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2日星期六这天,我收到了一条短信:“李记者您好,我是六枝的陈顺江。十多年的办学,我总共手把手亲自教走了四百多个山里留守孩子,有的已经大学毕业了。由于长期斜躺在轮椅上给孩子们上课书写,结果整个身体都搞坏了,脊椎向左弯曲八十六度,胸廓明显畸形。因胸廓的畸形导致了我患上了肺源性心脏病,六月份我在六枝医院住了十多天院,但治疗效果不是很好,现在病情越来越严重,脸腿脚水肿。我好想到条件较好的医院治我的病……希望李记者帮帮我……”
就这样,我认识了因欠债办学而曾引起媒体关注,并被誉为“贵州好人”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落别乡青杠村喇叭寨“编外教师”陈顺江。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陈顺江的人生,那么“命运多舛”这四个字就再准确不过了:1978年一出生,他就被诊断为双足脚踝骨发育畸形,长大后无法正常行走;13岁那年,父亲因肝硬化腹水不幸过世;1996年上高中时高烧不退患上胸膜炎及腹水,被迫休学,十多年来一直靠草药续命;2000年好不容易通过高考成为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却因为身体原因被校方拒之门外;2014年,他病情加重,在与记者的对话中,甚至说出了“快要死去”的话……
被大学拒绝后的陈顺江那段时间经常以泪洗面,抱怨命运不公。一个偶然的机会,陈顺江发现,寨子里很多本该读书的适龄儿童天天在田坎边嬉戏。经过调查,他了解到,原来,很多家长担心上学的地方远、不安全,或者家庭经济困难、拿出不学费,就不让孩子去读书。陈顺江由此萌发了开办教育启蒙班的想法,“我希望帮村里的孩子完成我未圆的大学梦。”陈顺江说。
想到就做!陈顺江抹干眼泪,几经周折,为失学的留守儿童办了一个知识启蒙班。学校没有名字,是一栋用已经略显土黄的薄膜遮挡着窗棱的农房。学校也没有学生活动用的场所和任何设施,窄小的院子里堆满了柴草和杂物;鸡鸭等家禽不断来往于教室和院子之间。没有课桌椅,他找来木板搭成课桌;没有板凳,他带领孩子们从地里抱来石头当板凳;没有上课铃铛和打铃人,他便把一个哨子用细绳系住吊在轮椅右侧手把上,当上下课的铃声。不到16平方的房间里,12张课桌被分成4排摆放,大门后面堆满杂物……那一年陈顺江22岁,有40多个小孩来报名学习,班上最大的学生,只比他小8岁。大哥陈顺民则用三合板和黑油漆做了一块黑板,算是送给弟弟的贺礼。
从此,坐在轮椅上的陈顺江开始了专职教学,成了一个没有工资的“编外教师”。平日里,陈顺江的家不但是孩子们读书、写字的学校,也是孩子们的家。课堂上,陈顺江严厉可敬,课后和蔼可亲,他不仅教学生语文、数学,还教他们品德教育和音乐,教导他们要热爱劳动、热爱五星红旗,热爱祖国。生活中,陈顺江与孩子们就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孩子们因为不懂事,经常在课后把陈顺江的家里弄得乱七八糟、一片杂乱。为了不让孩子们被家长责罚,他从未告知学生家长,每次发现,只是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知错即改,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刚办一二年级时,考虑农村经济条件落后,孩子们的书学费,都是学期结束时,学生家长随心给,有的特困生,他教了几年,也未向家长提过相关费用。邻村苗寨学生杨莎莎的奶奶说:“娃娃的爸爸妈妈都在外面打工,又没有挣到钱,连学费都还没有交给他。”由于贫困等原因,许多学生交不起学费,陈顺江和母亲只得借债办学,欠下了数千元的外债。由于多年来不断欠债,陈顺江已患近10年的胸膜炎及腹水一直得不到彻底治疗,一躺下就感到胸口有水在晃动。近年来陈顺江的身体每况愈下,全身肌肉日趋萎缩,双手十个手指已畸形……
除了本寨的孩子,周边苗寨、青杠林等好几个寨子的孩子也慕名来陈顺江这儿读书,大家都希望这个当地“最有知识的人”让孩子学到点东西。
陈顺江最大的“骄傲”,是自己教过的学生。
