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岫岩玉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lt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玉文化是多源、多元、多彩的,因此必定要有多样的玉料支撑。以新疆和田玉为主的昆仑玉系,其价值已被人们所熟悉,其品质也被人们所喜爱,誉满天下。而在中华玉文化开天辟地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岫岩玉,却几乎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事实上,在中国八千年的玉文化发展过程中,岫岩玉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确立了在玉石世界、玉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不仅是中国最早的具有规范形态、清晰观念的玉器,而且还是中国最早的礼玉之一。在玉料、琢磨工艺、玉器成品、用玉制度及用玉观念等方面,均对早期东亚玉器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同时,岫岩玉还是中国最具研究价值的玉,最具潜力的玉,值得我们重新认识。
  岫岩玉的认识历程
  岫岩玉因产于辽宁省“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岫岩县而得名。境内主要山脉属广义长白山山脉或长白山余脉。
  岫岩之名始于明代,因处于沿海地带,战略地位重要,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岫岩堡。在明代以前,岫岩称为“秀岩”。所以,“岫岩玉”之名是明代以后才见于文献的。
  据文献记载,汉代以前长白山山脉出产的玉,称为“夷玉”、“珣玗琪”。《尚书·顾命》记载周王朝使用的有“越玉”“大玉”“夷玉”等多种。汉郑玄云:“夷玉,东方之殉圩琪也。”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云:“殉,医无间殉圩琪,《周书》所谓夷玉也。”《尔雅·释地》载:“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间之殉圩琪焉。”晋郭璞注:“医无闾,山名,今在辽东。殉圩琪,玉属。”上述记载表明,古文献中“夷玉”、“殉圩琪”,不一定完全是指岫岩玉,但肯定包括岫岩玉。因为在东北地区,只有岫岩玉才能与“越玉”、“大玉”相媲美,才能与周王朝倡导的玉德相吻合。
  进入清代,岫岩的行政建制进一步明确,先后设置为岫岩厅、岫岩州、岫岩县,当地玉矿开发利用的情况,地方志上开始有所记载。岫岩玉的开采、加工、销售已有一定的规模,成为一部分人喜爱的宝物。《咸丰七年岫岩志略》载:“好古之家,以其品非燕石而价不待连城也,每雅意购求。往来士夫,亦必充中盈箧,争出新式,分赠知交,以为琼瑶之报。玉工数十辈列肆而居,日夜琢磨恐不给。”
  岫岩玉第一次开始大规模采掘与琢磨,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海外对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高古玉器的需求飚升,用岫岩玉制作的仿古玉、假古玉大量出现,因为岫岩玉丰富的黄绿色、糖色、深色皮壳、自然过渡色十分适合用来做玉器的仿古件,有的让人真假难辨。当时人们将岫岩玉多称为“黄料”或“老黄玉”。还有大量的岫岩蛇纹石玉,由于硬度不高,加上光泽好,透明度高,被大量用于陈设玉、日用玉的生产,作为普通玉雕工艺品充盈于市,并作为外贸商品出口创汇。
  真正对岫岩玉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始于本世纪初。由北京大学主持的《岫岩玉的开发历史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为2001年辽宁省软科学重大项目。2001-2003年的两年多时间里,以北京大学著名地质学家王时麒、考古学家赵朝洪等带领的课题组,对岫岩玉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主要体现在《中国岫岩玉》(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一书中:一是对东北地区玉矿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基本搞清了岫岩玉矿的分布情况;二是基本搞清了岫岩玉的开发使用历史;三是全面搞清了岫岩玉的物质组成与特性,首次明确了岫岩玉由蛇纹石玉与透闪石玉两大类组成,透闪石玉品质高于蛇纹石玉;四是以岫岩玉为标准,鉴别了大量东北地区出土的早期玉器的材料,发现大部分玉器系使用岫岩透闪石玉琢磨。
  北京大学关于岫岩玉的研究成果,不仅重新认识了岫岩玉的历史、品质,更重要的是,对探索中国玉文化、中华文明的起源,对可持续科学合理利用岫岩玉,具有重要、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岫岩玉的主要种类
