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证据法相关论文
文学人类学,是伴随改革开放而来的跨学科研究潮流催生的新兴交叉学科,其所倡导的人文研究新方法论是四重证据法,打通文史哲、艺术和文......
骆越人是我国古代百越族群中的一个族群。商代初年,骆越人向商王朝进贡大竹而取得方国的地位。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其城郭是都......
“轻重之术”是《管子》经济管理调控思想的核心内容,在成就齐桓公的春秋霸业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普遍是虔诚的鬼神......
以良渚文化的七个代表性遗址墓葬为对象,可归纳出良渚葬玉制度的"钺不单行"规则,即凡随葬玉钺多用黄色即浅色玉料,同时匹配以1件......
从“敦煌三部曲”到《禹王书》,冯玉雷的重述文本从丝路敦煌历史事件,转向对文化大传统视角下神话时代华夏文明起源的关注。通过漿......
《四重证据法研究》一书是文学人类学学者进行方法论砥砺与反思的系统论著,阐明了文学人类学研究中阐释与实证对峙、溶渗、交错、......
2021年5月在陕西咸阳举办了“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玄玉时代\'专家论坛”.论坛对仰韶文化展开深入的探究和......
自唐以来,“檀槽”频繁与琵琶乐器互为代指.梳理文献及观察琵琶遗存实物可知,“檀槽”质料实由多种“性刚色好”的硬木制作.我国历......
文学人类学是世界性的跨学科研究潮流在中国当代催生出的新兴学科。从神话原型批评起步,经过三十年的研究积累,文学人类学目前处在......
通过从西北考察所见博物馆藏文物图像入手,旁及近年来出土的图像学新资料,提示鸮与熊形象的史前文化大传统渊源及其神话学蕴含,以......
2015年12月出土的石家河文化双人首玉玦具有神话学蕴含。从讨论出土文物的命名问题入手,提示宗教学与神话学知识的必要性。先对该......
“四重证据法”是继“三重证据法”之后,由叶舒宪提出的文学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它对国学研究视野的扩展以及文学、文化等领域的深......
传世文献叙述孔子形貌,起源于先秦,在“四十九表”和相关民间传说中逐渐定型。作为第一重证据,早期文献中的孔子形貌叙述,奠定了以......
吴庆龙团队于2016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证实了公元前1920年在青海省积石峡发生过的一次溃决大洪水,由此为“鲧禹治水”传......
苯教卜者是吐蕃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广泛分布于吐蕃统治阶层和底层民间社会.他们不仅在吐蕃政权事务决策中起关键性作用,而且......
文章对2009年11月7日福彩-中原人文论坛第四讲学术讨论会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综述....
文章对2009年11月7日福彩·中原人文论坛第四讲学术讨论会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综述。...
后过程主义考古学提倡把物质文化看作一种存在着多种读法的文本,这有其现代阐释学背景。在《物的意义》中,伊恩·霍德认为可以从......
文章是国内神话学研究的一次专家座谈会实录。河南省的学者专家围绕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研究员关于“中原话有熊”的文明探源报......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将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的主攻方向,侧重从理论上阐明中国文化、华夏文明与中......
玉文化研究是21世纪以来文学人类学关注的焦点。从时间上看,东亚地区玉文化历史近万年,比甲骨文汉字的出现早五六千年。从空间看,......
文学人类学是在20世纪崛起的文化人类学传播中国后的派生物。文章评介苏永前博士论文《20世纪前期中国文学人类学实践研究》,聚焦......
以文学人类学对荷马史诗的重新解读为例,展示了文学人类学的多重视野为重新表述中国文化提供的借鉴。论述了从文学人类学的多元族群......
神话思维贯穿于人类文明史之中,并以言语、文字、物像及仪式等形式展现。神话与历史都是一种记忆,二者并不绝对泾渭分明。近年来,......
文学人类学的"四重证据法"于2005年正式提出,在破解上古之谜、文明起源等方面多有建树。经研究笔者认为,具有活态文化还原性的第三重......
为了还原国史、党史真相,著名国史党史专家程中原,在破解党史两大难题(歌特是谁?博(古)洛(甫)交接在何时何地进行?)过程中,开始尝试并在其后自......
21世纪以来,国内的文学人类学研究发生重要转变,研究者努力探寻并建构出一套适合中国本土文化自觉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发展脉络清晰......
中国史前期产生以玉为神和以玉通天的神话观念,简称玉教神话。从文明发生的观念动力要素视角,运用四重证据法考察夏商周三代玉礼器的......
程中原先生,从事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30多年,洞关悉节,综核贯通,成就卓然,是当代中国史研究的著名专家。他不仅主编了迄今......
文章用四重证据法研究中国式造神运动的源流,提示偶像崇拜与非偶像崇拜并行是华夏祭祀礼仪传统的重要特色;以祖灵、城隍、土地、五......
苯教卜者是吐蕃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广泛分布于吐蕃统治阶层和底层民间社会。他们不仅在吐蕃政权事务决策中起关键性作用,而且......
基于汉学界早期中国研究的特点与焦点,本文以梳理中外学界对甲骨文之前的早期信仰研究概观为背景,重点分析中国文学人类学的新近理......
文章以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同一性问题为起点,从"再概念化"的路径考察人类学民族志"田野"在新时期文学人类学四十年发展中发生的移用......
叶舒宪先生的治学之道,不仅表现在他成果的丰硕、方法的更新和理念的超前方面,更体现在他勇于突破自我,从不墨守成规的开拓精神上......
潘诺夫斯基、米歇尔和彼得·伯克等图像学家的理论主张推动了西方图像学的发生与发展。藉由图像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以文......
《熊图腾:中华祖先神话探源》(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7年,以下凡引此书只标明页数)是叶舒宪对考古发现的再发......
基于把几次新史学革命理解为近现代知识分子对"传统—现代"转型所做的学术回应,笔者也将这些新史学革命中的方法论突破视为人文学......
<正>王国维有著名的"二重证据法"之论,曾言"上古之事,传说与史实混而不分,……二者不易区别"。如何看待"传说"与"史实"的关系,在某......
20世纪以来的跨学科研究催生出不少与文化人类学相交叉的新学科。与历史人类学和艺术人类学等在欧美各国的蓬勃发展情况相比,文学......
据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外译项目2019年入选的推荐书目日前公布,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的两个项目多部著作榜上有名:一是四川大学徐新建......
萨满幻象是萨满特有的超常心理状态的产物,其突出特点是打破现实束缚和逻辑约束,呈现出超自然的神圣意象,成为催生神话想象的原生......
文学人类学学者认为在文学文本的阐释上,应综合应用“四重证据法”,既考察“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如甲骨文金文及出土简帛),也要考......
将四重证据法的各种证据之间的互阐作用,特别是作为图像叙事内部不同材料间的互证效应,概括为"证据间性"问题,以1998年安徽巢湖北......
中国文学人类学学界创造性地提出"重估大传统",重新反思文化"大传统",以求达到对现有文明历史框架的超越与拓展。四重证据法作为"重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