办学十多年间,陈顺江教过400多名学生,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已经考上大学。2011年10月的一天,陈顺江登手机QQ的时候收到一则“老师您好”的信息,感觉很亲切,也很意外,查看了对方资料后才得知,发信息的是他的学生,名叫张文。张文是同村苗寨的,一、二年级就在他办的学校读书。当得知张文正在读大学时,陈顺江感到非常高兴。之前因张文父母远在省外打工,张文离校后就一直没了联系。当天,师生俩聊得很是尽兴,张文谈到了刚进大学校园的迷茫,作为历经重重磨难的陈顺江,也毫无保留,和张文互倾心声。
今年19岁的陈顺芳,现在已经是一位高中生,从6岁起就在陈顺江的学校里读书,她扎实的基础都是在陈顺江的学校里奠定的。而她的妹妹顺敏和弟弟顺金和姐姐一样,也都出陈顺江的“门下”,姐弟俩从陈老师的“学校”转到抵耳小学就读后,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姐弟三人都把他们能走出喇叭寨,归功于启蒙恩师陈顺江。
这些情谊,让陈顺江感到温暖,他说:“这几年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我感到特有成就感,我不会再为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而失落,因为我的学生们会代我放飞所有的梦想。”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弹指一挥间,其间的甘苦只有坐在轮椅上的陈顺江知道。唯一令他坚持下去的信念就是证明自己的价值。“虽然我不是‘编内’的老师,没有工资,但教过的学生也有400多人了,我很享受那份骄傲和自豪。”陈顺江说。然而,骄傲的同时,陈顺江的心中也有着深深的内疚,他说:“没有母亲的帮助,我根本无法坚守到今天。”
谈及母亲,陈顺江眼睛发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么多年,最对不起的还是母亲。母亲已经年逾古稀了,每天除了要干农活,还要给我当助手。”陈顺江讲了一件他至今仍无法忘怀的往事:2002年秋,母亲像往常一样背一个大箩筐去县城给孩子们买书,没想到原来卖书的地方搬了,不识字的老人只好拿着儿子开具的书单一家一家地问,母亲耳背,还听不懂普通话,这让她的詢问更加困难。“直到深夜,母亲才背着一大背篼书回来。”陈顺江说,之后的几个夜晚,他都没有睡着,他不知道母亲是怎么把书背回来的,母亲也不告诉他,只是淡淡地说:“无论你做什么,妈都支持你。”长期以来,无法报亲恩的内疚,让陈顺江的内心深受煎熬。
2012年,陈顺江又送走了20名学生,他打算结束启蒙班。“现在公办小学条件改善了,而且完全免费,我都劝家长送孩子去公办小学读书。”陈顺江说。不过,很多家长表示,更愿意让陈顺江来教孩子,因为“他对学生很负责”。现在,陈顺江没有再正式招生,但只有孩子愿意来,就教授他们学前的知识。“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愿意来,我就会坚持下去。我的肢体已经不能行动,我希望我的爱心能够自由奔跑。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甚至我能做到更好。”陈顺江说。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陈顺江和母亲把积攒下来的钱连同一封委托信寄给了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请她帮助自己把这些钱捐给灾区的人民。在当年中央三台的《铭记——端午节特别节目》中,于丹向全国观众呈现了陈顺江的爱心。“五元2张,五角6张,一角16张,总共14.6元。”流着泪的于丹一张张清点着看上去厚厚的一叠钱,感动地说:“上亿元的捐赠叫慈善,陈顺江之举也叫慈善,是慈悲的心产生的善举。”看着电视,坐在轮椅上的陈顺江觉得自己站起来了,而且站得很直……不久前的8月18日,到鬼门关前逛了一圈的陈顺江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他在自己的QQ签名上写道:“生又多了一丝希望,活着真好!”
