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诗相关论文
新诗和旧诗一度势不两立,水火不容。胡适初倡文学革命,先给旧文学安上“三大病”:无病呻吟、摹仿古人、言之无物。后来又加上五条:不讲......
祖光同志: 惠赐《枕下诗》已收到,深谢。用旧诗形式而不为格律所拘,材料皆实情真感,读来又确有旧诗的味道,并非空空洞洞仅抬陈言的四......
1948年,对胡适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这年春天,他被蒋介石提议为总统参选人,从而被推上政治前台,成为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的人物。在众多......
上星期写了一篇《喜读三叶集》,重温一本旧书,昨天在黄裳书架上发现一本港版新书《三草》①,可谓有草叶因缘。去年曾有人抄示过聂绀弩......
[摘 要]宋诗的教学要引领学生感悟宋诗的理趣,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音调等,体味古诗情感,把握其意境和理趣;......
2015年2月,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了《原诗》第一辑,副题是“汉语诗学融通的可能性”。同年6月,由同济大学诗学中心编选的《中华新诗档案......
朱光潜出生于安徽桐城,自幼乐于读诗谈诗,却不肯多做诗,曾对方东美说:“每日必读诗,惟不敢轻尝试。”安徽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朱光潜全集......
李辉在2009年2月18日《北京晚报》上发文质疑文怀沙生于1910年。认为“在2009年的今天,所谓‘百岁’老人,真实年龄应是八十八岁左......
很多人都知道毛泽东在谈论诗歌时有一个难以自解的矛盾现象,那就是他喜好旧体诗词却又不提倡,不喜欢新诗却予以推广。 1957年1月1......
二000年,九十岁高龄的林庚先生出版论文集《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收录了他上世纪三十至九十年代之间长长短短数十篇讨论新诗格律......
废名以为,“如果要做新诗,一定要这个诗是诗的内容,而写这个诗的文字要用散文的文字。已往的诗文学,无论旧诗也好,词也好,乃是散文的内容......
峡谷诗 从一座峡谷出来,无非是进入另一座峡谷。 河道多埋伏,红灯前的马路也暗藏杀机。 看看这些俊友,这些良宵中跳跃的天使......
钱锺书先生行文精于用晦之道,诗心、文心均不轻易显言直道,而是以默相存,因隐致密,所臻致知造艺之境,往往如先生旧诗所云:“云深难......
前不久,从网上购回一册《尘封的记忆——茅盾友朋手札》。从介绍看,此书有一个优长,采收书信往来者双方的函件。这样的好处,是能够......
中国素有“诗国”之称,中华民族也是诗的民族。中国文学史是以孔子编纂的《诗经》发端的。近年来,有人认为中国的古代典籍都有诗的元......
2005年10月底至11月初,笔者曾随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同仁在美国访问,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访寻美国各大图书馆所藏中国宋......
詹福瑞先生新近出版的诗集《岁月深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3月版),着实让我感到一种“意外的惊喜”.rn说“意外”,是因为我印象......
摘要:从“差异”的角度来观察新诗的发生,可以摆脱以往“文言/白话”“保守/革命”“平民/贵族”“新/旧”等二元论,或过度强调历史语......
清诗专家钱仲联说:“义宁句法高天下,简澹神情郑海藏。”在清末民初旧诗的成就上,公认与陈三立比肩的,只有郑孝胥。郑孝胥(1860—1938),字......
在中国诗歌史上,以新词入诗之举,古已有之.及至清季,中西接触日益频繁,当时有不少维新派的诗人就尝试将新词应用到旧体诗中,黄遵宪......
1931年8月10日,上海《文艺新闻》第22号以《鲁迅氏的悲愤——以旧诗寄怀》为题,发表了鲁迅的三首诗。诗前加有编者按:“闻寓沪日人,时......
1924年,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台湾青年张我军在《台湾民报》发表《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呼吁活在老早就应该改造的社会的......
很多人都知道毛泽东在谈论诗歌时有一个难以自解的矛盾现象,那就是他喜好旧体诗词却又不提倡,不喜欢新诗却予以推广。1957年1月12......
我是旧诗新诗都喜爱的“两面派”,对许多诗词刊物设《新诗之页》我是欢迎的,但是对其作品多半不感兴趣。正如毛泽东所说:“现在的新诗......
以白话和自由体为标志的汉语现代诗,同以格律为定制,在文学史上被以“近体诗”指称的中国古典诗歌,究竟有没有文学类型学上的同一性,即......
高治军先生忙里偷闲,把他近些年的诗作中的精华集结出版,嘱我写序,我欣然应允。因为到现在,我读到最多的,成绩非常突出的,为诗坛所......
【正】 英国翻译家葛拉罕(A.C.Graham)英译的《晚唐诗选》,是近年来英译我国旧诗较成功的作品,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文翻译......
对外来文学的接受,是中国文学进入现代之后产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戴望舒的象征主义接受立足于中国本土已有的诗歌经验,既积极......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诗社湖畔诗社诸诗人历来都被认为“一点也没有与旧诗发生过关系。”这一论断数十年来几被视为定论,其实并不准......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虽然旧诗退出了正统文坛,但是并没有寿终正寝。旧诗不仅作为一种文化交际工具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作为潜......
基于中国“现代诗学”的理论视域,在“诗的新批评”之理论探讨与批评实践持续深入展开的历史背景下,将朱自清、俞平伯、叶公超、程千......
学者写旧诗的多,写新诗的少,因为旧诗有一定的程式,可以通过学而后成,而新诗没有依傍,多半要靠才性。旧诗若写得规范,至少可以属于......
摘 要:古典诗歌历来都是代表传统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是古典文学发展的顶峰。鸦片战争过后,在旧体诗饱受压迫的同时,新体诗应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