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期。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封建帝国开始沦为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国土的沦丧,主权的日削惊醒了一批有识之士,开始认真探索中国的出路。黄遵宪就是其中的一位。在经历了时代的变迁,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农民运动之后,黄遵宪对于封建制度产生了怀疑和排斥心理,开始思考中国如何才能富强。他先后出使过日本、美国、英国和新加坡,在出使的过程中他凭借诗人的热情,记录下了所见所闻,在这其中对于日本政治制度改革,他更是有着深刻地认识,并从中了解到当时西方国家最为先进的民权和宪政思想。在此基础上,他作《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向中国民众介绍日本,让中国人了解日本的明治维新,着重介绍了日本在民权思想和宪政制度上的经验和教训,并将民权宪政思想延伸到中国。他认为中国要学习日本,改革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制和立宪政体,同时取法欧美,废除封建的八股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校,教授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改革中国的旧文字文体,创造一种通俗易懂的新文体,以开启民智,从而提高中国人民的认识水平,最终达到知其权利,并能保其权利的程度。同时他还明确提出了用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这些思想深深的影响了康有为等人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黄遵宪也积极地投入到变法中,他参加了上海的强学会,与梁启超、汪康年一起创办《时务报》,并在湖南推行新政,提出一套“地方自治”的理论,开设保卫局,将其主张付诸实践。变法失败后,他回归故里,开始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改良思想,力荐君主立宪制度,主张改革要循序渐进,并抨击封建官僚制度,提出“合群之道”作为实现立宪政体的途径。本文在介绍以上史实的基础上,评析黄遵宪的民权宪政思想既有积极的作用——批判封建思想,主张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又有消极的一面——不主张在推翻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改良,必然不会彻底。在总的方面看来,黄遵宪在近代中国转型期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也是不可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