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人才招聘市场也不例外!春节刚过,人才场市就进入了一年之中的“招聘黄金季”,大大小小的综合招聘会、专场招聘会接连登场。一方面,企业的决策层早已拭目以待,为新一年的业务发展物色精兵强将;另一方面,象牙塔里即将毕业的莘莘学子们即将进入社会大学历练,还有那些拿到年终奖企图另攀高枝的职场精英也都铆足了劲儿的抢占先机。职场挑战的帷幕已经拉开!
各地招聘会报道
各大专业报刊、网站上,春节后招聘会的“排片表”已纷纷在醒目位置刊出。春节长假过后的第一个周末,即2月11日、12日,多场大型招聘会和特色招聘专场在第一时间“开门迎客”。据记者了解,北京的中国军事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上海的国际会议中心、八万人体育馆等已于2月11日率先举行新春大型人才招聘会。
招聘会红火行情在2月下旬的周末达到最高潮。2月18、19、21、22、24、25、26日,即长假后的第二、第三个周末,以招聘会举办焦点地区的首席代表——北京为例,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中国军事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三大举办招聘会盛地全场“火爆”。主办方纷纷称,度过春节前后的停顿期,参加人数每场均过百万人次,已达近年之最。
今年3、4月份,各地的固定招聘会场地也都将恢复举办招聘会。
关注招聘企业和求职者
促使各地招聘风暴到来的因素不外乎两点:招聘企业和求职者。下面选取两者中的突出代表加以详细说明:
一、知名企业:纷纷执行年度招聘计划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才逐渐成为企业最重要也是最宝贵的资本,优秀的人才与优秀的企业相得益彰。按照国内企业的招聘习惯,春节过后是企业大量招兵买马为新年业务发展配备人员之时。因此,很多知名企业往往选择在每年的2—4月份进行年度大规模招聘,并主要针对在职人员。一些“心急”的名企出于各自考虑,去年年底就已纷纷捧出2006年度招聘计划,有些甚至已经安排好招聘专场。
海信集团2006年春季招聘计划中,共发布了近百个招聘职位,涉及管理、研发、生产、营销四大业务模块,中层职位瞄准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业内精英,普通职位要求2年以上经验通用电气启动了一项“市场营销中层管理培训生”计划,整个项目将持续到今年6月,施耐德电气也启动了大型人才招聘计划,为中国研发中心、工业战略部、工业控制产品制造部门等大量招聘研发、生产、产品工程师,机械、软件、硬件、测试工程师,并在2月18日举办招聘专场吸贤纳土:其他国内外知名企业,如拜耳集团、华为、丰田汽车等也都在发布招聘计划。
二、 聚焦413万大学毕业生:扩招下的辛苦求职路
进入二十一世纪,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们突然发现,找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2001年到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虽然工作并不好找,但却并不妨碍大学的年年扩招。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而2005年达到了338万,是2001年的3倍。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年年增长:2001年是34万人,2002年是37万人,2003年是52万人,2004年是69万人,2005年达到了79万。而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总人数将达到413万,就业率是多少,待业人数又是多少,令人关注。
2006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超过2005年,面向2006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也超过了上届。供求不匹配是毕业生求职的最大障碍。当务之急是,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共同努力,通过一些能迅速见效的途径,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机率,缓解就业与企业用人之间的矛盾。
社会各界对招聘会的评价
尽管每年春季招聘会都举办得如火如茶,然而评价招聘会的好坏,最有发言权的就要数来找工作的求职者和来找人才的企业。记者从央视及招聘网站的联手调查中了解到:近八成的求职者对招聘会不满意。而更令人惊讶的是,通过对114家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进行的入户问卷调查,在回答“您认为在吸纳人才方面,社会综合性招聘会的作用怎么样”的问题时,回答比较有用的只有15%,回答作用不大的有83%,还有2%认为基本没用。也就是说,竟有85%的雇主对招聘会的评价是负面的。
企业去招聘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满?记者对采访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发现不满主要有三点:第一是组织乱。场面杂乱,企业跟求职者沟通不容易,第二是分类不细。什么样的求职者都来,企业收到的简历含金量不高,第三就是宣传不到位。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有这个招聘会,企业花了钱上了招聘会却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
求职者对于招聘会的不满与企业有很多相似之处。求职者的不满主要也是三个方面:第一是招聘会组织混乱投递简历困难,跟企业沟通不方便等等,第二是分类不细。招聘会像个百货商场,各种企业聚集在一起,求职者找起来很不方便;第三是前期宣传不到位,有的甚至是虚假宣传,让求职者白白跑腿。
