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得绿色人才教育备受关注。开展绿色人才教育,加快绿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环境工程专业绿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绿色人才培养的模式,以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关键词:绿色教育;绿色人才;环境工程
一、前言
最近,中央在“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新型的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技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城镇化和工业化良好互动、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相互协调发展,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四化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化”,新四化成为新五化。
大学生的绿色教育是指以跨学科、跨专业活动为特点,人、社会与自然三者相互发展、互相支撑,着重于三者的协调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将保护生态环境意识、资源节约理念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融入自然、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教学和实践中。绿色教育不仅注重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还注重受教育者是否能正确客观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
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绿色教育,加快绿色人才培养极为重要,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然而,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的绿色人才培养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条件不具备,研究绿色人才培养的政策较少,而且在绿色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待解决。
二、培养绿色人才的意义
面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绿色大学的建立和绿色人才的培养,对于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大学生的“绿色化”意识与“绿色化”行动已成为21世纪大学教育的理念之一。
“绿色人才”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可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关系,能够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把可持续发展理念、意识和行动贯穿于现实生活的人。
1.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绿色意识
通过大学生的宣传和影响,可以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把保护环境变成个人自觉行为,使公众形成一种绿色生活方式,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有利于大学生将来的工作
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结合环境保护的目标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有效的运用,使工作更有意义。
3. 有利于大学生处理各种关系
绿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全面、系统、协调地处理好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人与人、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4. 有利于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
高校要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必须要深化改革,把科学技术理论知识的传播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传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重新确立高校的培养目标,全面推进绿色教育的实施。
5. 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大學生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因为他们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而绿色教育有助于推进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构建环境工程专业绿色人才培养模式
1. 注重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绿色人才
环境工程专业绿色人才培养必须解决关键问题,使学生“会学”,要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不仅要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教学生创新。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才能使他们不被社会淘汰。
另外,个性化教育也是挖掘学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等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施教,保证学生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 完善绿色教育体系
环境工程专业绿色教育的重点是完善绿色课程体系,主要分为绿色课程设置和绿色教学内容两个方面。
在课程设置上,采用单一课程模式和课程渗透结合模式;教学内容要做到“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三进”可以将绿色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教学的整个过程。
3.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育有机结合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充分利用第一课堂有限时间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同时,学校要灵活、广泛地开展绿色实践活动,即第二课堂教育。
高校要广泛开展与绿色教育相关的大学生校内实践活动,在一些有普遍影响的环保纪念日,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通过举办展览、研讨会、讲座(主题可以围绕环境资源的保护与节约、心理学、生态学、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与环境、伦理道德)等方式,对大学生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绿色教育宣传活动。
另外,还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经验,把教学、科研与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实践教学这一环节。
4. 加强高等院校绿色师资培训
根据国外环境教育的先进经验,一支优秀的绿色教育师资队伍是开展绿色教育的前提。教师的授业解惑、言谈举止和师德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也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
一方面,教师应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吸收绿色教育的新知识、新理念;另一方面,学校在教师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强化教师的绿色教育意识。
5. 扩大并加强高等院校间的绿色教育研讨交流与合作
首先,高等院校相关领导要加强国内各高校间关于绿色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可通过研讨会、观摩、参观学习等形式进行。
其次,還可加强与国外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他们先进的绿色教育理念及绿色教育方式,并邀请国际组织和专业研究团体来校指导。
最后,各高校应重视第二课堂对学生绿色教育的作用,鼓励学校社团组织学生积极接触大自然;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城市、乡村等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可与企业、地方环保部门长期合作,共同建立绿色教育实习基地。学生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可以提升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 6. 营造良好的绿色人才教育氛围
要营造良好的绿色教育氛围,重点是进行绿色校园建设,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绿色教育,在校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绿色校园的建设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是校园环境建设,即建立一个具有绿色人才教育理念的校园环境。绿色校园环境主要包括校园环境的绿化、充实绿色教育方面的图书资料等。
二是校园绿色环境文化建设,即建立一个具有绿色教育理念的精神文化環境。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绿色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高等院校应把绿色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来抓,有计划地邀请环境专业领域的专家来校通过讲座或研讨会的方式,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好地融合本专业的知识和绿色教育的知识。
特别是学校的环保社团,在壮大队伍的同时,应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绿色出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理念的宣传,正确树立大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让大学生主动参与绿色教育事业,关心国家的绿色环境教育,自觉保护环境。
7. 高等院校领导加强培养绿色人才的意识
我国高等院校的领导应提高绿色意识、创新意识,重视绿色教育,充分认识到绿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议将绿色教育工作指标作为学校领导的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经常进行检查和评比,使他们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
环境工程专业绿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以科学创新观念为导向,以推进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为动力,以培养具备绿色思维和思想方法的专业人才为目的,促成大学生专业教育与绿色教育的结合,实现绿色教育的全面发展。
四、总结
总之,环境工程专业绿色人才要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一定的研发能力,要具备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要具有环境工程设计、施工与运营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琼.我国工科院校绿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2]高林飞.高等院校绿色教育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4.
[3]温丽馨.可持续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绿色教育[J].中国建设教育,2011(11-12):11-13.
[4]余清臣.绿色教育在中国:思想与行动[J].教育学报,2011(12):14-16.
[5]孔德新.高等师范院校绿色教育及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全球教育展望,2011(4):61-64.
[6]Joy A Palm,Philip Neal. The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M].London: Routledge, 1994.
[7]王慧敏.伦理学视野中的绿色大学构建及其环境道德教育[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7.
[8]谭竬.高等院校绿色教育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9]王俊霞.当代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1.
