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疏证相关论文
薛风奎先生的《中医训诂知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版),是一部有用的知识性读物,因之,对其中若干知识性的问题,不可不......
《读书杂志》,有清一代的训诂学代表人物王念孙撰,是其继《广雅疏证》之后问世的又一部成为后世经典的训诂专书。该书是对先秦、秦汉......
《广雅疏证》是清代训诂大师王念孙“殚精竭虑,十年于兹”的一部巨著,也是其“训诂之旨,本于声音”、“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
说明: 为了节省篇幅及便于打印,本文引《大字典》原文时仅引与本文有关的,无关的则略去;所有引文中原文作繁体的若无必要,一律改作简体......
一、同族词、同源字、同源词的区分 同族词、同源词、同源字,都是从发生学的角度对字或词的类聚作的定义。同族词是一种语言......
近年来,坊间出了两本研究《广雅疏证》的书,一本是江苏徐兴海院长的《广雅疏证研究》,一本是重庆胡继明博士的《广雅疏证同源词研究》......
“音近义通”说在清代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只是不成体系,较为零散。直到清代,尤其是著名的乾嘉学派将这一理论得以完善发展,其中王念......
<正>清代乾、嘉年间,是我国训诂学发展的鼎盛时期。高邮王念孙、王引之乔梓是这个时期训诂学方面的重要人物。《广雅疏证》是王氏......
埙,是我国古代乐器之一种,以土为原料烧制而成。体积可大可小,土胎可厚可薄,由于大小厚薄不同,发出的音量亦有差别。埙的历史悠久......
训诂学曾被人目为一门高深莫测的科学,对这个学科,长期以来是讲求实际的多,总结并上升到理论上的少。近来,这方面的书渐渐多了起来,不少......
“无赖”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曾有多种解释;有人认为是江淮之间的方言(见裴駰《史记集解》);著名语言学家王念孙则释为:“小儿......
右文说存在着圃于字形和容易以偏概全两大缺陷。王念孙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形声字声符表音的特点,发挥自己的古音学特长,将传......
“之称”是《广雅疏证》中一个常用的训释用语,由“之称”构成的训释主要用四种格式.其中在“……,……之称”格式中,训释语经常不......
清儒在小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在文字、音韵、训诂各方面都产生了卓绝千古的学者,其中高邮王念孙父子在训诂学上的成就更是凌跨古人......
<正>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沿革的一门学科,它与传统的训诂学(指解释字词,疏通章句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王念孙说得好:"训诂之旨本......
王念孙《广雅疏证》有关叠音词释义的术语种类繁多,运用灵活,今天我们研究叠音词的形音义,必须参考这些术语,读懂其训释。本文在考......
王念孙每于《读书杂志》《广雅疏证》随文刊正段玉裁《说文注》之疏失,其更出《王氏段注签记》专事补弊救偏,实足弼成于段书.惜王......
《广雅疏证》"某犹某也"共有43例,可从来源、音、形、义等方面对其进讨论。文献来源较为复杂,声韵关系以双声叠韵或准旁纽叠韵为主,......
因声求义作为传统训诂方法之一,虽早在汉代已出现,但缺少系统化、理论化。清代是训诂学的鼎盛时期,顾炎武、戴震、段玉裁、王念孙......
<正>马瑞辰与陈奂在《诗经》训诂中的成就历来都受到重视,但学者对他们两人的学术评价显然是不同的。一部分学者从学术的"纯一性"......
对《广雅疏证》训诂术语“一声之转”“之言”“声近义同”“犹”表现的韵转情况进行梳理,探讨王念孙古韵思想在具体训诂实践中的分......
<正> 清朝乾嘉时代,是训诂学上的黄金时代,尤其是训诂思想、训诂理论和训诂方法臻于完善成熟、科学严密的时代。这一点,从训诂大师......
王念孙疏证《广雅》,常用“讹作”这一用语进行校勘,校勘的内容包括对文献表述的校勘和文献用字的校勘。王念孙对不同的讹误现象采用......
从总体研究、校勘补正、训诂方式、训诂术语、训诂内容、价值意义以及其他方面讨论近三十年《广雅疏证》研究情况,肯定已有成绩,指......
科学是思想,而不是技术。乾嘉学术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思想,有待发覆。邓实《国学今论》曰:“本朝之经学考据,浩博无涯涘,实足以自成其......
【正】 一《尔雅》“兴于中古,隆于汉氏。”(著作者已不可考,见郭璞《尔雅注》)。如果这事实可靠,它无疑是我国最早的辞书。《尔雅......
从术语、功能两方面对《广雅疏证》"语之转"问题进行穷尽式定量定性研究,认为"语之转"主要指声韵关系中的声同、声近。作用有两点,一是......
<正> 清朝训诂学,解释词义之精审,其成就皆不及王氏父子之精而博,其《广雅疏证》一书,对词义精卓研究,对照蜂出的古书注释、古书今......
类同引申是词义演变的一种途径,认识和分析类同引申,可以使我们对于词义发展变化的各种情况进行正确合理的解释,以补词义引申和用字通......
利用最新的XML 技术开展汉语史专书研究是计算机辅助汉语史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我们以处理自制的《广雅疏证》电子文本为例,展示......
一直以来,由于与各方面研究的密切联系,通假字的研究倍受关注,加之其内涵的丰富复杂、外延的交叉模糊,它又被视为汉语言文字研究的一大......
立足《广雅疏证》“之言”“犹”“一声之转”“声近义同”四个音义术语,讨论《广雅疏证》因声求义的特点与贡献,最后指出因声求义......
简述了高邮王氏父子《广雅疏证》的影响、流传及后人的研究成果,介绍了辽宁省图书馆所藏的两部《广雅疏证补正》的稿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