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动态
爆炸灭菌法研制成功
把需要保险的食品包装好放入盛水的密封容器中,然后装上炸药,点燃引线。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容器内的繁殖提细菌全部被消灭,而待保鲜的食品在水的保护下,不受任何影响。这种前所未有的新型食品灭菌方法目前已获国家发明专利。
灭菌与保鲜是食品加工行业首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因为食品本身会降解产生霉菌、毒素等有害微生物。要想让食品保存长久,就必须消灭这些微生物或者让它钝化。食品保鲜的第一步就是杀菌消毒,而杀菌消毒方法多种多样,有湿热灭菌、干热灭菌、辐射灭菌、消毒液灭菌等,总结一下可归纳为三类,即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和生物灭菌法。这三类方法,从杀菌效果和安全可靠性上分析,使用化学药剂,杀菌效果好,但安全性得不到保证。生物方法与化学方法相比,安全性稍好,但会不会产生新的有毒物质很难说。物理方法相对安全可靠,但技术要求高,设备成本也很大。
据悉,日本有学者不用加热,单用高压也能把食品中的细菌杀死,这就是近几年流行的常温高压灭菌法。研究人员发现这种高压灭菌主要是靠对一种“机械棒”施压来增加压力,“机械棒”要能承受几千公斤压力,材料难觅,成本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升高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研究人员发现爆炸能产生巨大压力,于是着手利用水作为介质,采用爆炸的方法来增加压力,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我国刷新光子纠缠和量子计算领域两项世界记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潘建伟和他的同事杨涛、陆朝阳等,最近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出国际上纠缠光子数最多的薛定谔猫态和可以直接用于量子计算的簇态,刷新光子纠缠和量子计算领域 的两项世界记录。
该项研究成果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的子刊《自然物理》上。审稿人评价其是“光学量子计算领域至今最先进的实验工作”和“一个出色的成就,为量子计算、量子纠错和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量子纠缠是量子物理世界里面特有的奇异现象。这不仅是量子力学的基础,同时也是量子信息处理中的核心技术。研究发现,多粒子纠缠是研制具有超级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的必备条件,因此,在很大限度上,一个国家多粒子纠缠操纵的发展水平就代表了其驾驭量子计算的能力。
猫态的概念,来自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薛定谔在1935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悖论,即箱子里面的一只猫不是死的也不是活的,而是同时处于死和活的状态。尽管这种薛定谔猫态在宏观世界是不存在的,然而在微观世界里科学家们可以用光子或者原子来制造这样一种猫态。而簇态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比猫态纠缠更加紧密的纠缠态,这种独特的性质使它成为单向量子计算机的物理载体。
潘建伟等通过对多光子操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了由六个光子极化状态相干叠加形成的薛定谔猫态,并在同一装置撒谎能够实现了可以直接用于量子计算的六光子簇态。这一成果表明,我国在多粒子纠缠研究领域再次成功超越美国、德国和奥地利等发达国家,保持了国际领先水平。
科学家发现“超级害虫”入侵新机制
我国科学家近日发现并证明了一种生物入侵的新机制——暴发性害虫B型烟粉虱与其所传播的植物双生病毒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专家表示,这一最新发现对研究和控制该害虫的入侵具有积极意义。
暴发性害虫B型烟粉虱是国际科技界有史以来唯一冠以“超级害虫”称谓的昆虫。由于该害虫大量取食物汁液、传播危害性最严重的植物双生病毒并引起植物生理异常,从而导致作物严重减产和绝收。“超级害虫”危害的作物范围很广,包括常见蔬菜、多种花卉和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
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组成的课题组,以入侵的“超级害虫”、我国土著烟粉虱、在我国近年流行成灾的二种植物双生病毒以及烟草为对象进行研究,发现“超级害虫”与其所传播的病毒之间存在这种互惠共生关系。其在病毒的植株撒谎能够取食,与在未感病植株上取食相比,生殖力提高11-17倍,成虫寿命延长5-6倍;经8周后种群数量提高2-13倍。然而,土著烟粉虱虽可同样将双生病毒传入植株,但其在感病植株上取食,生殖力却未提高,寿命也未延长。