十多年来,陈顺江就像他在《贵州残联》杂志上发表过的一篇散文所写的:“只要心灵有翅膀,就算折了翼,也同样能够在天空中翱翔!”折了翼的雄鹰依然是雄鹰,无翼也绝不放弃飞翔!
毫无疑问,陈顺江就是这样的雄鹰。
就这样,我认识了因欠债办学而曾引起媒体关注,并被誉为“贵州好人”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落别乡青杠村喇叭寨“编外教师”陈顺江。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陈顺江的人生,那么“命运多舛”这四个字就再准确不过了:1978年一出生,他就被诊断为双足脚踝骨发育畸形,长大后无法正常行走;13岁那年,父亲因肝硬化腹水不幸过世;1996年上高中时高烧不退患上胸膜炎及腹水,被迫休学,十多年来一直靠草药续命;2000年好不容易通过高考成为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却因为身体原因被校方拒之门外;2014年,他病情加重,在与记者的对话中,甚至说出了“快要死去”的话……
被大学拒绝后的陈顺江那段时间经常以泪洗面,抱怨命运不公。一个偶然的机会,陈顺江发现,寨子里很多本该读书的适龄儿童天天在田坎边嬉戏。经过调查,他了解到,原来,很多家长担心上学的地方远、不安全,或者家庭经济困难、拿出不学费,就不让孩子去读书。陈顺江由此萌发了开办教育启蒙班的想法,“我希望帮村里的孩子完成我未圆的大学梦。”陈顺江说。
想到就做!陈顺江抹干眼泪,几经周折,为失学的留守儿童办了一个知识启蒙班。学校没有名字,是一栋用已经略显土黄的薄膜遮挡着窗棱的农房。学校也没有学生活动用的场所和任何设施,窄小的院子里堆满了柴草和杂物;鸡鸭等家禽不断来往于教室和院子之间。没有课桌椅,他找来木板搭成课桌;没有板凳,他带领孩子们从地里抱来石头当板凳;没有上课铃铛和打铃人,他便把一个哨子用细绳系住吊在轮椅右侧手把上,当上下课的铃声。不到16平方的房间里,12张课桌被分成4排摆放,大门后面堆满杂物……那一年陈顺江22岁,有40多个小孩来报名学习,班上最大的学生,只比他小8岁。大哥陈顺民则用三合板和黑油漆做了一块黑板,算是送给弟弟的贺礼。
从此,坐在轮椅上的陈顺江开始了专职教学,成了一个没有工资的“编外教师”。平日里,陈顺江的家不但是孩子们读书、写字的学校,也是孩子们的家。课堂上,陈顺江严厉可敬,课后和蔼可亲,他不仅教学生语文、数学,还教他们品德教育和音乐,教导他们要热爱劳动、热爱五星红旗,热爱祖国。生活中,陈顺江与孩子们就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孩子们因为不懂事,经常在课后把陈顺江的家里弄得乱七八糟、一片杂乱。为了不让孩子们被家长责罚,他从未告知学生家长,每次发现,只是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知错即改,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刚办一二年级时,考虑农村经济条件落后,孩子们的书学费,都是学期结束时,学生家长随心给,有的特困生,他教了几年,也未向家长提过相关费用。邻村苗寨学生杨莎莎的奶奶说:“娃娃的爸爸妈妈都在外面打工,又没有挣到钱,连学费都还没有交给他。”由于贫困等原因,许多学生交不起学费,陈顺江和母亲只得借债办学,欠下了数千元的外债。由于多年来不断欠债,陈顺江已患近10年的胸膜炎及腹水一直得不到彻底治疗,一躺下就感到胸口有水在晃动。近年来陈顺江的身体每况愈下,全身肌肉日趋萎缩,双手十个手指已畸形……
除了本寨的孩子,周边苗寨、青杠林等好几个寨子的孩子也慕名来陈顺江这儿读书,大家都希望这个当地“最有知识的人”让孩子学到点东西。
陈顺江最大的“骄傲”,是自己教过的学生。
办学十多年间,陈顺江教过400多名学生,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已经考上大学。2011年10月的一天,陈顺江登手机QQ的时候收到一则“老师您好”的信息,感觉很亲切,也很意外,查看了对方资料后才得知,发信息的是他的学生,名叫张文。张文是同村苗寨的,一、二年级就在他办的学校读书。当得知张文正在读大学时,陈顺江感到非常高兴。之前因张文父母远在省外打工,张文离校后就一直没了联系。当天,师生俩聊得很是尽兴,张文谈到了刚进大学校园的迷茫,作为历经重重磨难的陈顺江,也毫无保留,和张文互倾心声。
