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畔的端午激情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拜祭汩罗屈子祠


  屈子祠位于岳阳汨罗玉笥山上,始建于战国末年,现存建筑是清乾隆帝颁旨1754年重建的。有正屋三进,中、后二进之间有过亭,前后、左右两侧有天井。建筑系单层单檐,砖木结构,四壁石板镌刻历朝吊屈原诗歌词赋,正厅以巨木雕刻司马迁的《屈原列传》。后殿矗立着一尊1980年重塑的屈原像,神采感人。

  走进屈子祠大门,高大的木结构建筑宽敞明亮,实木隔门上挂着一块雕屏,黑色屏面用金粉写有一篇文章,细看是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全文。木隔门上方高悬“光争日月”巨匾,屏门的背面挂着一幅屈原画像,但见屈原面容憔悴,却双目炯炯,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画像两侧配有潘力生撰写的对联:招魂三户地;呵壁九歌心。北墙角对称地镶着两块条石,上面刻着苏轼撰写的对联:诗笔《离骚》亦时用,文章《尔雅》称吾宗。全联称颂屈原是其诗歌、文章的宗师。

  一進、二进之间是个庭院,院内石板铺地,非常整洁,两个花坛内各栽着一棵桂花树,树龄已经300余年,树干虬曲,仍枝繁叶茂。二进是屈原祭殿,门楣上有块“德范千秋”横匾。走进祭殿,大厅两侧置有一只铁钟,一只皮鼓,二只龙舟模型。正中是雕刻精致的神龛,龛内立有一块牌位,上面写着“敕楚三闾大夫屈原之神位”。神龛的两边挂有一副王自成先生撰写的对联:汨罗江辟黄龙而下洞庭,小田厝杜,河泊沉平,一水有缘双瘗圣;屈子祠耸玉笥以临岳郡,司马留踪,贾谊吊赋,千秋同泪几知音。千百年来,吊唁屈原的知音数不胜数。出屈原祭殿,见门前墙角对称镶着两块石碑,上刻董必武题写的对联:“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体;行廉志洁,与日月齐光。”全联称赞屈原品行高洁。

  祭殿西侧是“屈原纪念馆”,序厅门头挂着一块“江上孤忠”横匾,门旁是李元度撰写的对联: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湖南草绿,《三叠》频招宋玉魂。走进纪念馆,首先看到一尊屈原的塑像,身着长袍,面容憔悴的屈原像行走在流放路上。塑像两边挂着一副郭沫若先生集《离骚》词句而成的对联: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展室陈列了大量实物、图片、照片和文字资料,介绍了屈原悲壮而曲折的一生。

  屈原纪念馆旁边有个长方形庭院,进庭院的门楼上堆塑《楚园》二字。庭院墙壁上挂着很多祭祀屈原时照的照片。其中有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来汨罗祭祀屈原的照片。有介绍说,曾经有一次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携夫人游览玉笥山,除了在屈原神龛前长时间低头默哀外,每到一处遗址都要静立默哀。在汨罗江边,面对滔滔西去的江水,伫立良久,陷入沉思。屈子祠的东侧是个大院落,入口处立有一座五踩斗拱重檐歇山式门楼,门额“屈原碑林”是楚图南先生题写。柱上挂有对联: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走进大院,曲栏围绕着一尊屈原雕像,只见身材瘦削,面容憔悴的屈原作仰天长啸状,基座上刻着“天问坛”三个大字,屈原雕像的后面有一座黄色琉璃瓦覆顶、重檐歇山式三层楼阁,是“离骚阁”。楼阁底层门柱上挂着一副前中国书协副主席王学仲撰写的对联:呵壁问天沉渊去,怨其深矣,心尊骚之祖;滋兰树蕙何事来,醒而独兮,笔透王者香。楼阁下立有一块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屈原《离骚》全篇。楼阁的两侧是碑廊,廊墙上镶满了各种字体书写的碑刻,粗粗浏览一遍,不乏当代著名书法家和政界要人手迹。