入侵与土著生物之间这种不对等的互惠共生关系明显有助于烟粉虱的入侵及其对土著烟粉虱的取代,并促进其所传病毒的流行。
课题组专家表示,广泛深入探讨这种生物间不对等的互惠共生关系,对生物入侵的研究和管理有重要意义。
我国将研发时速5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交通技术
日前启动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将“高速磁悬浮交通”确定为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项目,提出要研究开发500公里/小时的高速磁悬浮车辆。
这一项目还提出要同时研发悬浮导向控制技术、牵引控制技术、运行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全套技术、设备和部件,建立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技术和标准体系,建设一条3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中试线,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定型化工业实验。
项目提出,要实现高速磁悬浮交通三大控制系统的国产化,掌握系统集成技术,降低车内外噪声、改善供电系统性能、实现制动能量反馈、优化线路技术要求、开发新型轨道结构,降低系统造价,达到工程应用水平,并在高速磁悬浮车辆、牵引控制、运行控制、系统集成及综合实验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在交通运输领域,支撑领域,支撑计划还提出要组织实施“智能交通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突破广域交通信息获取与处理、大范围交通指挥与控制、交通综合信息服务、交通资源配置等关键技术,研制相关核心装备,建立北京奥运、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交通信息服务等三大应用示范工程。
我国发现最大海相整装天然气田
有崇山峻岭覆盖下、埋深超过5000米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还有油气勘探的潜力吗?怎样寻找蕴藏其中的油气资源?“十五”期间,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按照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整体部署,联合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等多家单位,完成了重大科研课题——《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其田的发现》。通过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勘探实践,他们破解了中国海相油气勘探这一世界级难题,发现了中国最大的海相整装气田——普光气田。截至今年2月,普光气田探明储量超过3000亿立方米。
据悉,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应用“多元生烃”、“三元控储”和“符合控藏”系列海相油气勘探的新理论,以及复杂山地深层盐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在快速、高效、安全地探明了位于川东北地区的中国海相领域最大气田普光气田的同时,还在川东北地区发现了多个预计探明储量过千亿立方米的含气构造。
国家有关权威部门认为,《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气田的发现》的理论和技术成 果带动了四川盆地海相深层天然气储量增长高峰,而且推动了南方海相乃至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快速发展。
电力线路故障“定位”难题被攻克
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开发,一向困扰我国电力行业的线路故障查找难题终被攻破: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了能够准确“定位”电力线路故障点位置的测距系统,在我国电力系统获得广泛应用。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奇逊等组成的专家组在日前进行鉴定后认为,由山东立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科汇电力自动化公司的科研人员合作研发的“基于行波原理的电力线路在线故障测距技术”,实现了电力线路故障测距技术的重大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线路是电力系统的命脉,也是最容易发生故障的环节。输电线路一旦发生故障,及时判断其位置,从而进行故障排除,对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意义重大。