从参加招聘会两方的数据来看,招聘会是两方都不满意的。招聘会怎么会成为一个两边不讨好的“鸡肋”?招聘会“路在何方”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杨伟国认为,将来的招聘会一定还是以专业为主,不可能像现在的集贸市场一样。在任何国家,这种集贸市场的方式,都属于初始阶段,因为存在着渠道的局限性。组织者应该把招聘会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根据记者多方面的调查,目前这种社会综合性的招聘会,是有一点垄断色彩的,一般只有人事局或劳动局下属的各种人才交流中心才有资格举办。这种相对垄断的经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招聘会质量的提高。因为就算它办得不好,也没有人能取代它。因此我们希望,相关政府部门能够加强监督和管理,让招聘会办得越来越好,不但能够帮助社会上的求职者早日找到适合的工作,而且能够成为企业选拔人才的最优平台。
春季招聘会反思:
记者通过对企业参加招聘会目的进行调查,发现企业除了招到需要的即用人才以外,还有其他的各种目的,如下表:
尽管招聘会在企业招聘中的地位日趋下降,但企业并没有完全放弃这种传统的招聘方式。一方面,企业在参与招聘会的选择上更为理性,会选择对口的综合或专场招聘会。另一方面,企业更加注重参与招聘会的辅助功能,将招聘会的效益最大化。在对于企业“参加社会综合性招聘会的主要考虑”中,尽管招聘人才仍然是企业的主要考虑,但同时也看到了宣传公司形象的作用正在不断扩大。目前,无论是参与社会招聘会还是校园招聘会,企业都不仅仅把它当作一次招聘活动,在很多企业看来这也是一次公关活动。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参与招聘恰恰是宣传企业、展示形象、传播文化的大好机会。特别是校园招聘中,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是一个具有极大消费潜力的消费群体,因而企业在校园中招聘人才的同时,更是向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进行一次很好的传播。另外,招聘会上收取简历建立人才储备也的确是企业的一种考虑,在这一点上无论对于企业还是求职者都应该算是参与招聘会难得的收获了。
对应聘者的建议
备战招聘旺季须早做规划
很多求职者都把希望寄托在春节后的招聘旺季,希望在这一阶段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机会。然而,机会多,竞争也十分激烈,备战招聘旺季需要早做规划,提早行动。
1.明确搜索范围,锁定目标,打探行情。
不管是新进求职者,还是跳槽人士,不妨抓紧机会明确下一步职位搜索的目标,通過上网查找信息等方式打探近期的市场行情,为下一步谋职做好信息准备。有必要的话,不妨在第一时间与目标企业的招聘人员取得联系。
2.盘点职业资本,做好规划,避免盲目行为。
每年的招聘旺季,总有人因冲动型跳槽而给个人发展带来不利。对于部分资历较深、行情走俏的在职人士来说,近期肯定面对着诸多机会的诱惑,如何才能避免盲目行为,则需要盘点现有职业资本,合理评估,做好规划。
各地招聘会报道
各大专业报刊、网站上,春节后招聘会的“排片表”已纷纷在醒目位置刊出。春节长假过后的第一个周末,即2月11日、12日,多场大型招聘会和特色招聘专场在第一时间“开门迎客”。据记者了解,北京的中国军事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上海的国际会议中心、八万人体育馆等已于2月11日率先举行新春大型人才招聘会。
招聘会红火行情在2月下旬的周末达到最高潮。2月18、19、21、22、24、25、26日,即长假后的第二、第三个周末,以招聘会举办焦点地区的首席代表——北京为例,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中国军事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三大举办招聘会盛地全场“火爆”。主办方纷纷称,度过春节前后的停顿期,参加人数每场均过百万人次,已达近年之最。
今年3、4月份,各地的固定招聘会场地也都将恢复举办招聘会。
关注招聘企业和求职者
促使各地招聘风暴到来的因素不外乎两点:招聘企业和求职者。下面选取两者中的突出代表加以详细说明:
一、知名企业:纷纷执行年度招聘计划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才逐渐成为企业最重要也是最宝贵的资本,优秀的人才与优秀的企业相得益彰。按照国内企业的招聘习惯,春节过后是企业大量招兵买马为新年业务发展配备人员之时。因此,很多知名企业往往选择在每年的2—4月份进行年度大规模招聘,并主要针对在职人员。一些“心急”的名企出于各自考虑,去年年底就已纷纷捧出2006年度招聘计划,有些甚至已经安排好招聘专场。
海信集团2006年春季招聘计划中,共发布了近百个招聘职位,涉及管理、研发、生产、营销四大业务模块,中层职位瞄准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业内精英,普通职位要求2年以上经验通用电气启动了一项“市场营销中层管理培训生”计划,整个项目将持续到今年6月,施耐德电气也启动了大型人才招聘计划,为中国研发中心、工业战略部、工业控制产品制造部门等大量招聘研发、生产、产品工程师,机械、软件、硬件、测试工程师,并在2月18日举办招聘专场吸贤纳土:其他国内外知名企业,如拜耳集团、华为、丰田汽车等也都在发布招聘计划。
二、 聚焦413万大学毕业生:扩招下的辛苦求职路