  走过离骚阁,后面有幢二层楼阁,阁檐挂着一块“思贤楼”匾额。二楼前的廊柱挂着李般木先生撰写的对联:骚经自是六朝祖;德操应称百世师。底层廊柱上挂的是方滨生先生撰写的对联:汨罗江浪滚滚,击悲风呜咽鸣,公义何存,一腔忠愤薄天问;《离骚》赋思悠悠,骋辞采音律茂,文光耀透,三楚吟章亘世流。离开屈子祠时,听说附近有屈原墓。驶上一条村道,便是荒草丛生的山坡地,四下不见村庄,也没有行人,又前行了三四百米,见树林前立有几块墓碑。停下车来看,其中一块用瓷砖装饰的碑上刻着“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屈原墓。旁边两块碑上刻的是“汨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汨罗山战国墓。站在汨罗玉笥山上,我们权且把整座汨罗山称为屈原墓冢吧,也只有如此宏大的墓冢,才装得下这位才华横溢、襟怀坦荡、疾恶如仇、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伟大诗人。

汨罗江人的祭祀文化——激情赛龙舟


  端午赛龙舟因汨罗人而起,赛龙舟必祭屈原已成为汨罗江下游独有的祭祀文化之一。在当地人民心中,只有到屈子祠来朝过庙上了红的龙头,才会得到龙的保佑神灵的庇佑,比赛才会顺顺利利。屈原,已不仅仅是诗人这样一个单纯的身份。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如今,这项活动遍及大江南北,赛龙舟五花八门,可要说起它的起源,我们就必须来一趟汨罗,看看这里的龙舟竞渡。

  《隋书·地理志》记载:“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士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诸郡率然……”这是端阳赛龙舟起源的生动记载。也许是屈原忠贞爱国,至死不渝的情操打动了被山河破碎的悲哀笼罩的楚人的内心,为了营救流放的诗人,更是为了拯救濒临灭亡的国家,人们争先恐后地划船追赶水中的屈原。虽然,当人们追至洞庭湖时,屈原早已不见踪迹,然而,每年五月五日,汨罗人龙舟竞渡的风俗却逐渐盛行于湘沅流域,甚至远播日本、韩国,延续至今。

  我现在看到的在汨罗江中游弋的龙舟,全长18.4米,可坐20名队员,龙头的形状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姿态。要看雕匠的手艺,就去看龙头的雕工。师傅们无不铆足了劲一展身手,花样百出。“点睛”仪式不可少。龙舟造好了,龙头也雕好了,摆在村里祠堂的神龛前了,要请礼生举行一个简短的祭祀仪式,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为龙头“点睛”。“点睛”后的龙头安在龙身上,再由掌木的师傅完成特意留下的最后一道工序,取雄鸡血,从龙头至龙尾边点鸡血边诵赞词。经过如此仪式,龙舟就不是一艘普通的船了,而是一条真正的龙。在汨罗江下游两岸,赛龙舟最为乡民们看重,“宁可种输一年田,不能划输一条船。”每当你看到那旌旗蔽日、锣鼓沸天的场面,再联想起楚人有谣:“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不禁令人恍然大悟,三湘四水之间,民心士气如斯之盛,100年间人才辈出,不亦宜乎!

  今年龍舟邀请赛以民间龙舟竞赛为特色,20支队伍有来自汨罗乡镇、社区和村的,也有来自学校、社会团体和商家的,还有来自屈原行政管理区的2支队伍。其中,有1支女子龙舟队参加比赛,队员年龄在40岁左右。据悉,只取前六竞争异常激烈。为保持龙舟项目中华民族传统特色,比赛将在中舱处设1名锣手。在所有参赛队伍中,除屈子龙舟俱乐部龙舟队和汨罗女子龙舟队参加过正规龙舟赛外,其他队伍均鲜少有机会参加正规比赛,像今年这样正式的龙舟赛,大多数队伍是第一次参加。