今年19岁的陈顺芳,现在已经是一位高中生,从6岁起就在陈顺江的学校里读书,她扎实的基础都是在陈顺江的学校里奠定的。而她的妹妹顺敏和弟弟顺金和姐姐一样,也都出陈顺江的“门下”,姐弟俩从陈老师的“学校”转到抵耳小学就读后,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姐弟三人都把他们能走出喇叭寨,归功于启蒙恩师陈顺江。
这些情谊,让陈顺江感到温暖,他说:“这几年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我感到特有成就感,我不会再为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而失落,因为我的学生们会代我放飞所有的梦想。”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弹指一挥间,其间的甘苦只有坐在轮椅上的陈顺江知道。唯一令他坚持下去的信念就是证明自己的价值。“虽然我不是‘编内’的老师,没有工资,但教过的学生也有400多人了,我很享受那份骄傲和自豪。”陈顺江说。然而,骄傲的同时,陈顺江的心中也有着深深的内疚,他说:“没有母亲的帮助,我根本无法坚守到今天。”
谈及母亲,陈顺江眼睛发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么多年,最对不起的还是母亲。母亲已经年逾古稀了,每天除了要干农活,还要给我当助手。”陈顺江讲了一件他至今仍无法忘怀的往事:2002年秋,母亲像往常一样背一个大箩筐去县城给孩子们买书,没想到原来卖书的地方搬了,不识字的老人只好拿着儿子开具的书单一家一家地问,母亲耳背,还听不懂普通话,这让她的詢问更加困难。“直到深夜,母亲才背着一大背篼书回来。”陈顺江说,之后的几个夜晚,他都没有睡着,他不知道母亲是怎么把书背回来的,母亲也不告诉他,只是淡淡地说:“无论你做什么,妈都支持你。”长期以来,无法报亲恩的内疚,让陈顺江的内心深受煎熬。
2012年,陈顺江又送走了20名学生,他打算结束启蒙班。“现在公办小学条件改善了,而且完全免费,我都劝家长送孩子去公办小学读书。”陈顺江说。不过,很多家长表示,更愿意让陈顺江来教孩子,因为“他对学生很负责”。现在,陈顺江没有再正式招生,但只有孩子愿意来,就教授他们学前的知识。“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愿意来,我就会坚持下去。我的肢体已经不能行动,我希望我的爱心能够自由奔跑。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甚至我能做到更好。”陈顺江说。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陈顺江和母亲把积攒下来的钱连同一封委托信寄给了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请她帮助自己把这些钱捐给灾区的人民。在当年中央三台的《铭记——端午节特别节目》中,于丹向全国观众呈现了陈顺江的爱心。“五元2张,五角6张,一角16张,总共14.6元。”流着泪的于丹一张张清点着看上去厚厚的一叠钱,感动地说:“上亿元的捐赠叫慈善,陈顺江之举也叫慈善,是慈悲的心产生的善举。”看着电视,坐在轮椅上的陈顺江觉得自己站起来了,而且站得很直……不久前的8月18日,到鬼门关前逛了一圈的陈顺江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他在自己的QQ签名上写道:“生又多了一丝希望,活着真好!”
十多年来,陈顺江就像他在《贵州残联》杂志上发表过的一篇散文所写的:“只要心灵有翅膀,就算折了翼,也同样能够在天空中翱翔!”折了翼的雄鹰依然是雄鹰,无翼也绝不放弃飞翔!
毫无疑问,陈顺江就是这样的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