  在玉器工艺界、收藏界,大部分人以为,岫岩玉就是蛇纹石玉,或岫岩玉等于老黄玉、河磨料。其实,岫岩玉的种类远不止这些。
  从矿物分类看,岫岩玉主要由蛇纹石玉、闪石玉两大类构成。
  蛇纹石玉
  岫岩所产的蛇纹石玉,在全国所产同类玉中,质量最好,储量最多,知名度最高,所以通称岫玉。岫玉色泽透明,光洁明亮,杂质较少,但硬度较低。
  闪石玉
  闪石玉,以往习惯称作“真玉”、“软玉”。岫岩闪石玉绝大部分由透闪石组成,所以也可称岫岩透闪石玉。岫岩透闪石玉光洁细腻,透明晶莹,色泽艳丽,硬度较高,除颜色外,品质与和田玉无异。现在俗称的岫岩河磨料、老玉、黄料,基本上都是透闪石玉,是高品质的岫岩玉。
  根据《中国岫岩玉》一书的分类,以及笔者亲自去岫岩收集的图像、样品资料,从形态特征分类,岫岩透闪石玉可分为山料、水料、璞料三类。
  山料
  山料是指从岫岩细玉沟顶上原生矿采掘出来的闪石玉料,系人工放炮崩采,块度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表面多为棱角状。
  岫岩透闪石玉山料外观特征明显,不同于其他地区玉矿采掘的山料,侧面带有明显的过渡色差,多数块体的表面带有厚薄不一的白色皮壳,皮壳与玉肉间还有一圈糖玉,形成三色一体,层次分明,当地称为“石包玉”。据地质学家研究,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是由于玉体接近地表,沿矿体自然裂隙面风化淋滤褪色所致。
  水料
  水料是当地俗称河磨料的一种,相当于和田玉中的山流水,因主要产于岫岩细玉沟的沟谷底部,长期处于沟底泥水中,不是河床清水中,故改称为“水料”。水料的原生矿位于细玉沟山顶的老玉矿,因地壳运动,脱离原生矿体,破碎后散落于细玉沟,长期水浸风化,外表带有一层很厚的皮壳,有的如石状,棱角分明,形状各异。块体一般较大,有的重达数千公斤。庞大的块体也使水料不易移动,一般离原生矿较近。
  璞料
  璞料,也是当地俗称河磨料的一种,相当于和田玉中的籽玉或籽料,因大小、形状、品质略不同于水料,根据文献记载,笔者曾称其为璞玉,为了与岫岩玉名称的统一,现称其为璞料。璞料与水料一样,原生矿位于细玉沟山顶的老玉矿,因地壳自身运动,逐渐脱离原生矿体,破碎后散落于细玉沟,因块体较小,随着水砂冲洗的运动力量,逐渐远离原生矿,磨圆度相对较好,多数璞料只有块体形状,没有棱角特征,多余的松散的棱角已全部脱离,去尽糟粕,留下精华,表面形成一层油光光的皮壳,滋润可爱,为岫岩玉佳品。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由于成千上百万年大自然的自身运动与变迁,一些岫岩璞料逐渐离开原产地,有的离原生矿越来越远。人类出现后,相互之间的物品交换、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使岫岩璞料可以到达更远的地方, 成为缺乏玉材料地区玉文化发展的基础。内蒙古巴林右旗文物工作者曾在宝日勿苏镇采集到一块深绿色璞料,长21厘米,宽10厘米,高10厘米;又在巴林右旗白音尔灯采集到一块深绿色璞料,长12厘米。从形状、色泽、质地、光泽等方面观察,这两块璞料应产于岫岩。内蒙古地区不产如此高品质的透闪石玉。此类岫岩璞料,成为这一地区早期玉文化的主要玉料。
  岫岩玉琢磨的玉器 用岫岩玉琢磨的大量玉器,以新石器时代玉器与当代玉雕最为著名。
  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均不同程度采用岫岩玉琢磨玉器。
  兴隆洼文化是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距今已有8000年左右的历史,因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于辽西和内蒙古东南地区。兴隆洼文化与众不同的陶器、玉器、聚落形态、埋藏习俗、社会结构,不仅不同于其他同时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水平也高于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琢磨实用、葬用玉器,是兴隆洼文化的一大特色。玉器种类有玉块、玉管、玉斧形器、玉匕形器等。兴隆洼文化玉器几乎都用岫岩闪石玉琢磨,尤其是数量最多、琢磨最精、形态最美的玉块,百分之百使用岫岩闪石玉,反映出兴隆洼文化较高的辨玉、琢玉水平。
  红山文化是东北地区最著名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因赤峰市红山后遗址而得名,距今五六千年。红山文化内涵丰富,特别是象征红山文化发展水平的“坛、庙、冢、玉”的大量发现与出土,使红山文化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红山文化玉器数量多,形式繁,造型美,工艺精,玉材好,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玉器之一。红山文化玉器多呈黄绿色或浅绿色,保存好的玉器,温润而具有光泽,细腻而又光洁,从质地、色调、光泽等方面观察,与岫岩闪石玉标本非常接近,当为用岫岩玉琢磨。特别是玉龙、玉凤、玉人、玉龟、玉蚕、玉勾云形佩、玉璧等红山文化代表性玉器,全部用岫岩闪石玉琢磨。