“我们通过电流互感器获取故障产生的行波信号,并对其进行采集处理,迅速判断故障点的位置,误差最大不超过500米。”课题负责人、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徐丙垠说。
专家指出,行波测距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为电力部门及时发现修复电力线路故障点、减少停电损失创造了条件,对提高我国电网安全可靠性与管理维护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动态
美研究员“误打误撞”发现治癌新疗法
新美国一名研究人员在进行药物实验时因操作失误,放入过多药物,结果导致自己辛苦培育的癌细胞死亡。尽管最初的实验目的没有达成,但这次试验室“事故”却帮助研究人员意外发现一种治癌新疗法,开始转向研究一种可以杀死癌症细胞的新药。
《国际癌症研究》杂志日前刊登了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研究员凯瑟琳·谢弗及其同事的这一意外的研究发现。谢弗和她的同事相信,他们发现了一种具有治癌潜力的化合物。谢弗说,她和同事致力于寻找能够治疗克罗恩氏病(节段性回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新药。他们实验了一种名叫“PPAR伽马调节器”的化合物,想看看这种化合物是否有疗效。这种化合物此前从未被当作药物使用。
他们还特意为试验精心培育了一些癌细胞。由于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在验室中存活时间更长,便宜用于研究,研究人员一般会选择癌细胞代替正常细胞进行实验。
但是在试验中,谢弗计算错误,放入过多“PPAR伽马调节器”,结果导致用于实验的癌细胞死亡。
正当谢弗为此沮丧不已时,一名听到她抱怨的同事问道:“你是说你杀死了一些癌细胞?这时,谢弗脑海中灵光一现,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误打误撞发现了—种可以用于治疗癌症的新药物。
谢弗发现“PPAR伽马调节器”之所以能杀死癌细胞,原因很可能在于它的功能十分独特。它能破坏细胞壁,彻底摧毁癌细胞,就像“拆掉了癌细胞的骨架”。
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的主要是紫杉醇药物,最早提炼于太平洋紫杉树。这类药能影响癌症细胞中的微管蛋白,阻止它们形成微管。缺乏微管的癌细胞无法获得结构支撑,因此死亡。而谢弗的研究发现,“PPAR伽马调节器”对付癌细胞的原理更“生猛”,它不影响癌细胞中的微管蛋白,而是直接让“微管蛋白自动消失”。
至于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谢弗说:“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她相信,由于许多癌细胞如今已对传统的紫杉醇类药物产生抗药性,“PPAR伽马调节器”有望被开发成新型治癌药物,潜力无限。谢弗认为,他们的发现有望为结肠癌、食道癌、肝癌和皮肤癌患者带来福音。
细菌基因能“存”文字信息
假设有一天你离开了人世,你是否希望自己留下的信息能够传给子孙后代呢?日本科学家的新发明也许就能帮上你的忙,他们发现了一种用细菌基因传递文字信息的新方法。
据报道,日本的一个研究小组近日宣布,他们发明了一种细菌的DNA存储数据的技术。
和其他生命器官不同,有些细菌在合适的环境下能够存活长达上千年。研究人员使用的是一种名为枯草杆菌的细菌。这中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腐烂物中,对极端气候有很强的抵抗能力。
科学家表示,每个枯草杆菌能够存储2兆数据,相当于160万个罗马字母。研究人员将数据存储在4个不同的区域,以备其中一个区域的数据被损坏时,能够进行备份。当数据存储到细菌中后,科学家还能在实验室中将这些存的数据从细菌中提取出来阅读,就像普通文档一样。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高级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技术在真正投入市场之前,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中一个关键难题在于细菌会自然进化,因此科学家必须确保细菌的DNA不会被改变。
虽然还有待完善,但研究人员对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都感到非常乐观。从现实意义上说,这项技术将来还有可能使药品制造商等公司获益。这些公司能够用这种办法给自己的品打上“标记”大桥说:“通过这种办法,公司可以保护自己的权利打击侵权行为。他们还可以选择将信息储存在基因的某个特定区域,并从该区域阅读这些信息。”
