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双百”有话说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gver5r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党史文汇》2009年第11期和12期全文刊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名字和事迹,令人欣慰!令我感动!
  去年,经中宣部等11个部门提名,300位为创建、建设、美化、保卫新中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的名字和事迹跃然于各大媒体。经过全国上亿人的热心投票选举,共有200位中选上榜,谓之“双百”。此举令全国人民兴奋!感动!自豪!
  然而,落选的100位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为什么会落选?该不该落选?一连串的疑问谁能说得清楚?就拿我的战友刘四虎同志来说吧,他是新中国第一届群英会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特级战斗英雄。他的名字和照片第二次在《人民日报》上出现后,我立即在网上为他呼号,为他呐喊,还为他贴了一张我收藏多年的照片。心想,这张照片比报纸上公布的照片既年轻又英俊,一定能为他增添几分吸引力,增加若干选票。不料,他还是落选了。这让我非常遗憾,十分痛苦!
  以下就是我在2009年7月26日发表在人民网和光明网上的文章和刘四虎同志的照片:
  
  质疑战斗英雄刘四虎的照片
  ——悼战友,并为战友入围“双百”竞选
  
  致全国“双百”英模评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双百” 评选让我激动不已!当首都各大报纸把300位英模候选人的事迹和照片一一登出之后,激起我无限的思念、感恩、敬仰之情。
  当我把《法制日报》24个版面一一展开详细阅览时,原西北野战军彭老总极为器重的战斗英雄刘四虎的名字跃入我的眼帘。可是,我心里一怔,这相片上的相貌与我记忆中的刘四虎相差甚远,这是刘四虎吗?
  1953年夏天,我和刘四虎同志同在重庆市北郊歇马场一所部队学校学习。因为我听说他是绥远省丰镇县人,1945年日本投降不久,我们绥蒙军区司、政、后领导机关曾在丰镇短暂驻防,丰镇还有我的两位战友——张广钦和刘权,我很想和这位战斗英雄攀个“老乡亲”,顺便打听一下我那两位战友的下落。我俩在他的宿舍里攀谈了很久。临别时,他送给我一张照片(可惜忘记了让他签名)。我把这张照片放在我的相册里珍藏了56年。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剧《保卫延安》,当我看到贺龙司令员为了支援彭老总,把晋绥军区某旅一个能打硬仗的独立营调过黄河去,在宜川瓦子街与胡宗南部队恶战时,就想到了刘四虎同志。他的独胆拼杀英雄事迹,就是从这里传遍全军的。我万万没有料到,在我还没有离开这所军校的1954年4月,他就离开了人间。啊!战友,我一直思念的战友,你走了已经55年,我还不知道。
  今天,当我把这两张照片放在一起细看时发现:根据军装样式和胸章判断,两张照片摄于同一年代(1950~1953),从人的基本脸型看,这两张照片不像是同一个人。敬请全国“双百”英模评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核查后,网上公告。
  端阳生
  2009-7-24 北京
  