进入二十一世纪,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们突然发现,找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2001年到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虽然工作并不好找,但却并不妨碍大学的年年扩招。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而2005年达到了338万,是2001年的3倍。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年年增长:2001年是34万人,2002年是37万人,2003年是52万人,2004年是69万人,2005年达到了79万。而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总人数将达到413万,就业率是多少,待业人数又是多少,令人关注。
2006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超过2005年,面向2006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也超过了上届。供求不匹配是毕业生求职的最大障碍。当务之急是,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共同努力,通过一些能迅速见效的途径,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机率,缓解就业与企业用人之间的矛盾。
社会各界对招聘会的评价
尽管每年春季招聘会都举办得如火如茶,然而评价招聘会的好坏,最有发言权的就要数来找工作的求职者和来找人才的企业。记者从央视及招聘网站的联手调查中了解到:近八成的求职者对招聘会不满意。而更令人惊讶的是,通过对114家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进行的入户问卷调查,在回答“您认为在吸纳人才方面,社会综合性招聘会的作用怎么样”的问题时,回答比较有用的只有15%,回答作用不大的有83%,还有2%认为基本没用。也就是说,竟有85%的雇主对招聘会的评价是负面的。
企业去招聘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满?记者对采访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发现不满主要有三点:第一是组织乱。场面杂乱,企业跟求职者沟通不容易,第二是分类不细。什么样的求职者都来,企业收到的简历含金量不高,第三就是宣传不到位。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有这个招聘会,企业花了钱上了招聘会却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
求职者对于招聘会的不满与企业有很多相似之处。求职者的不满主要也是三个方面:第一是招聘会组织混乱投递简历困难,跟企业沟通不方便等等,第二是分类不细。招聘会像个百货商场,各种企业聚集在一起,求职者找起来很不方便;第三是前期宣传不到位,有的甚至是虚假宣传,让求职者白白跑腿。
从参加招聘会两方的数据来看,招聘会是两方都不满意的。招聘会怎么会成为一个两边不讨好的“鸡肋”?招聘会“路在何方”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杨伟国认为,将来的招聘会一定还是以专业为主,不可能像现在的集贸市场一样。在任何国家,这种集贸市场的方式,都属于初始阶段,因为存在着渠道的局限性。组织者应该把招聘会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根据记者多方面的调查,目前这种社会综合性的招聘会,是有一点垄断色彩的,一般只有人事局或劳动局下属的各种人才交流中心才有资格举办。这种相对垄断的经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招聘会质量的提高。因为就算它办得不好,也没有人能取代它。因此我们希望,相关政府部门能够加强监督和管理,让招聘会办得越来越好,不但能够帮助社会上的求职者早日找到适合的工作,而且能够成为企业选拔人才的最优平台。
春季招聘会反思:
记者通过对企业参加招聘会目的进行调查,发现企业除了招到需要的即用人才以外,还有其他的各种目的,如下表:
尽管招聘会在企业招聘中的地位日趋下降,但企业并没有完全放弃这种传统的招聘方式。一方面,企业在参与招聘会的选择上更为理性,会选择对口的综合或专场招聘会。另一方面,企业更加注重参与招聘会的辅助功能,将招聘会的效益最大化。在对于企业“参加社会综合性招聘会的主要考虑”中,尽管招聘人才仍然是企业的主要考虑,但同时也看到了宣传公司形象的作用正在不断扩大。目前,无论是参与社会招聘会还是校园招聘会,企业都不仅仅把它当作一次招聘活动,在很多企业看来这也是一次公关活动。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参与招聘恰恰是宣传企业、展示形象、传播文化的大好机会。特别是校园招聘中,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是一个具有极大消费潜力的消费群体,因而企业在校园中招聘人才的同时,更是向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进行一次很好的传播。另外,招聘会上收取简历建立人才储备也的确是企业的一种考虑,在这一点上无论对于企业还是求职者都应该算是参与招聘会难得的收获了。
对应聘者的建议
备战招聘旺季须早做规划
很多求职者都把希望寄托在春节后的招聘旺季,希望在这一阶段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机会。然而,机会多,竞争也十分激烈,备战招聘旺季需要早做规划,提早行动。
1.明确搜索范围,锁定目标,打探行情。
不管是新进求职者,还是跳槽人士,不妨抓紧机会明确下一步职位搜索的目标,通過上网查找信息等方式打探近期的市场行情,为下一步谋职做好信息准备。有必要的话,不妨在第一时间与目标企业的招聘人员取得联系。
2.盘点职业资本,做好规划,避免盲目行为。
每年的招聘旺季,总有人因冲动型跳槽而给个人发展带来不利。对于部分资历较深、行情走俏的在职人士来说,近期肯定面对着诸多机会的诱惑,如何才能避免盲目行为,则需要盘点现有职业资本,合理评估,做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