美科学家制出“仿生眼”助盲人恢复视力
美国科学家说,将可在两年内提供“仿生眼睛”植入手术,帮助数百万盲人恢复视力。美国的研究人员已获准于两年内在五个治疗中心为50到70名病人安装这种“仿生眼睛”。以希腊神话中百眼巨人阿古斯(Agrus)命名的“阿古斯二型”用一个安装在镜上的照相机,把视觉信号传送到眼睛里的电极。
以前接受不够先进的人工视网膜移植手术的病人能够“看到”光线、影像和物体的运动。但图像不够清晰。
一名失明者在1999年接受了这种手术,现在他上街时能够避开长的或较低的树枝,但看人时好像是看到一团黑影。
不过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说,他们研造的“仿生眼睛”尝试从相机取得实时的图像,然后把它们变成微弱的电信号,输送到一个接受器后,在通过电极,刺激视网膜的视觉神经向大脑发出信号,让失明者能够“看到”景物
这种新的装置比传统的人工视网膜更细小,但拥有多达60个电极,使解像度更高。而且只有一平方毫米,植入手术也更容易。
三湘动态
湖南科技馆明年底对外开放可观看4D电影
“明年,长沙市民可在旋涡里看穹幕立体影视和4D电影。”近日,湖南政府和长沙市政府共同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湖南省科学技术馆(简称湖南科技馆),已完成初步设计、建立招标和施工图审查,工程所需绝大部分资金已经到位。湖南科技馆负责人透露,该工程计划今年4月动工建设,2008年年底前全面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
湖南科技馆位于长沙市芙蓉路与杉木冲路交会处,它北接新世纪文化公园,西临湖南地质博物馆,东临芙蓉南路,总建筑面积为2.7万平方米,是集科普展览、实验教育及硬实播放于一体的具有公益性、科技性的标志性公共建筑,也是我省“十一五”期间最大的公益性项目。其中,常设科普教育展览馆1.05万平方米,临时展览馆1100平方米,穹幕立体科教电影和4D动感电影1682平方米。 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南科技馆建筑分成南科技馆和北科技馆。建筑总体形态呈“旋涡星系”形态,南侧的主体建筑由两条“旋臂”形成。
南科技馆是湖南科技馆的主体部分。建筑物中央以由影视厅和天象演示厅构成的球体为核心,周围环以通高的空间作为共享大厅。主馆两翼均采用较大的柱网,柱网呈放射形,中庭周边的最短跨为9米,展厅部分的层高为7米,左翼三层,右翼二层。
影视厅及天象演示厅主入口设在左翼北端。球体下层为4D影院,上层为穹幕影视厅和天象演示厅。球体用斜支柱架空,形如悬空的星球,利用球体下部的空间,局部下沉,作为餐饮、休息的空间。
北科技馆主要包括儿童科技乐园、部分临时展厅、科普报告厅及培训教室、实验活动室及部分办公用房。其一层设儿童科技乐园。北部的二、三两层布置教育培训设施。
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湖南夺16项大奖
前不久,在北京隆重召开的2006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湖南省有16项成果获奖,获奖数居全国各省市区前列。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何继善主持完成的“均匀广谱伪随机电磁法理论及应用”项目等2项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由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柑橘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等1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防科技大学完成的1个项目也作为专用项目获奖。16个获奖项目的完成者集中在我省高校,其中湖南大学占据6席。
申请欧洲专利可用中文
一直以来铁定需用英、德、法等语言申请欧洲专利的惯例,将在今年成为“老黄历”。近日,应长沙市知识产权局、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邀请,德国资深知识产权专家巴斯克博士、尤拉·阿格娅博士莅临长沙,为湖南省外向发展型企业将解欧洲专利条约修订给中国企业涉外专利申请带来的变化。
据介绍,根据有关决议,新版欧洲专利条约EPC2000将于今年正式实施。与老版条约相比,新版条约对于中国等需要申请欧洲专利的诸过家企业,带来的最便利的变化是可用“自己的母语”申报,不过,用“母语”提交申请文本后,也需在4-5个月内提交采用英、德、法三种官方语言之一的相关翻译文本。
此外涉及欧洲利申请事务的变化还有:在其它地区已提交专利申请,需同时申请欧洲专利的,因时间紧迫不及提交全套文本,可先向欧洲专利受理部门提交一份包含“引用”文本的申明,明确保护内容,以尽快获得申请号,详细资料在规定时间补齐即可;与老版检索只提供结果而对专利价值不置可否相比,新版检索会对申报项目的新颖性等给出专业评判,并允许申报者据此修改完善;老版赋予申诉委员会对申请否决的终审权,新版“削减”其权限,并确定在特殊情况下,扩大申诉委员会可对申诉委员会已否决的决议进行复议。