  大汶口文化是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地区的一支新石器时代文化,影响至苏北、皖南的江淮流域,距今五六千年,与红山文化相当或稍晚。大汶口文化玉器数量不如红山文化多,但同样是其特色之一,主要种类有玉璧、玉管、玉环、玉钺、玉牙璧。大汶口文化玉器材料比红山文化复杂,部分玉料可能采自山东五莲山等地,另一部分来自岫岩。特别是大汶口文化的玉环、玉牙璧等玉器,色泽呈白色、黄白色、黄绿色,质地较为细腻,光泽较好,与岫岩玉料特性一致,当为岫岩闪石玉。
  龙山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遗址而得名,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金石并用时期一支重要的文化,广泛发现于黄河流域,距今4000年左右。这一时期处于有文字记载的中国文明社会的前夜,所以考古界也称其为龙山时代。龙山文化玉器数量虽没有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多,但因种类多为玉礼器而显得格外重要。在山西清凉寺、陕西陶寺等遗址均有重要玉器发现,其中清凉寺遗址出土的玉牙璧、玉璧,黄绿色泽,间有糖色,与岫岩闪石玉璞料接近。陶寺遗址出土的玉璧,有的边缘呈黄白色,与岫岩玉近似。因此,龙山时代岫岩玉作为重要玉礼器的重要玉料,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新石器时代以后直至清代晚期,岫岩玉虽还有一些使用,但已不是主要玉种,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东北地区用玉规模缩小,琢玉水平下降,导致岫岩玉需求大幅减少;二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通道逐步打通,新疆和阗玉源源不断进入中原;三是历代帝王、文人雅士比较青睐和阗玉,和阒玉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玉器的主力。
  清代晚期以来,岫岩玉又开始复苏,从时间上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上个世纪,以雕刻小件文房清玩及仿古件为主。后期是本世纪以来,岫岩玉进入全面发展繁荣的时期,形成了三大系列:以玉枕、玉垫为主的日用玉,以岫岩蛇纹石为主要原料的普通陈设玉,以岫岩闪石玉为主的艺术精品玉。特别是近年岫岩精品玉,数量多。器型大,艺术水平较高,成为中国玉雕艺术品的新宠儿,与和田玉艺术品交相映辉,相得益彰。
  岫岩玉器的鉴别
  岫岩玉独特的材料特性、工艺特征,为其鉴别提供了重要依据。由于岫岩玉主要使用于新石器时代以及清末以来近百年,所以鉴定的重点、难点主要是在新石器时代岫岩玉上,而对于近百年来的岫岩玉蛇纹石玉、透闪石玉作品,只要稍有玉器知识就很容易识别,此不赘述。
  分析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岫岩玉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圆润的形体
  无论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兴隆洼文化玉器,还是中期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玉器,或是晚期的龙山文化玉器;也无论是玉块、玉璧、勾云形玉佩等玉礼器,还是玉龙、玉凤、玉蚕、玉人、玉兽面等动物形玉器,或是玉锥形器、玉钺等观念形玉器,多呈圆润状态,很少有明显的棱角。这一时期的玉器形态呈现出高度的圆润趋同性,一方面可能由于当时流行圆润的玉器,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玉器多选用形状圆润的璞料琢磨,随形施艺,艺尽其材,材尽其用。
  2 黄绿的色调
  色彩、色素、色调是构成玉器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区分玉料、鉴别玉器的重要方面。玉石虽然五彩缤纷,但每一种玉材,都有一种主色调,和田玉以青白色调为主,昆仑玉以灰白色调为主,新西兰毛利玉以湖绿色调为主,水晶以无色透明为主,玛瑙以多彩纹理为主。岫岩玉色泽特征明显,岫岩蛇纹石玉绿中泛黄,岫岩透闪石玉黄中泛油,岫岩璞料玉黄中偏绿,总体为黄绿色调;质地较为细腻,晶莹明亮,呈油脂光泽或玻璃光泽;裂隙较少,净度较高。因此,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中黄绿色调的玉器,为岫岩玉琢磨的可能性大。黄绿色具有黄色的温暖和绿色的清新,亲切自然,生机勃发,是生命延续、文化传承、社会进步的象征。
  3 隐约的皮壳
  用岫岩玉琢磨的玉器,除形体特征、色调特征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细部的皮壳特征。因为早期岫岩玉器多选用块体不大的璞料琢磨,为了尽可能使材料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构图时一般会确定关键的点、重要的面,以点带面,以形定型,以点面来确定玉器题材。这些关键点是决定玉器形体、大小、技艺的关键,所以还保存在玉器上,若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如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凤,风首、凤尾、凤背等部位还保留岫岩玉的皮壳,尾部较厚,不仅不影响整体效果,反而给人凤羽之感。又如牛河梁遗址的玉人,头部、背部、侧面都有黄褐色皮壳,表明原料本不大,尺寸比玉人大不了多少,可以说是物尽其用了。再如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4号墓出土的一件玉猪龙,龙身背部还保留了部分褐色皮壳及未经琢磨的原料表皮。
