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54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汤玉庚,, 来源: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1984
南方稻区各省杂交粳稻三系育种,从1977—1979年开始研究并组织南方稻区杂交粳稻联合区域试验,经过三年的试验总结,推荐虎优115(农虎26A/培C115)、虎优1号(农虎26A/77302-1)...
[期刊论文] 作者:汤玉庚, 来源:杂交水稻 年份:1991
[会议论文] 作者:汤玉庚;, 来源:2006年杂交粳稻学术论坛 年份:2006
中粳恢复系宁恢3-2(原系号15448)是1977年用几内亚陆稻品种“黏利”和粳恢7623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测恢筛选而成的一个具有强恢复力的广谱性恢复系。1981年用滇型南粳34A配宁...
[会议论文] 作者:汤玉庚, 来源:2006年杂交粳稻学术论坛 年份:2006
六千辛A是1978年用BT型矮秆黄A为母本,以六千辛为父本杂交转育而成的BT型粳稻不育系。至今已连续回交13代,不育度及不育株率均达到100%。经济性状整齐一致,具有不育性稳定,花...
[期刊论文] 作者:汤玉庚,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1992
中国古书中记载的野生稻除部分为栽培稻自生误记外,一般均非稻属(Oryza L.)植物,而是稗属(Echinochloa L.)和菰属(Zizania L.)等禾本科植物。特别是菰属中的野茭白米,中外都...
[会议论文] 作者:汤玉庚, 来源:纪念周拾禄先生诞辰110周年暨稻作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中国古书中记载的野生稻除部分为栽培稻自生误记外,一般均非稻属(oryza L.)植物,而是稗属(Echinochloa L.)和菰属(Zizania L.)等禾本科植物.特别是菰属中的野茭白米,中外都...
[期刊论文] 作者:王才华,汤玉庚,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1990
对 BT、D、L、UP、H、P 和 IW7种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表现,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不育细胞质对 F1代的多数性状有表现负效应的趋势;不...
[期刊论文] 作者:汤玉庚,张兆兰,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1994
从江苏太湖地区水稻品种的演变论高产理想株型汤玉庚,张兆兰,张美娟(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南京210014)江苏太湖地区历来栽培粳稻。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水稻品种不断改良,包括品种......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兆兰,汤玉庚,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1993
泗优422用泗稻8号A与轮回422配组育成.母本泗稻8号A为BT型细胞质的矮秆中粳不育系,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父本轮回422是一个具广亲和的中粳恢复系,株型紧凑,禾下穗,穗型大,...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兆兰,汤玉庚,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1990
杂交粳稻六优3-2是用BT型粳稻不育系六千辛A和粳稻恢复系宁恢3-2组配育成。该组合两亲本都是籼粳交偏粳材料,不育系育性稳定,恢复系恢复力高,配合力强。经多年试验和试种,表...
[期刊论文] 作者:王才林,汤玉庚, 来源:杂交水稻 年份:1991
本文通过对BT和UP细胞质的3个不育系与4个恢复系配制的12个杂种,及其相应保持系杂种F2种子的加工和外观7项米质性状的表现型的比较表明,BT和UP细胞质对杂交粳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垩白米率有......
[期刊论文] 作者:汤玉庚,王才林, 来源:杂交水稻 年份:1990
[期刊论文] 作者:王才林,汤玉庚, 来源:2006年杂交粳稻学术论坛 年份:2006
本文回顾了我国杂交粳稻育种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方法,且对杂交粳稻的发展趋向进行了探讨。...
[期刊论文] 作者:洪德林,汤玉庚,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89
用3个粳稻雄性不育恢复源(R)与两对不育系(A)和保持系(B)配成4个组合的F_1(A/R)、B_2(A//A/R)、B_2(A//B/R)、F_2和F_3,以种子育性作为恢复度指标,研究粳稻雄性不育恢复源恢...
[期刊论文] 作者:王才林,汤玉庚, 来源:2006年杂交粳稻学术论坛 年份:2006
本文对杂交粳稻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与年份的互作效应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母本株高、结实率和收获指数的GCA;父本抽穗期、株高、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GCA以及SCA与...
[期刊论文] 作者:王才林,汤玉庚, 来源:2006年杂交粳稻学术论坛 年份:2006
本文对杂交粳稻若干米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阐述。杂交粳稻F2种子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除整精米率同时受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的作用外,糙米率、精米率、糙米长...
[期刊论文] 作者:王才林,汤玉庚, 来源:杂交水稻 年份:1987
引言 粳稻和籼稻分属稻属的两个亚种,即粳亚种和籼亚种。两者在起源、分布、性状遗传及栽培特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国际上对粳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早于籼稻。但籼稻杂种...
[期刊论文] 作者:杨立炯,汤玉庚,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64
陈永康同志自小就种田,从老一辈那里继承了水稻精耕细作的栽培经验,加上他40年的实践和刻苦钻研,积累了一整套水稻栽培技术。1951年,他在松江创造了单季晚稻亩产1,433斤的高...
[期刊论文] 作者:汤玉庚,石泰良,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61
作物在栽培条件下,个体与个体之間發生关系时,就成为羣体。这种羣体不是个体的簡單相加,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个体畢竟是組成羣体的基础,因而要了解羣体,必先研究个体。水...
[会议论文] 作者:洪德林;汤玉庚;, 来源:2006年杂交粳稻学术论坛 年份:2006
本文用10个具有恢复基因的粳稻品种与5个粳稻雄性不育系进行双列杂交,研究了恢复度的配合力。结果表明,各恢源间和各不育系间在恢复度的配合力方面存在差异。恢源品种中红壳...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