  以下是《人民日报》公布的刘四虎事迹和照片。
  037.刘四虎(1926-1954)
   男,汉族,绥远省丰镇县(今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人,中共党员。
  刘四虎1946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战英勇顽强,3次立功。曾被评为“学习模范”、“爱兵模范”。1947年,所在连队在甘肃西华池与国民党军作战中进攻失利,他自告奋勇参加掩护连队撤退,右腿连中两弹,仍坚持战斗,与战友一起完成阻击任务。1948年2月,在宜川战役攻占瓦子街东南高地战斗中,所在连担负主攻任务,他率全班奋勇突进,连续攻占两座山头,当接近国民党军军、师、旅部所在地时,遇敌强大火力阻击,战友相继伤亡。他奋不顾身,只身冲入敌阵,英勇格斗。后被10余名国民党军士兵包围,毫无惧色,奋力拼刺,杀出重围。战斗中,为救护战友,身体11处被敌刺伤,成为享誉全军的拼刺英雄。刘四虎是战斗、工作、学习、团结的全面模范,他的事迹曾被编为戏剧、连环画、歌曲在部队和群众中广为传颂。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部队开展向刘四虎学习的杀敌立功运动。1949年1月,他被部队树为“英雄旗帜”。1950年9月,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后任副连长、连长等职。1954年4月逝世。
   刘四虎同志的落选,不仅让我遗憾,让我苦恼,更会让解放军某部硬骨头六连的全体指战员感到遗憾和失落。但四虎同志只是落选中的一位,还有99位和他一样的英雄、模范、专家、能手,他们全是中国人心目中耀眼的明星,是中华民族血肉长城上的100块金砖。他们的名字应当和“双百” 人物的名字一起刻写在天安门的红色宫墙上。
  怎么?难道刘四虎、贺昌、张露萍、施洋、续范亭、顾正红、黄公略、廖仲恺等50个名字不该上榜吗?
  难道李双良、郭兰英、老舍、朱光亚、杨连第、马寅初、冯理达、梅兰芳等50个名字应该落榜吗?
  须知,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仅有200个人是筑不起来的。这个巍巍长城是2000、2万、20万、200万、2000万、13亿同胞共同构筑起来的。“双百”仅仅是13亿人民的代表。
  四虎大哥,我为你骄傲!解放军南京某部“硬骨头六连”为你自豪!
  (责编兴柱)
其他文献
薄一波伯伯在草岚子监狱中已是我们的父亲廖鲁言的领导,后来在山西太原接办牺盟会、创建新军时又成为我们父母的领导。“文革”中因“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我们的父亲又跟薄伯伯一起蒙难。父亲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文革”后簿伯伯对我们的妈妈陶桓馥及我们全家多方关照。在几十年风雨历程中,薄伯伯是我们父母的领导和同舟共济的战友,他对敌人,对邪恶势力横眉冷对,坚强如钢;对战友,对晚辈言传身教,关爱有加,常常是雪
期刊
薄老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了,今又适逢他的百年诞辰,回想薄老对我们原牺盟会老同志的深切教诲,总让我难以忘记。往事如潮,述文以纪念。  1977年12月,胡耀邦同志主持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不到半个月,就首先狠抓了关于“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的平反工作。1978年¨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同志正式提出,要为“六十一人案”平反昭雪。1978年12月16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的前两天,中共中央发布了同意
期刊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遵照这个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了长江以南大片土地。为了适应新解放区的工作,党中央决定从华北等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南下,参与新解放区的政权接管和恢复建设工作。  早在1948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就发出了《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定》,要求各解放区党委必须把准备足够的干部,当作一项迫
期刊
第十一回  为革命感恩人民  获情报南线谈判  话说红军在洋顾问李德的瞎指挥下步步败退。1934年4月28日,国民党军九个师涌进了广昌城。  翌日,蒋介石飞抵广昌。他召集部属训话时叫道:“门户既开,堂奥难保”,“池塘的缺口挖开了,水流干了,现在等着我们去捉鱼了”。  7月上旬,六路“围剿”敌军同时发起了向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的全面进攻。  可悲的结局是不难预料的。当一年一度的秋风再次来临时,毛泽
期刊
一    1982年春节刚过,我作为“文革”结束后国家恢复高考的首批应届毕业大学生,从山西大学报名参军来到古城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分配在学校政治部工作。  第四军医大学的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贺龙亲手创建的八路军晋西北军区卫生学校,解放后与国民党遗留的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合并,从穷乡僻壤的陕西神府县贺家川的窑洞里辗转迁到西安。据说,学校在战火硝烟中草创时,八路军一二○师一支部队集合起来,指挥员下令:“初中
期刊
有一部电影叫《曾克林出关》,讲述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进驻沈阳的一段真实但鲜为人知的历史。影片中的主人公原型,就是被刘少奇称为进军东北的“先锋官”、开国将军曾克林。  曾克林1913年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连政治指导员、团参谋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平西挺进军司令部作教科科长、冀东军分区参谋长、冀热
期刊
2009年12月26日,山西省永和县委、县政府隆重集会,庆祝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扩建竣工,并以此纪念毛泽东诞辰116周年。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主任张铁锁出席仪式并作讲话。  发生于 1936年的红军东征,是一次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战略行动,是巩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举措,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伏笔,是八路军对日直接作战的前奏,是建立山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序曲。红军东征山西期间,筹集了价值50万银元的资金
期刊
在瑞金县革命博物馆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分别收藏着两张不同的毛泽东交纳伙食费的票据。从这两张不同的票据上,反映了毛泽东处处以身作则,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群众纪律,率先执行党的规定的优良品格。  1934年7月的一天,毛泽东同江西省区参谋长陈奇涵到江西苏区长胜县铲田区调查工作,一行四人都是穿着麻纳千层底布鞋,身背干粮袋,分头深入各乡村作群众调查。当晚,毛泽东等人住宿在区政府。晚饭时,桌上只有山芋粥
期刊
贵州黄平县教育局曾规定:全县所有中小学生都要向过往车辆敬礼。并且称,这是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的礼仪方式,一是表示对驾驶员的尊重,二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去年10月,这件事不知怎么竟在网上疯传起来,连美国《纽约时报》都登了,《参考消息》上还给了不小的一个“豆腐块”,配发有小孩子向过往车辆行礼的照片,见2009年10月27的报纸第8版。  都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那么这件事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以这
期刊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在西安发动震惊中外的捉蒋兵谏以后,事前并没有与陕北的中共中央取得联系,这是不争的史实。但是,许多人对张学良、杨虎城在捉蒋以后为什么电请中共代表周恩来来西安协助处理捉蒋问题,始终是史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甚至认为张学良和杨虎城既然在事变前没有征得中共的同意,那么为什么在事变后竟然敦请中共派代表来西安呢?事实上其中另有隐由。张、杨发动兵谏以后不仅遭到南京政府中的亲日派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