  奔流不息汨罗江上,20支队伍挥桨如飞,两岸群众呐喊助威,一场水上盛宴精彩呈现。

  9时20分,标准龙舟队正式开赛,12支队伍分3批进入赛道。4条赛道上的队员们身穿黄马褂救生衣,手持桨伐,起航准备工作就绪。发令枪一响,鼓手气势昂扬,队员们一鼓作气,龙舟划得飞快。顿时,万桨齐发,激起层层水浪,场面蔚为壮观。各队员齐心协力,大显身手,充分展现出了汨罗人传统龙舟赛的风姿。唯一的女队——屈子龙舟女子队,漂亮的女队员们挥着船桨,喊着口号,大展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
其他文献
养胃的稀粥,是早餐的不二之选!  主料:大米、皮蛋、猪瘦肉、生菜。  辅料:姜、蔥、盐、料酒、糖、白胡椒粉、香油。  步骤:  1、大米放油,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冷冻一晚;  2、将冻好的大米放入沸水中,搅散后大火煮20分钟,期间不停的搅拌;  3、瘦肉切片加料酒、盐、糖腌制一会;  4、姜切丝、皮蛋切块放入锅中,粥浓稠后将腌制的肉片放进去;  5、拌匀煮沸后,加入白胡椒粉和香油;  6、出锅前放
生命重于泰山,责任高于一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巾帼奖章、全国十佳农民获得者张芳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企业全员线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作为一家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民生粮油企业,张芳带领和粮农业保障粮食安全,时刻准备支援地区防控工作。  1月28日,张芳召开企业线上会议,率先做出保价供应承诺,通知
2008年北京奥运会刚刚过去,那些因奥运掀起的群众健身运动却仍在各地火热中。各地市都因地制宜地开展系列健身运动,有传统竞技的、有自编自创适合自身的健身新招,有寓“练”于乐的团队玩法,也有将游戏融入竞赛运动中的新“赛事”,到处都是群众健身的身影。这里虽没有竞技体育场上充满刺激的“火药味”,但每招每式都充满着活力和生机,充满着团结、向上和和谐的气氛。  我被奥运掀起的健身热所感染,总会走进去,用低角度
[摘要]以设定语境导入文化内容,把握日本社会结构及问题为例,分析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的知识在大学日语专业日本社会文化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日本社会文化课程,语境,日本社会,大学日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7)04-0339-03  随着中国与日本经济技术交流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大学日语教学教育方面的
冰淇淋  【美国】阿诺德·洛贝尔 匙 河
我驻足聆听,吴侬软语在我听来更像是外语,温软、悠长,拐着弯儿,说出来的话软得好像是要化掉了。卖花的阿婆白白净净,发髻边上簪了一朵小小的茉莉花。人虽然不年轻了,但却是手脚利索,声音好听,举手投足间,留下一阵淡淡的花香。  吴地人爱美,喜欢佩花,把新鲜的花朵剪下来,别在衣襟上,簪于发际,或是串成手串戴在腕上。花开的季节,小巷里,广场边,人多的地方都能看到卖花人的身影。几朵白兰,一串茉莉,一缕香气悠然逸
安宁生在山东,是一个地地道道农民的女儿,自小家境困顿。因为贫穷,内心自卑的她唯有用文字驱赶孤独,靠写作在城市里找寻温暖的港湾。在安宁的一篇自述性文章里她这样写着:“我从高考的考场上出来,便疯跑到附近的书报亭里,用省下来的饭费,一口气挑了十几本自己喜欢的书报,这是我第一次如此慷慨的慰劳自己。此前,因为家境的困顿,我基本是不买书的,所有关于写字的营养,皆是来自借阅。”  一个家境贫穷的女孩,在她的青春
在美学概念中,“美”除了漂亮、美丽、优雅外,还可以是悲壮、崇高与庄严。在遍赏唯美、高洁、飘逸的画意派、沙龙式的荷花作品后,我们发现了这组以更现实的手法拍摄的荷花。虽然残败,却透着一种不屈的风骨;尽管枯竭,却彰显了一番生命的壮丽。  作者李鸿飞专注于拍荷,浏览他早期到当下的作品,几乎可以看到摄影界各种拍荷手法在其中的演绎。但这组别具风格的荷,却是作者在当下运用更具个性的摄影语言展示的关于生命的载体。
【摘 要】教育部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不能放弃学困生,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须关心和尊重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以学生为本,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个体差异,既要认清学生实际发展的潜能,又要正视学生现实存在的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