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96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熊猛,叶一舵,,
来源:中国特殊教育 年份:2013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中文版)"对1739名城市农民工子女进行调查,考察城市农民工子女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
[期刊论文] 作者:熊猛, 叶一舵,,
来源: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年份:2011
为探讨大学生学业勤奋度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学业勤奋度问卷》对351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总体学业勤奋度及任务承诺处于理论的中等水平,...
[期刊论文] 作者:熊猛,叶一舵,,
来源:心理科学进展 年份:2011
城市农民工子女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一般为6~18周岁的适龄上学儿童少年。中国城市农民工子...
[期刊论文] 作者:熊猛,叶一舵,,
来源: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12
房树人测验(HTP)作为一种投射测验和绘画测验,可以揭示来访者深层次的潜意识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咨询师可以从整体印象、绘画的过程和画面的内容三个层次对房树人图画作出...
[期刊论文] 作者:熊猛, 叶一舵,,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14
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开展心理资本研究对于提升个人与组织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近十年来,研究者们围绕心理资本的概念...
[期刊论文] 作者:熊猛,叶一舵,,
来源: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2012
目的分析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大学调查》问卷对351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得分(4.8...
[期刊论文] 作者:熊猛,叶一舵,,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年份:2010
空椅法fempty—chair method)是指咨询师为了处理当事人个人内或个人间的冲突时,使用不同的椅子(或垫子)代表当事人个人内或个人间不同的冲突力量,并且使之对话。通过对话的过程,让......
[期刊论文] 作者:熊猛,叶一舵,,
来源:心理科学进展 年份:2016
相对剥夺感(relative deprivation,RD)是指个体或群体通过与参照群体比较而感知到自身处于不利地位,进而体验到愤怒和不满等负性情绪的一种主观认知和情绪体验。目前,相对剥...
[会议论文] 作者:熊猛, 叶一舵,,
来源: 年份:2013
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或积极心理品质),其具有积极性、类状态性、以理论与研究为基础、能够有效的测量和影响绩效(包括学业成绩)...
[期刊论文] 作者:熊猛,叶一舵,,
来源:心理与行为研究 年份:2016
积极心理资本自提出以来,便备受关注,它超越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一种能够被有效开发和管理,并能够对个体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的核心积极心理要素。在以往研究中,研究者提...
[会议论文] 作者:熊猛,叶一舵,
来源: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年份:2012
随着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兴起,心理资本逐渐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心理资本超越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一种能够被有效开发和管理,并能够对个体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会议论文] 作者:熊猛;叶一舵;,
来源: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年份:2011
积极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双因素模型表明,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也包括各种积极体验与积极品质的产生和增加。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期刊论文] 作者:熊猛,叶一舵,
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 年份:2020
鉴于以往有关心理资本测量大多基于组织情境和西方文化背景,本研究旨在编制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青少年心理资本量表,并验证其信效度.结果 发现,我国青少年心理资本具有二阶双...
[会议论文] 作者:熊猛;叶一舵;,
来源: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 年份:2010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学业勤奋度问卷"和郑雪等人修订的"国际大学调查(ICS)"为工具,考察了351名大学生学业勤奋度和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自编的"大学生...
[期刊论文] 作者:肖盈,熊猛,叶一舵,,
来源:当代青年研究 年份:2013
择业心理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对大学生就业有较大影响,对715名大学毕业生择业焦虑、择业自我效能感与择业归因方式的关系及择业自我效能感在择业归因方式和择业焦虑之间的中介作...
[期刊论文] 作者:熊猛,叶一舵,曾鑫,,
来源:心理学探新 年份:2016
目的:基于教育干预的整合取向和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检验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可塑性及整合性教育干预模式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的等组实验设计,对流动...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丛兴,杨玉琴,熊猛,叶一舵,
来源:心理学报 年份:2021
提出了隐喻提取假说将隐喻联结的形成和提取进行分离,并通过3个实验探究了道德概念与容器空间的隐喻联结及其受知觉加工深度和特征整合程度的影响。实验1采用空间Stroop范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