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引领学校文化建设

来源 :高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e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共同价值观念,是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学校办学的精神内核,统领着学校各项工作。每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都应该具有校本性、导向性、激励性、约束性、稳定性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是引领学校长期、稳定发展的风向标。
  在积极的价值追求引领下,只要学校教师与学生能够秉持共同的价值体系,坚持共同的方向与目标,就必定能形成共同的育人合力,提升学校育人品质,成就优质学校品牌。肇庆市第一小学(以下简称肇庆一小)就是以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确定学校顶层设计,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一所学校。肇庆一小扎根学校历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彰显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凝练“求真务实,积极向上”的学校核心价值追求,提出了“让每一粒种子都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蕴育了“幸福种子教育”的学校文化。
  一、肇庆一小价值追求的核心
  肇庆一小是端州城区的一所全日制区属公辦小学,创办于1929年(民国十八年),学校前身设在十四社麦仔园的佛圣庙,是高要县第一区十四社级小学校,校舍及教学设备非常简陋,课室全为庙宇的殿堂改建。期间八易其名,于1998年重新更名为肇庆一小。
  肇庆一小悠长的办学历程,独特的成长岁月,沉淀了“求真务实,积极向上”的学校核心价值追求,表达出明确的学校基本价值选择,为学校的发展确定了基本的价值取向。肇庆一小这一核心价值追求的校本性、导向性等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肇庆一小的核心价值追求有着扎实的形成基础
  “求真务实,积极向上”核心价值追求在肇庆一小有着扎实的基础。“求真务实”是指科学的精神和优良的作风。从肇庆一小办学的现实角度说,“求真”,就是体现学校教育能够认真研究和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价值选择能够符合学校历史、发展现状、地域环境和师生需求,就像遵循大自然种子的成长规律,有合适生长所必需的阳光、土壤、空气等,让种子破土而出、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务实”,就是体现学校注重现实、崇尚实干的精神,学校努力洞悉教育现状,尊重学校实际,抓住学校发展这个主题,实现学校教育发展的蓝图。
  “积极向上”是指主动进取的人生态度、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勇于攀登的创新能力,以及阳光活力、和谐共融的积极表现。“积极向上”既是一小教育者“务实”的实际行动和具体表现,也是一小学子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一贯表现,更是学校夯实基础,稳步发展,走在前列的主要动力。
  (二)肇庆一小的核心价值追求有着鲜明的成长基色
  肇庆一小有着一道闪光的革命历史。1948年,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在肇庆的地下交通站和开展城市地下工作的领导机关所在地,革命的种子在这里植根和萌芽。这是追求真理,积极向上,向往幸福的革命主旋律的红色土地。故此,这种象征阳光活力、积极向上的红色成为肇庆一小的基色。
  (三)肇庆一小的核心价值追求有着稳定的发展基调
  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文化价值选择与学校精神的凝练,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组织愿景。肇庆一小的教育核心价值追求引领着学校文化的发展,在发展的道路上形成了肇庆一小教育者清晰的价值主线和稳定的价值基调,集中体现在学校管理团队和教师队伍的“五种精神”(以校为先的主人翁精神,顾全大局的协作精神,尽心尽力的奉献精神,勇挑重担的拼搏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上。这种“求真务实,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已成为肇庆一小教师团队的优秀品格和优良传统,是学校一切行为的逻辑起点,更是引领和促进肇庆一小持续发展和优质发展的重要内因。
  二、肇庆一小学校文化的形成
  肇庆一小悠久的办学历史和独特的发展历程凝聚出“求真务实,积极向上”的学校核心价值追求,使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在传承与发展中,顺应学校成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炼出了“让每一粒种子都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催生了“幸福种子教育”学校文化。
  (一)幸福种子教育的历史渊源
  幸福的“种子”早就在肇庆一小孕育和生长。
  1929年,肇庆一小的前身在古城端州的麦仔园诞生,幸福的种子开始在这里生根发芽,学校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幼苗茁壮成长。
  学校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1948年学校成为中共在肇庆的地下交通站和开展城市地下工作的领导机关所在地,是追求真理,积极向上,向往幸福的革命主旋律的红色土地。
  学校在1949年解放初就建立了中国少年儿童队,是肇庆第一所成立少年儿童团的学校,是肇庆最早孕育红色的革命种子的沃土。
  (二)幸福种子教育的现实依据
  《种子的信仰》是美国学者梭罗一本书的名字。梭罗将土地比作学校,他相信种子有强烈的信仰,相信每一粒种子都会有奇迹发生。
  在肇庆一小,这里的学生都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幸福种子。这里的教育者主张“为幸福而教”“让幸福流淌”,他们相信种子的力量,相信每一粒种子都是奇迹,倡导教育以“种子”的成长为中心。学校教育是为“种子”的幸福成长提供资源、条件、支持和帮助。