  4 完整的形态
  尽管有些人不以为然,往往过度注重于琢磨工艺,但玉器形态是鉴别玉器的重要方面。玉器形态既取决于造型、工艺,也取决于埋藏或收藏环境,更取决于玉料的品质。岫岩玉器由于原材料大部分为璞料,品质较差的容易剥落的边角料已经自然脱离,留下的璞料更硬更美更完整。加上岫岩玉硬度较高,致密度较好,埋藏环境不错,所以岫岩玉器绝大多数具有完整的形态,由于过度受浸受蚀以致玉器受损的现象比较少,有的宛如新玉。这是岫岩玉的重要特征之一,有别于其他新石器时代玉器。
其他文献
明末清初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被忽视的时
期刊
时下,收藏現代玉的人很多,玉器流通量也很大,成交额占整个玉器市场的三分之二,构成了玉器收藏与市场的基础。收藏現代玉的好处很多,诸如:作品便于佩戴或陈设,雕刻题材图案大众化,易于理解鉴赏;价格相对透明,欺诈行为少;由于不是古玉,所以不必鉴定玉器雕刻年代,相对风险较小;收藏群体大,买卖交易机会很高,等等。当然,現代玉的收藏与古玉收藏有所不同,比如:古人不收藏玉料,而現代玉收藏者多收藏和田玉籽料,导致优
期刊
北京诚轩2012年春季拍卖会将于5月10日至20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计有中国书画、中国油画雕塑、瓷器工艺品、钱币邮品及艺术类文献五个项目,共计八场专场拍卖。  中国书画近五百件拍品,分作书画(一)、(二)两个专场,近现代大家多有精品参拍,于非闇两件盛年力作尤为值得关注。《四喜图》绘于1938年,描绘春日园林一隅,画面布局丰富而严谨,色彩明丽典雅,牡丹、海棠、喜鹊、锦鸡、太湖石等景物,代表玉堂富贵
期刊
今天的玉器市场上,新疆和田玉、昆仑玉、缅甸翡翠一路狂飙,价格猛涨,而作为中国玉文化源头的载体——岫岩闪石玉却几乎按兵不动,或仅是搭上了顺风船,价格稍有涨幅而已。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研究诠释和推广宣传,人们对它的认识不足,其价值未能得到应有的体现。同时,也和岫岩玉的质地、色泽和透明度相差较大,缺少必要的品种分类和定级,致使在概念上混淆不清有关。  其实,岫岩玉可分为蛇纹石玉和闪石玉两大种类。前者俗称
期刊
铜镜,是我国古人照面饰容的日常生活用具。它早在齐家文化时期就
期刊
2011年12月12日.马克思主义传播史展览馆存北京开馆 这是中共中央编译局经过一年多精心筹划建成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专题展览馆。展览分为建党之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几个部分 以大量历史图片 书籍报刊 手稿档案、书画作品 影像资料 人物雕塑以及现代电
期刊
中华民族与玉结缘有上万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玉器的高峰期与社会变革及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除新石器时代外,都与和田玉的开发和输入内地有关。当社会发展、文化昌盛,和田玉大量出现,就预示着高峰期的出现,即“盛世藏玉”。  我国历史上的六个玉器高峰期——新石器时代、商代、春秋战国、汉代、宋代、明中期到清中期,如果能成立的话,那么从21世纪开始我国应该进入了第七个高峰期,而且这个高峰期至少要延续50年至1
期刊
7501瓷是7501毛泽东主席专用瓷的简称。197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考虑到毛泽东年事已高,特地为他
期刊
姚旭灯艺术简历  生于1958年。日本拓殖大学政治学毕业。留法一年。留日27年,绘画取径宽广。山水、动物、花鸟无所不绘。其作品注重于心境与意象的表现,在灵秀中充满超逸独特的气质,注入自己崭新的风格与面貌。曾在中、日、韩等国博物馆与三越百货举行个人画展50回,作品广为国际人士及公司机关收藏。1992年当选全球杰出华裔青年。  由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的“姚旭灯画展”作品展,将于2011年12月16—25
期刊
油画的安全防盗  安全防盗是油画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历史上因为安全保护措施的缺失造成油画被盗的事件屡屡发生,存放于卢浮宫的世界著名油画《蒙娜丽莎》就有数次被盗的记录,幸好盗贼知道出手极难,影响太大,就又无声无息把原作送回,至今仍是一个无头疑案。越是名画,被盗的几率就越高。在中国,油画被盗的事件也不少,总结起来有几种情况:展览会上被盗、进入画家家里偷盗、库房制度不健全的监守自盗和安全设施的不健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