爆炸灭菌法研制成功
把需要保险的食品包装好放入盛水的密封容器中,然后装上炸药,点燃引线。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容器内的繁殖提细菌全部被消灭,而待保鲜的食品在水的保护下,不受任何影响。这种前所未有的新型食品灭菌方法目前已获国家发明专利。
灭菌与保鲜是食品加工行业首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因为食品本身会降解产生霉菌、毒素等有害微生物。要想让食品保存长久,就必须消灭这些微生物或者让它钝化。食品保鲜的第一步就是杀菌消毒,而杀菌消毒方法多种多样,有湿热灭菌、干热灭菌、辐射灭菌、消毒液灭菌等,总结一下可归纳为三类,即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和生物灭菌法。这三类方法,从杀菌效果和安全可靠性上分析,使用化学药剂,杀菌效果好,但安全性得不到保证。生物方法与化学方法相比,安全性稍好,但会不会产生新的有毒物质很难说。物理方法相对安全可靠,但技术要求高,设备成本也很大。
据悉,日本有学者不用加热,单用高压也能把食品中的细菌杀死,这就是近几年流行的常温高压灭菌法。研究人员发现这种高压灭菌主要是靠对一种“机械棒”施压来增加压力,“机械棒”要能承受几千公斤压力,材料难觅,成本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升高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研究人员发现爆炸能产生巨大压力,于是着手利用水作为介质,采用爆炸的方法来增加压力,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我国刷新光子纠缠和量子计算领域两项世界记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潘建伟和他的同事杨涛、陆朝阳等,最近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出国际上纠缠光子数最多的薛定谔猫态和可以直接用于量子计算的簇态,刷新光子纠缠和量子计算领域 的两项世界记录。
该项研究成果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的子刊《自然物理》上。审稿人评价其是“光学量子计算领域至今最先进的实验工作”和“一个出色的成就,为量子计算、量子纠错和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量子纠缠是量子物理世界里面特有的奇异现象。这不仅是量子力学的基础,同时也是量子信息处理中的核心技术。研究发现,多粒子纠缠是研制具有超级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的必备条件,因此,在很大限度上,一个国家多粒子纠缠操纵的发展水平就代表了其驾驭量子计算的能力。
猫态的概念,来自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薛定谔在1935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悖论,即箱子里面的一只猫不是死的也不是活的,而是同时处于死和活的状态。尽管这种薛定谔猫态在宏观世界是不存在的,然而在微观世界里科学家们可以用光子或者原子来制造这样一种猫态。而簇态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比猫态纠缠更加紧密的纠缠态,这种独特的性质使它成为单向量子计算机的物理载体。
潘建伟等通过对多光子操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了由六个光子极化状态相干叠加形成的薛定谔猫态,并在同一装置撒谎能够实现了可以直接用于量子计算的六光子簇态。这一成果表明,我国在多粒子纠缠研究领域再次成功超越美国、德国和奥地利等发达国家,保持了国际领先水平。
科学家发现“超级害虫”入侵新机制
我国科学家近日发现并证明了一种生物入侵的新机制——暴发性害虫B型烟粉虱与其所传播的植物双生病毒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专家表示,这一最新发现对研究和控制该害虫的入侵具有积极意义。
暴发性害虫B型烟粉虱是国际科技界有史以来唯一冠以“超级害虫”称谓的昆虫。由于该害虫大量取食物汁液、传播危害性最严重的植物双生病毒并引起植物生理异常,从而导致作物严重减产和绝收。“超级害虫”危害的作物范围很广,包括常见蔬菜、多种花卉和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
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组成的课题组,以入侵的“超级害虫”、我国土著烟粉虱、在我国近年流行成灾的二种植物双生病毒以及烟草为对象进行研究,发现“超级害虫”与其所传播的病毒之间存在这种互惠共生关系。其在病毒的植株撒谎能够取食,与在未感病植株上取食相比,生殖力提高11-17倍,成虫寿命延长5-6倍;经8周后种群数量提高2-13倍。然而,土著烟粉虱虽可同样将双生病毒传入植株,但其在感病植株上取食,生殖力却未提高,寿命也未延长。