  培育智慧种子,成就幸福人生。肇庆一小的办学历史,办学质量,社会声誉,使她成为一所充满幸福的校园;这里的教师素质,教育教学业绩,造就这是一群充满幸福感的团队;这里的学生明德有礼,好学合群,快乐成长,是一拨拨茁壮成长的幸福种子。肇庆一小很早就提出了要“进一步浓厚校园的文化氛围,创设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形成蓬勃向上的校风、教风、学风,构建健康校园、活力校园、温馨校园,使学校成为教师成材的精神家园,学生成长的幸福摇篮”的学校文化建设方向,经过多年的践行、积累和凝练,蕴育出“幸福种子教育”的学校文化。
  (三)幸福种子教育的思想内涵
  1. 基本理解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既是个体发展的精神追求,也是社会进步的价值旨归。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促进人类幸福的实现。真正成功的教育是培养幸福的人,让学生感受到幸福,鼓励、激发学生追求幸福、创造幸福。   “幸福种子教育”就是用“种子”来隐喻学子,这里的校园是一个幸福花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幸福种子”。在种子成长的过程中,花园就是为其提供充足的阳光、空气,肥沃的土壤、水分,适宜的温度、湿度的地方;教师就是幸福花园里的花匠,培土、施肥、驱虫害,营造一个有利于种子健康幸福成长的完整生态。
  2. 育人观念
  幸福种子教育的人才观: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幸福的种子,都能够朝着自己的目标快乐成长。根据20世纪八十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孩子都应该具有巨大的智慧潜能,只是潜能领域不同。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设法发现并滋养每个孩子身上优秀的种子,通过创设环境,培养品行,锻炼身心,启迪智慧,开发潜能,提升自主力,使之成为一个在某领域的有用之人,进而成就自己的幸福人生。这就是“幸福种子教育”的精髓。
  3. 基本目标
  “幸福种子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策略,其目标愿景是“培育茁壮成长的幸福种子,建构师生幸福成长的和谐校园,打造办学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着重关注学生的快乐成长、教师的自主发展和学校的和谐发展,体现“求真务实,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四)幸福种子教育的逻辑架构
  一个基础,“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幸福种子”。基础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奠定每一个学生人格发展与学力发展的基础,肇庆一小的学校文化始终强调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幸福快乐成长,培养身心健康有活力、人格健全有智慧、习惯良好有修养、勇于创新有能力、全面发展有特长的幸福“种子”,使每一粒种子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践行“让每一粒种子都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体现了肇庆一小教育“求真务实,积极向上”的价值基础。
  兩个向度,“植根六年,幸福一生”。这里的幸福既指向未来的幸福,也指向现在的幸福。种子现在的生根发芽是为了将来的成材成荫、开花结果。良好的六年小学教育是学生固本强基的基础教育,是能够受用一生的基础教育。肇庆一小的学校教育以孩子为出发点,不仅关注孩子当下的成长,而且注重孩子明天的发展。“提升素养,成就人生,立足六年,辐射六十年”曾经作为学校办学理念去表述和践行,经多年历练,新表述语提炼为“植根六年,幸福一生”。学校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致力培养身心健康、品学优良、举止文明、好学上进、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为孩子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奠定完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个范畴,“在幸福的环境里,让幸福的老师培育幸福的学生”。这里的幸福既包含受教育者幸福,也包含从教者幸福,还包括教育环境因素。“幸福种子教育”在学校管理层面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关注“学生的快乐成长、教师的自主发展和学校的和谐发展”三个范畴,也是学校办学的三大主要板块。
  四个维度,肇庆一小的学校教育把“培养品行,锻炼身心,启迪智慧,开发潜能”作为衡量孩子幸福快乐成长、成材成人的重要四个维度。为了落实这四个维度指向的目标方向,使得学校核心价值观植根于内心,外显于行为,成为学校一切行为的逻辑起点,肇庆一小提炼和制定了相适应的办学思想体系作为重要支撑,主要包括有办学理念、一训三风、办学追求等方面。
  凝练具有校本特质的学校核心价值观,以学校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形成主线清晰、架构完善的办学思想体系,对促进学校发展起到方向性的引领作用,可以推动学校可持续、稳定地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知性—体验”式德育融通了道德知识传授和道德实践体验,是一种有效的德育范式。现代社会德育需要对知识、价值、情感、信念等进行生态性融通。文章从德育目标、性质、流程、过程、效果等方面,探究了知性德育与体验式德育生态性融通的实践路径,并以东南大学“向阳花”西部留守女童助学实践项目为例,分析阐述了知性与体验共融的德育范式及其实践,探究其运行机制及逻辑理路。文章认为,“向阳花”综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
期刊
摘 要: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是培养工程师的基本保证。对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项目中心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深入研究发现,项目中心型课程凸显了工程教育课程回归工程实践的改革理念,加深了学生对工程师能力和责任的理解,实现了系统化训练和专业性实践的对接。项目中心型课程对我国当今工程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程教育;项目中心型;课程;澳大利亚  项目中心型课程是澳大利
