21世纪的学生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和世界,需要他们了解、掌握的 知识,远比前人丰富。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能够终身学习,关键在于能力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学新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和教学目的中的重要内容。新大纲新设置的"研究性课题",旨在加强培养学生上述各种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否则,怎么能够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课题研究呢?因此,我们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开展探究性教学,营造开放性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性的机械式学习向主动探索性的发现式学习转变,由书本记诵式学习向体验式、思考型学习转变,努力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区)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新大纲编写的高中历史新教材。高中历史新教材课型增多,如增加了阅读课、活动课;每节课后的练习题题型多样,有材料解析题、选择题、讲图题、选择题、制表题等,同时在练习题之外每一章增加了"阅读与思考",其目的是促使师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为进入学习化社会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开展探究性教学的研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我们所进行的"高中历史研究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课题的第一阶段研究结果表明: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能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从而有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3 学生不断发展的要求。
《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留美博士黄全愈讲到: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起跑领先,终点落后?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名列前茅,却没有人能获得诺贝尔奖?缺乏创新精神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最重要,也是最紧迫的任务。笔者曾经在中学生中作过"你对历史课有什么 希望、建议、要求"的问卷调查。从调查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建议历史课应能联系现实,研究当今中国和世界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希望历史教学的形式多样,比如开设专题讲座、开展课堂讨论、辩论、历史演讲比赛等,使学生思维碰撞;建议教师多指导学习历史的方法;希望历史考试能形式多样,比如开卷考试、写历史小论文、写历史题材的社会调查报告等;喜欢开放性、富有挑战性的作业,不喜欢死记硬背的考试;要求建立和谐融洽、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等。为了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要求,我们认为,必须开展探究性教学,创设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环境,使之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能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深入思考问题,创造性地挖掘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学生观,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变教学为"导学",为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创设各种条件,使历史课堂成为情感的、灵动的、开放的课堂。历史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多元的,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回答,"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注重科学的引导和指导,要始终自然地渗透德育和科学的理性,在教学中无论是提倡趣味性或创新意识,其前提都是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2.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特征。
2.1 探究性。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重要的就是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如果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没有给学生丝毫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没有为他们提供进行探究的渠道,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获得的,而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到的。如学生通过参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课题研究,培养和锻炼了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对江泽民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2.2 问题性。
教师要积极创设研究历史问题的情境,用不同角度的问题来促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对重要历史问题"自我设疑",充分地从多角度进行思考。"疑"是激发思维的线索,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并产生要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是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前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设置问题,如教学"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一节内容,可以向学生介绍。19世纪70、80年代世界历史大背景,剪辑中法战争若干镜头,让学生观看典型事例录象,教师设置下列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地区 出现的危机为什么叫新危机?新危机"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会出现新危机?中法战争的结果为什么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说明了什么?教师积极引导促使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分析解决这些问题。
2.3 开放性。
传统教学注重整齐划一,"中心"(教师、书本)突出,讲求知识体系完整和结论唯一,说教色彩浓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约束。而探究性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结果等方面与传统历史教学有很大不同。探究性教学尊重学生的兴趣与想法,不强求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教师重在科学理性的引导、指导。探究性教学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潜能。探究性教学提供更多的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3.1 问题探究教学策略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在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中,"问题探究教学策略"是以问题为主导,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学生的求知欲,常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在现有认知水平与将要 达到的认知水平的距离使他们产生疑问,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应以问题为契机,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设计出难易适中、典型性强、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启发性和对学生具有挑战力和诱惑力的问题,使之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这一教学策略的程序可以为:
提出问题→自学教材→讨论问题→讲解问题→归纳总结→思维训练。现以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洋务运动"一节为例,来看问题探究教学策略的运作。
3.2 提出问题
创设一种适宜的问题情景,维持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只有如此,才能产生正向的学习迁移。洋务运动一节课的教学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1)洋务派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出现的?(2)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3)洋务运动取得了哪些成就?(4)你对洋务运动怎样评价?(5)洋务运动为什么会破产?(6)在引进西方生产技术方面,你认为洋务运动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3.3 自学教材
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自学教材,教师可补充有关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自学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自学才能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增强自主探究的能力。
3.4 讨论问题
只有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相讨论,才能有思维的碰撞和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学习得更深刻。这一节课的讨论题可以是:(1)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①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②主要是消极的,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你的理解,谈谈你同意哪种看法,并说明理由。(2)你认为洋务运动为什么会破产?(3)在引进西方生产技术方面,你认为洋务运动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学生采用讨论的形式进行探究,气氛热烈,思维活跃,教师要注意引导,适当点拨,引发争论,使教学达到高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学习能力。
3.5 讲解问题
讲什么问题?教师应该讲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从学生自学教材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了解哪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问题。讲学习历史的方法,教师可以结合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重点讲评价历史事件的两个基本标准,一个是生产力标准,一个是实践标准。
3.6 归纳总结
只有经过师生的共同探讨,促使学生自己对本节内容进行概括整理,归纳总结,才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构成网络,使学生的能力和认识得到提高和升华。
3.7 思维训练
思维是可以训练的。历史学习中的核心能力是历史思维能力。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问题探究教学策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这节课的思维训练,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历史小论文,题目范围可以是洋务运动的评价与启示。
问题探究教学策略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的思路设计的。提出问题是铺垫,自学讨论是重点,归纳总结是升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保持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与收获相结合的良好氛围。我们认为问题探究教学策略是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方法。
收稿日期:201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