入侵与土著生物之间这种不对等的互惠共生关系明显有助于烟粉虱的入侵及其对土著烟粉虱的取代,并促进其所传病毒的流行。
课题组专家表示,广泛深入探讨这种生物间不对等的互惠共生关系,对生物入侵的研究和管理有重要意义。
我国将研发时速5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交通技术
日前启动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将“高速磁悬浮交通”确定为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项目,提出要研究开发500公里/小时的高速磁悬浮车辆。
这一项目还提出要同时研发悬浮导向控制技术、牵引控制技术、运行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全套技术、设备和部件,建立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技术和标准体系,建设一条3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中试线,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定型化工业实验。
项目提出,要实现高速磁悬浮交通三大控制系统的国产化,掌握系统集成技术,降低车内外噪声、改善供电系统性能、实现制动能量反馈、优化线路技术要求、开发新型轨道结构,降低系统造价,达到工程应用水平,并在高速磁悬浮车辆、牵引控制、运行控制、系统集成及综合实验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在交通运输领域,支撑领域,支撑计划还提出要组织实施“智能交通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突破广域交通信息获取与处理、大范围交通指挥与控制、交通综合信息服务、交通资源配置等关键技术,研制相关核心装备,建立北京奥运、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交通信息服务等三大应用示范工程。
我国发现最大海相整装天然气田
有崇山峻岭覆盖下、埋深超过5000米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还有油气勘探的潜力吗?怎样寻找蕴藏其中的油气资源?“十五”期间,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按照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整体部署,联合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等多家单位,完成了重大科研课题——《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其田的发现》。通过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勘探实践,他们破解了中国海相油气勘探这一世界级难题,发现了中国最大的海相整装气田——普光气田。截至今年2月,普光气田探明储量超过3000亿立方米。
据悉,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应用“多元生烃”、“三元控储”和“符合控藏”系列海相油气勘探的新理论,以及复杂山地深层盐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在快速、高效、安全地探明了位于川东北地区的中国海相领域最大气田普光气田的同时,还在川东北地区发现了多个预计探明储量过千亿立方米的含气构造。
国家有关权威部门认为,《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气田的发现》的理论和技术成 果带动了四川盆地海相深层天然气储量增长高峰,而且推动了南方海相乃至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快速发展。
电力线路故障“定位”难题被攻克
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开发,一向困扰我国电力行业的线路故障查找难题终被攻破: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了能够准确“定位”电力线路故障点位置的测距系统,在我国电力系统获得广泛应用。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奇逊等组成的专家组在日前进行鉴定后认为,由山东立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科汇电力自动化公司的科研人员合作研发的“基于行波原理的电力线路在线故障测距技术”,实现了电力线路故障测距技术的重大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线路是电力系统的命脉,也是最容易发生故障的环节。输电线路一旦发生故障,及时判断其位置,从而进行故障排除,对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意义重大。