期刊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肇庆市百花园小学充分发挥作为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的引领作用,认真落实德育教育,不断探索德育新模式,以规范学生非智力因素来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谐发展。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态度、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百花园小学的德育教育以规范学生非智力因素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期刊
摘 要:高校联盟是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更快提升自身在高等教育领域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高校联盟的协同绩效,与其治理结构密切相关。高校联盟的治理结构分为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从系统论角度看,共同利益界定、权力配置以及制度设计是内部治理结构的基本要素,其中,共同利益界定是核心,权力配置是关键,制度设计是根本。根据国内外大学联盟的实践经验,将大学联盟明确界定的共同利益,按照实现的难易程度,由低到高分
期刊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为人处事的行为方式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形式,并且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最终形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是影响学校生活的一种精神与物质的统一的力量,是一个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最本质的东西,集中体现为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一、学校特色建设的优势与不足  四会市城中街道中心小学组建于1951年,历史悠久,且自古至今承载着华夏“玉器之乡”“柑桔之乡”的美名,为四
期刊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基本机构;学校特色,就是一所学校整体的办学思路或者在各项工作中表现出的积极的与众不同之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办各自的特色”的明确要求,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不仅是社会转型、时代变迁过程中国家和民众对教育的新要求,也是满足学校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促进特色学校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对学校当前的各项工作进行自我诊断,充分挖掘学校内外部优势资源,找准学校特色发展的方向,激发
期刊
摘 要: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农业科技创新乏力和高素质人才短缺。如何培养出满足农业发展需求的农业人才是我国涉农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德国霍恩海姆大学有机农业和食品系统硕士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经验,以期对我国高等院校农业人才培养有所启示。  关键词:高等农业教育;霍恩海姆大学;人才培养  德国以强大的工业闻名于世,其现代化农业同样实力强劲。德国是欧盟第三大农业
期刊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人力资源的总体竞争力,而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则是衡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2007-2015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的分析,检验和探讨中国式财政分权与高等职业教育投入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财政分权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是负向影响,财政分权度越高,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的比重就越低;政府竞争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是负向影
期刊
肇庆市奥威斯实验小学一直秉承“做志同道合的教育伙伴,共享孩子成长阳光”的家校工作理念,通过家校合作“七彩七步曲”,让家长做教育的知情者、建议者、协同者、参与者、监督者和同盟者,走出一条家校携手、和谐共好的家校教育新路子。  一、红色阳光爱之曲:专家引领,日记漂流,润泽家校文化内涵  学校校务委员会组建的家庭教育讲学团每年都给家长培训形成传统。一是邀请省市资深的家庭教育专家到校开设讲座及开展各种活动
期刊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说:“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需要有思想的行政领导,需要有思想的校长”。校长需要理想,是因为教育需要理想,特殊教育亦是如此。作为全市唯一一所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对象都是有身心障碍的学生,或有听力障碍,或有智力障碍,或两者兼而有之,同时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他们在家往往被视为全家人的累赘与包袱,认为是这些孩子不能使整个家庭过上幸福与安康的好日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