[10]潘高峰,邹晏秋.发展绿色教育培养绿色人才[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31(4).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FJJKCG14-210)。
作者简介:倪柳芳(1988— ),女,汉族,福建宁德人,硕士,实验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绿色教育;绿色人才;环境工程
一、前言
最近,中央在“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新型的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技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城镇化和工业化良好互动、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相互协调发展,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四化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化”,新四化成为新五化。
大学生的绿色教育是指以跨学科、跨专业活动为特点,人、社会与自然三者相互发展、互相支撑,着重于三者的协调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将保护生态环境意识、资源节约理念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融入自然、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教学和实践中。绿色教育不仅注重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还注重受教育者是否能正确客观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
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绿色教育,加快绿色人才培养极为重要,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然而,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的绿色人才培养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条件不具备,研究绿色人才培养的政策较少,而且在绿色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待解决。
二、培养绿色人才的意义
面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绿色大学的建立和绿色人才的培养,对于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大学生的“绿色化”意识与“绿色化”行动已成为21世纪大学教育的理念之一。
“绿色人才”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可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关系,能够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把可持续发展理念、意识和行动贯穿于现实生活的人。
1.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绿色意识
通过大学生的宣传和影响,可以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把保护环境变成个人自觉行为,使公众形成一种绿色生活方式,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有利于大学生将来的工作
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结合环境保护的目标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有效的运用,使工作更有意义。
3. 有利于大学生处理各种关系
绿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全面、系统、协调地处理好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人与人、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4. 有利于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
高校要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必须要深化改革,把科学技术理论知识的传播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传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重新确立高校的培养目标,全面推进绿色教育的实施。
5. 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大學生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因为他们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而绿色教育有助于推进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构建环境工程专业绿色人才培养模式
1. 注重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绿色人才
环境工程专业绿色人才培养必须解决关键问题,使学生“会学”,要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不仅要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教学生创新。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才能使他们不被社会淘汰。
另外,个性化教育也是挖掘学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等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施教,保证学生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 完善绿色教育体系
环境工程专业绿色教育的重点是完善绿色课程体系,主要分为绿色课程设置和绿色教学内容两个方面。
在课程设置上,采用单一课程模式和课程渗透结合模式;教学内容要做到“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三进”可以将绿色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教学的整个过程。
3.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育有机结合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充分利用第一课堂有限时间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同时,学校要灵活、广泛地开展绿色实践活动,即第二课堂教育。
高校要广泛开展与绿色教育相关的大学生校内实践活动,在一些有普遍影响的环保纪念日,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通过举办展览、研讨会、讲座(主题可以围绕环境资源的保护与节约、心理学、生态学、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与环境、伦理道德)等方式,对大学生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绿色教育宣传活动。
另外,还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经验,把教学、科研与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实践教学这一环节。
4. 加强高等院校绿色师资培训
根据国外环境教育的先进经验,一支优秀的绿色教育师资队伍是开展绿色教育的前提。教师的授业解惑、言谈举止和师德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也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
一方面,教师应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吸收绿色教育的新知识、新理念;另一方面,学校在教师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强化教师的绿色教育意识。
5. 扩大并加强高等院校间的绿色教育研讨交流与合作
首先,高等院校相关领导要加强国内各高校间关于绿色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可通过研讨会、观摩、参观学习等形式进行。
其次,還可加强与国外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他们先进的绿色教育理念及绿色教育方式,并邀请国际组织和专业研究团体来校指导。
最后,各高校应重视第二课堂对学生绿色教育的作用,鼓励学校社团组织学生积极接触大自然;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城市、乡村等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可与企业、地方环保部门长期合作,共同建立绿色教育实习基地。学生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可以提升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 6. 营造良好的绿色人才教育氛围
要营造良好的绿色教育氛围,重点是进行绿色校园建设,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绿色教育,在校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绿色校园的建设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是校园环境建设,即建立一个具有绿色人才教育理念的校园环境。绿色校园环境主要包括校园环境的绿化、充实绿色教育方面的图书资料等。
二是校园绿色环境文化建设,即建立一个具有绿色教育理念的精神文化環境。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绿色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高等院校应把绿色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来抓,有计划地邀请环境专业领域的专家来校通过讲座或研讨会的方式,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好地融合本专业的知识和绿色教育的知识。
特别是学校的环保社团,在壮大队伍的同时,应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绿色出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理念的宣传,正确树立大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让大学生主动参与绿色教育事业,关心国家的绿色环境教育,自觉保护环境。
7. 高等院校领导加强培养绿色人才的意识
我国高等院校的领导应提高绿色意识、创新意识,重视绿色教育,充分认识到绿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议将绿色教育工作指标作为学校领导的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经常进行检查和评比,使他们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
环境工程专业绿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以科学创新观念为导向,以推进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为动力,以培养具备绿色思维和思想方法的专业人才为目的,促成大学生专业教育与绿色教育的结合,实现绿色教育的全面发展。
四、总结
总之,环境工程专业绿色人才要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一定的研发能力,要具备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要具有环境工程设计、施工与运营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琼.我国工科院校绿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2]高林飞.高等院校绿色教育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4.
[3]温丽馨.可持续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绿色教育[J].中国建设教育,2011(11-12):11-13.
[4]余清臣.绿色教育在中国:思想与行动[J].教育学报,2011(12):14-16.
[5]孔德新.高等师范院校绿色教育及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全球教育展望,2011(4):61-64.
[6]Joy A Palm,Philip Neal. The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M].London: Routledge, 1994.
[7]王慧敏.伦理学视野中的绿色大学构建及其环境道德教育[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7.
[8]谭竬.高等院校绿色教育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9]王俊霞.当代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1.
[10]潘高峰,邹晏秋.发展绿色教育培养绿色人才[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31(4).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FJJKCG14-210)。
作者简介:倪柳芳(1988— ),女,汉族,福建宁德人,硕士,实验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