“我们通过电流互感器获取故障产生的行波信号,并对其进行采集处理,迅速判断故障点的位置,误差最大不超过500米。”课题负责人、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徐丙垠说。
专家指出,行波测距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为电力部门及时发现修复电力线路故障点、减少停电损失创造了条件,对提高我国电网安全可靠性与管理维护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动态
美研究员“误打误撞”发现治癌新疗法
新美国一名研究人员在进行药物实验时因操作失误,放入过多药物,结果导致自己辛苦培育的癌细胞死亡。尽管最初的实验目的没有达成,但这次试验室“事故”却帮助研究人员意外发现一种治癌新疗法,开始转向研究一种可以杀死癌症细胞的新药。
《国际癌症研究》杂志日前刊登了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研究员凯瑟琳·谢弗及其同事的这一意外的研究发现。谢弗和她的同事相信,他们发现了一种具有治癌潜力的化合物。谢弗说,她和同事致力于寻找能够治疗克罗恩氏病(节段性回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新药。他们实验了一种名叫“PPAR伽马调节器”的化合物,想看看这种化合物是否有疗效。这种化合物此前从未被当作药物使用。
他们还特意为试验精心培育了一些癌细胞。由于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在验室中存活时间更长,便宜用于研究,研究人员一般会选择癌细胞代替正常细胞进行实验。
但是在试验中,谢弗计算错误,放入过多“PPAR伽马调节器”,结果导致用于实验的癌细胞死亡。
正当谢弗为此沮丧不已时,一名听到她抱怨的同事问道:“你是说你杀死了一些癌细胞?这时,谢弗脑海中灵光一现,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误打误撞发现了—种可以用于治疗癌症的新药物。
谢弗发现“PPAR伽马调节器”之所以能杀死癌细胞,原因很可能在于它的功能十分独特。它能破坏细胞壁,彻底摧毁癌细胞,就像“拆掉了癌细胞的骨架”。
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的主要是紫杉醇药物,最早提炼于太平洋紫杉树。这类药能影响癌症细胞中的微管蛋白,阻止它们形成微管。缺乏微管的癌细胞无法获得结构支撑,因此死亡。而谢弗的研究发现,“PPAR伽马调节器”对付癌细胞的原理更“生猛”,它不影响癌细胞中的微管蛋白,而是直接让“微管蛋白自动消失”。
至于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谢弗说:“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她相信,由于许多癌细胞如今已对传统的紫杉醇类药物产生抗药性,“PPAR伽马调节器”有望被开发成新型治癌药物,潜力无限。谢弗认为,他们的发现有望为结肠癌、食道癌、肝癌和皮肤癌患者带来福音。
细菌基因能“存”文字信息
假设有一天你离开了人世,你是否希望自己留下的信息能够传给子孙后代呢?日本科学家的新发明也许就能帮上你的忙,他们发现了一种用细菌基因传递文字信息的新方法。
据报道,日本的一个研究小组近日宣布,他们发明了一种细菌的DNA存储数据的技术。
和其他生命器官不同,有些细菌在合适的环境下能够存活长达上千年。研究人员使用的是一种名为枯草杆菌的细菌。这中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腐烂物中,对极端气候有很强的抵抗能力。
科学家表示,每个枯草杆菌能够存储2兆数据,相当于160万个罗马字母。研究人员将数据存储在4个不同的区域,以备其中一个区域的数据被损坏时,能够进行备份。当数据存储到细菌中后,科学家还能在实验室中将这些存的数据从细菌中提取出来阅读,就像普通文档一样。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高级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技术在真正投入市场之前,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中一个关键难题在于细菌会自然进化,因此科学家必须确保细菌的DNA不会被改变。
虽然还有待完善,但研究人员对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都感到非常乐观。从现实意义上说,这项技术将来还有可能使药品制造商等公司获益。这些公司能够用这种办法给自己的品打上“标记”大桥说:“通过这种办法,公司可以保护自己的权利打击侵权行为。他们还可以选择将信息储存在基因的某个特定区域,并从该区域阅读这些信息。”
美科学家制出“仿生眼”助盲人恢复视力
