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鸿词科相关论文
清朝定鼎之后,士人中存在“迎清”和“拒清”两种常见的人生取向。江南梁溪诗派的核心成员严绳孙、顾贞观、秦松龄均走上了与清廷合......
吴敬梓的创作生涯,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诗文为主,致力于书写个人关切,凡涉及科举功名的作品,通常都表现出急切的渴慕之情或......
“彭王”之称最早在彭孙遹、王士禛的《彭王倡和集》中提出,之后在清初诗学、词学活动中逐渐确立.《彭王倡和集》为“彭王”并称提......
道光三十年(1850年)候补京堂张锡庚奏请开设博学鸿词科,此次制科旨在广揽通经致用之才与布衣韦带之士,然经礼部商议后并未施行.陈......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这是中唐诗人刘眘虚写的一首五......
在清初高邮学风和文风的发展过程中,夏之蓉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他继承了前期高邮学人吴世焘、贾兆凤等人重视致用的观念,但又具......
崔冕字贡收,又名九至、素庵。明末清初巢县(今巢湖市)人,是一位在丹青、诗文方面多有成就的民俗学家。人品高洁,不忘明朝亡国遗恨......
从书籍史的角度看,书籍是知识的载体,也是人际交往和知识传播的媒介,而个人的阅读行为是与社会环境相联系的。清康熙朝在实施文治......
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明,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生于官宦家庭。吴敬梓年少时聪明好学,在家庭的熏陶下......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作者郑思肖(1341—1318),字九翁,连江(今福建连江县)人,曾以太学......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粒民,号秦淮寓家,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移居南京。出身名门贵族......
《泉志》十五卷,为研究中国历代钱制的著作,宋代洪遵撰成于南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49)。洪遵(120-174)字景严,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纵观清朝267年的历史,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到末代皇帝博仪,光后12代皇帝当中当属清圣祖康熙和清高宗乾隆英明贤达.这两位君主有诸多共......
旗人入关后,北京城实行旗民分居,汉族官员居住在外城。在外城特定的生活空间里,清初汉官在日常交往活动中,形成了多元互动的“关系......
博学宏词(或作“宏辞”、“弘词”)科,据《辞海》“博学鸿词科”条解释说:“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之一种。始于宋高......
《中国书法》杂志二○○四年第八期刊登一组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傅山杂诗稿册》墨迹,共六页。同时登载张岩先生《傅山杂诗稿......
《康熙昆山县志稿》于1994年5月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问世了,这部从未刻印过的手稿共20卷,成稿至今历时300余年。康熙九年(1670......
满清入主中国之后,汉族人民对抗情绪非常严重,为此,清皇室曾立过一座专门给满族大臣看的御碑说:“本朝君临汉土,汉人虽悉为臣仆,......
在南宋画坛上有一位耿直不阿、遇强不屈的艺术家,他就是具有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的画家郑思肖。郑思肖,南宋诗人、画家,字忆翁,号......
郑板桥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的封建统治推向登峰造极的时期。清朝统治者一方面通过科举和“博学鸿词科”网罗知识分子,一方面又大兴......
本文由康熙年间苏州织造李煦一幅《竹邨居士小照》出发,以当世思想转向及文化举措为铺垫,视博学鸿词科考为一文人社群的重要观测点......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金农出生在风景秀丽的浙江。因排行廿六,自称“二十六郎”。起初,金家还挺富裕,金农从小......
<正> 在封建社会里,知识分子和政治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去看。从统治者的角度去看,统治者所需要的意识形态主要依靠知识分子去继承......
在清代,科举考试除常科外,还采用其他方式选拔人才,称为制科。制科是对常科的完善、补充和调整,也是在常科的基础上进行的科举改革。康......
清代博学鸿词科仅在康熙己未年间、乾隆丙辰年间开设,主要以诗赋取士,诗、赋文体并不是常用的取士文体,这种取士导向也与常科相异......
【正】 杭州自古多才女,宋代有大名鼎鼎的"断肠词人"朱淑真,到了清代又出了著名作家陈端生。搔首呼天欲问天陈端生的祖父叫陈兆崙,......
康熙十八年(1679),清廷首开博学鸿词科,不仅网罗了不少人才,而且对清初的政局起了一定的稳定作用。雍正十一年(1733),第二次诏举博......
【正】 清王朝入主中原,统一全国后,对知识分子采取了软硬兼施的两手政策。一方面他们对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残酷迫害。另一方面采......
《镜花缘》中的天朝女试是李汝珍理想的科举:不以八股取士,而以诗赋选才且不论官职,考生博学多才,考官清廉识才,考规宽厚优遇,充满人性化......
【正】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康熙十八年以布衣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篡修《明史......
<正>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是封建社会的晚期,也是清王朝的“盛世”。这时的文坛上,尽管清统治者一面以“博学鸿词科”的招牌笼络......
<正> (一) 谈到龚自珍初步的民主思想,人们往往会想到他著名的散文《病梅馆记》,认为这篇文章“反映了一定程度的追求个性解放思想......
<正> 一、家世与生活的时代阎若璩,字百诗,号潜邱。先世居太原,五世祖时始居淮安。其祖父世科,明万历甲辰进士,官至布政司参议。父......
制科开始于唐代,在常科之外由皇帝特诏举行。宋代的制科,也是如此。但是,自从王安石罢明经诸科之后,常科科目就仅有一个进士科。至......
【正】 金农(1687——1763年)是“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印都有很高的造诣,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一席。如何认识金农“举鸿......
康熙选拔状元 清代科举制度大体沿用明制,在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4级考试中殿试最为高级。其作用主要是:提高功名档次,殿试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