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西纪程》相关论文
壹清朝官员把本国与外国的交往叫作"交涉",而不称"外交".它最早出现在1833年的《秦中书局汇报》,一直延用了百余年.这是个意味深长......
西学的输入与晚清古文的新变——郭嵩焘外交日记《使西纪程》的文化解读,Western Input and the Late Qing Classical New Change: A Cultural I
文学、文化与古文辞的互动,在晚清发生了深刻的裂变.日记作为古文的变风变雅,晚清桐城诸家情有独钟.作为其代表人物,郭嵩焘既是古......
郭嵩焘的对外开放思想是随着他早年探索洋情"夷务"的游历生活及出使英法经历而形成的.主要包括新奇的中西观、实用的开放观和进步......
<正> 这是郭嵩焘光绪六年(1880年)8月17日作的一首诗."?舟出海"归来,他深深地感觉到:封建末世的中国,外部环境正值"浪滔天""风更急......
<正> “傲慢疏慵不失真,唯余老态托传神。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郭嵩焘是一个悲剧人物。他虽然是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
<正>一梁启超曾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讲过这么一个颇具悲剧意味的故事:光绪二年(1876年),有位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做了一部......
郭嵩焘是近代第一个驻西公使,他的《使西纪程》等"异域书写"激起当时士大夫的公愤,颇滋物议。实际上,语言的出格和态度上的偏向并......
文学、文化与古文辞的互动,在晚清发生了深刻的裂变。日记作为古文的变风变雅,晚清桐城诸家情有独钟。作为其代表人物,郭嵩焘既是......
郭嵩焘在出使英国期间,因《使西纪程》而遭到非议;又因《申报》的报道引起名誉纠纷。这两次事件反映了中西传播环境的差异,以及西......
【正】 1 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对以洋务运动为正式学习西洋“长技”开端的观点,如今可能已很少人反对了。洋务运动起步于被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