美国科学家说,将可在两年内提供“仿生眼睛”植入手术,帮助数百万盲人恢复视力。美国的研究人员已获准于两年内在五个治疗中心为50到70名病人安装这种“仿生眼睛”。以希腊神话中百眼巨人阿古斯(Agrus)命名的“阿古斯二型”用一个安装在镜上的照相机,把视觉信号传送到眼睛里的电极。
以前接受不够先进的人工视网膜移植手术的病人能够“看到”光线、影像和物体的运动。但图像不够清晰。
一名失明者在1999年接受了这种手术,现在他上街时能够避开长的或较低的树枝,但看人时好像是看到一团黑影。
不过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说,他们研造的“仿生眼睛”尝试从相机取得实时的图像,然后把它们变成微弱的电信号,输送到一个接受器后,在通过电极,刺激视网膜的视觉神经向大脑发出信号,让失明者能够“看到”景物
这种新的装置比传统的人工视网膜更细小,但拥有多达60个电极,使解像度更高。而且只有一平方毫米,植入手术也更容易。
三湘动态
湖南科技馆明年底对外开放可观看4D电影
“明年,长沙市民可在旋涡里看穹幕立体影视和4D电影。”近日,湖南政府和长沙市政府共同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湖南省科学技术馆(简称湖南科技馆),已完成初步设计、建立招标和施工图审查,工程所需绝大部分资金已经到位。湖南科技馆负责人透露,该工程计划今年4月动工建设,2008年年底前全面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
湖南科技馆位于长沙市芙蓉路与杉木冲路交会处,它北接新世纪文化公园,西临湖南地质博物馆,东临芙蓉南路,总建筑面积为2.7万平方米,是集科普展览、实验教育及硬实播放于一体的具有公益性、科技性的标志性公共建筑,也是我省“十一五”期间最大的公益性项目。其中,常设科普教育展览馆1.05万平方米,临时展览馆1100平方米,穹幕立体科教电影和4D动感电影1682平方米。 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南科技馆建筑分成南科技馆和北科技馆。建筑总体形态呈“旋涡星系”形态,南侧的主体建筑由两条“旋臂”形成。
南科技馆是湖南科技馆的主体部分。建筑物中央以由影视厅和天象演示厅构成的球体为核心,周围环以通高的空间作为共享大厅。主馆两翼均采用较大的柱网,柱网呈放射形,中庭周边的最短跨为9米,展厅部分的层高为7米,左翼三层,右翼二层。
影视厅及天象演示厅主入口设在左翼北端。球体下层为4D影院,上层为穹幕影视厅和天象演示厅。球体用斜支柱架空,形如悬空的星球,利用球体下部的空间,局部下沉,作为餐饮、休息的空间。
北科技馆主要包括儿童科技乐园、部分临时展厅、科普报告厅及培训教室、实验活动室及部分办公用房。其一层设儿童科技乐园。北部的二、三两层布置教育培训设施。
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湖南夺16项大奖
前不久,在北京隆重召开的2006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湖南省有16项成果获奖,获奖数居全国各省市区前列。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何继善主持完成的“均匀广谱伪随机电磁法理论及应用”项目等2项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由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柑橘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等1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防科技大学完成的1个项目也作为专用项目获奖。16个获奖项目的完成者集中在我省高校,其中湖南大学占据6席。
申请欧洲专利可用中文
一直以来铁定需用英、德、法等语言申请欧洲专利的惯例,将在今年成为“老黄历”。近日,应长沙市知识产权局、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邀请,德国资深知识产权专家巴斯克博士、尤拉·阿格娅博士莅临长沙,为湖南省外向发展型企业将解欧洲专利条约修订给中国企业涉外专利申请带来的变化。
据介绍,根据有关决议,新版欧洲专利条约EPC2000将于今年正式实施。与老版条约相比,新版条约对于中国等需要申请欧洲专利的诸过家企业,带来的最便利的变化是可用“自己的母语”申报,不过,用“母语”提交申请文本后,也需在4-5个月内提交采用英、德、法三种官方语言之一的相关翻译文本。
此外涉及欧洲利申请事务的变化还有:在其它地区已提交专利申请,需同时申请欧洲专利的,因时间紧迫不及提交全套文本,可先向欧洲专利受理部门提交一份包含“引用”文本的申明,明确保护内容,以尽快获得申请号,详细资料在规定时间补齐即可;与老版检索只提供结果而对专利价值不置可否相比,新版检索会对申报项目的新颖性等给出专业评判,并允许申报者据此修改完善;老版赋予申诉委员会对申请否决的终审权,新版“削减”其权限,并确定在特殊情况下,扩大申诉委员会可对申诉委员会已否决的决议进行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