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正是目前普通中学开展的数学教学教改实验的主流.这一教改实验对改变基础薄弱校的数学教学现状、培养一支优秀的中青年教师队伍、提高普通中学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项实验面向普通中学,以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为基础,以思维发展心理论为依据,充分运用激励机制,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
在这项实验中,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在学习中的参与意识、参与程度是难点和重点.
下面谈谈我的体会和做法.
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破除那种“因为你有缺点,所以你必须被雕琢”的旧的传统观念,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改造自我,使其树立“因为我有潜力,只要努力,我同样能成功”的信念,并切实帮助学生找到进步的突破口,扎扎实实地循序渐进.
针对学困生的思维启动迟缓、起点较低、跨度较小、遗忘较快的特点,我们采用了“低起点、小跨度、做中学、勤反馈”的教学方法.
“低起点”就是把数学的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能达到的水平上.课前要摸清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原有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的状态,把知识补漏和心理调整做在上课之前,使学生能挺起胸听课,抬起头走路.
“小跨度”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在这实际与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之间搭好台阶,使学生经历一个从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时感受到“我在进步”,“我又成功了”的愉悦,体验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做中学”就是要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完成认识上的第一个“飞跃”,获得新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带着认识上的“飞跃”去实践,在动脑、动手、动口、解决问题的练习中去体会知识的用途,学会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这样学生才能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给学生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机会.
“勤反馈”就是还存在问题,要通过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练习及时把握教学的发展过程,不失时机地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弥补学习中的不足.师生在心理上、思维上、知识上的双向交流与及时反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讲完一节课后,通过让学生一些练习来巩固知识,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如果一刀切,往往A层学生吃不饱,C层学生吃不了,因此布置作业时要精心安排,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A、B、C三层次作业,鼓励C层的学生有余力做中层作业,B层学生有余力做A层作业,使每位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往的学习检测往往是一把尺子,一份试卷去评价不同的学生.这样往往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不到全面、公正的评价,使他们头上总笼罩着失败的阴影,难于摆脱被动的局面.
我建议,教师在出考卷时:同一份卷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考查基本知识,第二部分考查技能训练,第三部分考查灵活运用的能力.每一部分都按百分制计算成绩.有一个学生数学考试从来没及格过,使用分层测试卡后,第一次得了80分,他激动得亲吻这份卷子.当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在第一部分测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对自己有了信心之后,他们很自然地会想到争取第二个一百分,第三个一百分……这就是鼓励性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事实上,社会并不需要所有人都去从事高层次研究或专门性质的工作,因此我们没有必要都用奥林匹克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学生.社会需要每一个劳动者都具有自信、自强的品格,我们也不应该使那些学习能力虽差,却仍可以成为某一方面合格劳动者的学生抬不起头来.
“分层出卷”给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条件,使学生看到一分劳动一分收获,一份努力一份肯定,积极的情绪体验们随着学习的过程,使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激励他们不断向更高层次攀登.
总之,让每个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困难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面临的教学问题.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竟争意识,让基础差的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消除自卑感,增强取胜的信心和勇气;让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半点放松,能充分发展,这样整个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让他们在愉快学习中得到收获.
这项实验面向普通中学,以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为基础,以思维发展心理论为依据,充分运用激励机制,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
在这项实验中,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在学习中的参与意识、参与程度是难点和重点.
下面谈谈我的体会和做法.
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破除那种“因为你有缺点,所以你必须被雕琢”的旧的传统观念,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改造自我,使其树立“因为我有潜力,只要努力,我同样能成功”的信念,并切实帮助学生找到进步的突破口,扎扎实实地循序渐进.
针对学困生的思维启动迟缓、起点较低、跨度较小、遗忘较快的特点,我们采用了“低起点、小跨度、做中学、勤反馈”的教学方法.
“低起点”就是把数学的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能达到的水平上.课前要摸清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原有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的状态,把知识补漏和心理调整做在上课之前,使学生能挺起胸听课,抬起头走路.
“小跨度”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在这实际与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之间搭好台阶,使学生经历一个从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时感受到“我在进步”,“我又成功了”的愉悦,体验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做中学”就是要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完成认识上的第一个“飞跃”,获得新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带着认识上的“飞跃”去实践,在动脑、动手、动口、解决问题的练习中去体会知识的用途,学会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这样学生才能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给学生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机会.
“勤反馈”就是还存在问题,要通过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练习及时把握教学的发展过程,不失时机地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弥补学习中的不足.师生在心理上、思维上、知识上的双向交流与及时反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讲完一节课后,通过让学生一些练习来巩固知识,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如果一刀切,往往A层学生吃不饱,C层学生吃不了,因此布置作业时要精心安排,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A、B、C三层次作业,鼓励C层的学生有余力做中层作业,B层学生有余力做A层作业,使每位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往的学习检测往往是一把尺子,一份试卷去评价不同的学生.这样往往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不到全面、公正的评价,使他们头上总笼罩着失败的阴影,难于摆脱被动的局面.
我建议,教师在出考卷时:同一份卷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考查基本知识,第二部分考查技能训练,第三部分考查灵活运用的能力.每一部分都按百分制计算成绩.有一个学生数学考试从来没及格过,使用分层测试卡后,第一次得了80分,他激动得亲吻这份卷子.当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在第一部分测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对自己有了信心之后,他们很自然地会想到争取第二个一百分,第三个一百分……这就是鼓励性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事实上,社会并不需要所有人都去从事高层次研究或专门性质的工作,因此我们没有必要都用奥林匹克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学生.社会需要每一个劳动者都具有自信、自强的品格,我们也不应该使那些学习能力虽差,却仍可以成为某一方面合格劳动者的学生抬不起头来.
“分层出卷”给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条件,使学生看到一分劳动一分收获,一份努力一份肯定,积极的情绪体验们随着学习的过程,使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激励他们不断向更高层次攀登.
总之,让每个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困难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面临的教学问题.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竟争意识,让基础差的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消除自卑感,增强取胜的信心和勇气;让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半点放松,能充分发展,这样整个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让他们在愉快学习中得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