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05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吕一丁,, 来源:南京医科大学 年份:2017
第一章 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网络拓扑属性特征的研究目的:首先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网络局部和全局拓扑属性的特征性改变情况,进一步研究精...
[期刊论文] 作者:吕一丁,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 年份:2018
摘 要:本次研究,在实施工程实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的作用,实现建筑物测量有效性的保证以及准确性的保证。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测量施工技术;改进 方法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逐渐加快,所以,将会在短时间之内增加......
[期刊论文] 作者:李智桢 吕一丁, 来源:康颐 年份:2021
【摘要】目的:研究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采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效果对比。方法:从2020年8月~2021年3月期间南京脑科医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中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取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的方式将患......
[期刊论文] 作者:吕一丁,姚晶晶,赵晓鑫,李元,谢世平, 来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年份:2016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额顶网络的功能连接特点,及其与面孔情绪识别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对37例首发未用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30名年龄、性别、利手、......
[期刊论文] 作者:张馨月, 姚晶晶, 吕一丁, 赵晓鑫, 李元, 隋毓秀,, 来源: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年份:2018
概括近五年国内外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的热点研究,归类介绍神经递质异常、基因位点与表观遗传学、免疫异常、神经发育异常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相应潜在的治疗靶点。...
[期刊论文] 作者:姚晶晶,吕一丁,赵晓鑫,韩颖琳,李元,隋毓秀, 来源:中华精神科杂志 年份:2017
目的比较首次发病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对面孔情绪的识别差异及其与脑额叶白质纤维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6例首次发病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3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扫描;采用FACT方法和面......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从新,姚晶晶,吕一丁,赵晓鑫,张馨月,雷家熙,隋毓秀, 来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年份:2020
眶额叶皮质(orbitofrontal cortex,OFC)为前额叶的部分皮质,主要参与认知功能,个体做出选择或规避风险都依赖OFC[1-2]。认知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个体的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适...
[期刊论文] 作者:张馨月,姚晶晶,吕一丁,赵晓鑫,李元,隋毓秀,戴志萍,, 来源:综合精神医学(医学) 年份:2018
背景: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其恢复程度关系到患者能否重新回归社会.目的:明确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与脑灰质体积的关系.方法:采用画钟测试、连线测试、数字...
[期刊论文] 作者:雷家熙,姚晶晶,吕一丁,赵晓鑫,张馨月,李元,隋毓秀, 来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年份:2021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是一种精神疾病的临床物理治疗方法,相较于电休克治疗(ECT)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回顾了近3年...
[期刊论文] 作者:张馨月,姚晶晶,吕一丁,赵晓鑫,李元,隋毓秀,戴志萍, 来源:上海精神医学 年份:2018
[期刊论文] 作者:金珠玛,雷家熙,陈从新,张馨月,赵晓鑫,吕一丁,姚晶晶,隋毓秀, 来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年份:202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患者海马结构体积与面孔情绪认知障碍间的关系。方法:纳入41例首发SCZ患者(患者组)与27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面孔情绪认知评估、磁共振......
[期刊论文] 作者:赵晓鑫,姚晶晶,李玉晶,韩重阳,吕一丁,张馨月,任方芳,李元,隋毓秀, 来源: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年份:2018
目的探讨首发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never-medicated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脑白质结构变化与面孔情绪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对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及29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运用......
[期刊论文] 作者:司骐,姚晶晶,吕一丁,赵晓鑫,张馨月,雷家熙,陈从新,李元,赵菁菁,隋毓秀, 来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年份:2021
抑郁发作见于抑郁症和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 BD)抑郁相,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为主要表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MECT)是目前快速改善抑郁症状的主要物理治疗手段,但目前MECT的治疗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