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感恩,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美德,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也备受推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感恩教育有了更多的认识。从当前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来看,感恩教育的实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
一、大學生感恩意识薄弱的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学生与父母之间,与老师之间,与同学朋友之间,存在不少缺乏感恩的现象和问题。很多大学生的言行表现出自私自利的意识,令人担忧。笔者对这些社会现象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1. 社会负面思想的影响
当前的社会价值观中存在一些消极因素,不利于感恩教育的推进和发展。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自私、拜金等负面思想行为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感恩被社会上的各种商业行为所利用,成为其赚取商业利润的工具。大学生对于感恩的理解出现偏差,感恩教育也无法真正实现它的作用。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缺失公德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感恩教育的推进,让大学生对于感恩的理解和感恩行为的实践,产生了疑惑和困扰。
2. 家庭教育中缺失感恩教育
在家庭中,父母以及家人对孩子关爱呵护的同时并没有重视感恩教育,或者感恩教育的内容简单,流于表面形式,口头上一带而过。对父母以及家人的感恩,是感恩教育最为基础的范畴,然而很多大学生从小到大对于父母家人都没有感恩的意识,更何况对于他人。
3. 学校教育中忽视感恩教育
学校教育常常偏重智力教育,忽视德育教育。有些学校的感恩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和教学方法,感恩教育无法对学生的情感产生触动。有些学校的感恩教育拘泥于形式,组织方式单一,不能对学生产生长期有效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在思想上无法得到感悟和收获,对于学校的感恩教育日趋淡漠,难以形成稳定的感恩意识。
二、优化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
1. 营造感恩教育的社会氛围
对于年轻的大学生群体来说,老套、形式化的感恩宣传和教育,难以触动他们的心灵。对于感恩教育,政府应该结合本地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采用新颖有效的技术形式,选择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宣传教育内容。
另外,政府还应该规范媒体的作用,制订长效机制,在全社会营造感恩氛围,杜绝损害感恩情感的虚假新闻和负面炒作。对于违规者应给予相应的惩罚。一个缺乏感恩的社会是无法让人有安全感的,社会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2. 家庭為感恩教育奠定基础
家庭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基础和关键。家长的言传身教,可以帮助孩子早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家长的日常表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如果家长言行不一,只是一味地进行口头说教,那么即使说得再好也很难对孩子产生正面的影响。没有实质内容的说教反而会使孩子厌烦,产生逆反情绪。
家长在进行感恩教育时,应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平时多留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了解孩子关注的内容和话题,将感恩教育融入其中。这样,感恩教育的内容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且深入孩子的内心。
另外,家长也要改变唯学业论的认识,不能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轻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失衡对孩子的影响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放大。家长应该要认识到,培养拥有健全人格和优秀道德品质的孩子是更加重要的教育目标。
3. 学校创新感恩教育形式
校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对每个学生来说都都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校园文化应具有人文情怀,可以融入感恩教育,让感恩教育与校园文化紧紧结合在一起。
学校可以利用大学生喜欢的形式,营造感恩教育的氛围,创造感恩教育的情境,树立典型榜样,激发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在一些与感恩相关的节日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鼓励学生认真思考感恩的意义,通过活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并使感恩之情永驻内心。
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多参与一些能够培养感恩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体验社会中的感恩之情。比如,关心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士、留守儿童等。这些活动对学生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会产生直接有效的作用,使感恩情怀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意识。参与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体验感恩过程中所产生的快乐,使感恩教育更加实际有效。
参考文献:
[1]刘成波.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探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彭国柱.浅谈加强“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
一、大學生感恩意识薄弱的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学生与父母之间,与老师之间,与同学朋友之间,存在不少缺乏感恩的现象和问题。很多大学生的言行表现出自私自利的意识,令人担忧。笔者对这些社会现象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1. 社会负面思想的影响
当前的社会价值观中存在一些消极因素,不利于感恩教育的推进和发展。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自私、拜金等负面思想行为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感恩被社会上的各种商业行为所利用,成为其赚取商业利润的工具。大学生对于感恩的理解出现偏差,感恩教育也无法真正实现它的作用。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缺失公德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感恩教育的推进,让大学生对于感恩的理解和感恩行为的实践,产生了疑惑和困扰。
2. 家庭教育中缺失感恩教育
在家庭中,父母以及家人对孩子关爱呵护的同时并没有重视感恩教育,或者感恩教育的内容简单,流于表面形式,口头上一带而过。对父母以及家人的感恩,是感恩教育最为基础的范畴,然而很多大学生从小到大对于父母家人都没有感恩的意识,更何况对于他人。
3. 学校教育中忽视感恩教育
学校教育常常偏重智力教育,忽视德育教育。有些学校的感恩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和教学方法,感恩教育无法对学生的情感产生触动。有些学校的感恩教育拘泥于形式,组织方式单一,不能对学生产生长期有效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在思想上无法得到感悟和收获,对于学校的感恩教育日趋淡漠,难以形成稳定的感恩意识。
二、优化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
1. 营造感恩教育的社会氛围
对于年轻的大学生群体来说,老套、形式化的感恩宣传和教育,难以触动他们的心灵。对于感恩教育,政府应该结合本地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采用新颖有效的技术形式,选择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宣传教育内容。
另外,政府还应该规范媒体的作用,制订长效机制,在全社会营造感恩氛围,杜绝损害感恩情感的虚假新闻和负面炒作。对于违规者应给予相应的惩罚。一个缺乏感恩的社会是无法让人有安全感的,社会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2. 家庭為感恩教育奠定基础
家庭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基础和关键。家长的言传身教,可以帮助孩子早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家长的日常表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如果家长言行不一,只是一味地进行口头说教,那么即使说得再好也很难对孩子产生正面的影响。没有实质内容的说教反而会使孩子厌烦,产生逆反情绪。
家长在进行感恩教育时,应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平时多留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了解孩子关注的内容和话题,将感恩教育融入其中。这样,感恩教育的内容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且深入孩子的内心。
另外,家长也要改变唯学业论的认识,不能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轻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失衡对孩子的影响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放大。家长应该要认识到,培养拥有健全人格和优秀道德品质的孩子是更加重要的教育目标。
3. 学校创新感恩教育形式
校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对每个学生来说都都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校园文化应具有人文情怀,可以融入感恩教育,让感恩教育与校园文化紧紧结合在一起。
学校可以利用大学生喜欢的形式,营造感恩教育的氛围,创造感恩教育的情境,树立典型榜样,激发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在一些与感恩相关的节日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鼓励学生认真思考感恩的意义,通过活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并使感恩之情永驻内心。
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多参与一些能够培养感恩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体验社会中的感恩之情。比如,关心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士、留守儿童等。这些活动对学生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会产生直接有效的作用,使感恩情怀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意识。参与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体验感恩过程中所产生的快乐,使感恩教育更加实际有效。
参考文献:
[1]刘成波.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探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彭国柱.浅谈加强“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