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之争相关论文
张恨水以小说名世,其诗歌创作和诗学思想一直未得到应有重视,其散见于散文集中的大量诗学论述未得到系统的研究。张恨水的诗学观念与......
文学公器与文学诠释──法国近百年之变动与互动举要刘光能台湾近年有若干讨论文学经典化、正典化问题的著述,其中自然以1992年的全台比......
1919年间发生在《新青年》作者们与林纾之间的“新旧之争”,实际上是现代知识分子与晚清以来掌控现代化话语主导权的新派士绅之间......
曾孝谷《五十步轩剧谈·序》写于民国初年“戏剧革新”出现诸多乱象之时。在对近世戏曲发展作简要回眸时,他指出,社会矛盾丛生交集......
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前的学者较多倾向于其发展过程、失败原因等问题的研究,而对个案研究较少。笔者对近十......
马叙伦与北京大学早期历史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民国初年,马叙伦不仅在治学的领域和方法属于旧学一路,而且学术思想上仍带有明显的国......
钱玄同和刘半农在《新青年》上发表“双簧信”,对林纾进行了大肆的贬损,后来林纾发表小说对新文化派给予回击。林纾的双重角色导致了......
中国近代明确的新旧之分,即“新党”、“旧党”等群体认同词汇的频繁出现,大约即在戊戌变法前后,在新政推行较早的湖南,新旧之分在光绪......
清末民国的诸子学复兴构成了近代中国典型的“学术史事件”。通过回溯从“子学时代”到“子学复兴”之间诸子学的流变,从而把晚清......
“青年崇拜”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大问题,近代中国的变迁和嬗蜕抹不开以学生为主的青年群体。晚清民初,在尊西、崇新大潮的激荡之......
在近代中国,所谓的新旧之争一般被认为是近代以降,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器物、技术、文化、思想等同中国传统上所固有的东西的一系列矛......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曾孝谷《五十步轩剧谈·序》写于民国初年“戏剧革新”出现诸多乱象之时。在对近世戏曲发展作简要回眸时,他指出,社会矛盾丛生交......
“五四”时期的中国诗歌流派纷呈,新旧之争尤为突出。但长期以来,主流文学史或诗歌史习惯于将“五四”诗歌史简化为新诗“打倒”旧......
作为民国城市的新旧两种交通工具 ,人力车与电车的矛盾接连不断。在所有的冲突中 ,人力车夫因生计被剥夺而痛恨电车 ,电车虽为先进......
<正>提出中国学术话语的建设问题,非自今日始,甚至可以说,这实际是近代以来时有浮现的问题。问题之实质,是缘于"他者"的影响,肇端......
<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26万字,48元近代中国是一个失去重心的过渡时代,思想演化、人事代谢、社会变迁及其互动关系......
对林纾在民初新旧之争中的新旧身份指认,需要一个更为冷静客观的文学和历史切入点,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从民初至"五四"的客观历史......
近年来研究现代性的许多学者,把目光放在晚清这一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期。除了晚清小说外,晚清报刊也是研究现代性的重要材料之一。本......
《新青年》作者选择林纾作为攻击的靶子,并不是因为对方是所谓"旧派"的代表,而是因为林纾是晚清以来融汇中西新旧文化的典范,《新......
<正> 1919年林纾与蔡元培的笔战,是民国初年新旧之争的一次象征性事件。一般人均认为此事是以蔡胜林败为结局的,当然也就是新战胜......
1928年爆发的“革命文学”论战,既是不同文学观念的交锋,也是新旧报刊对话语权威的争夺。革命文学阵营对“新”的普遍追求和对“旧......
20世纪20年代,在“整理国故”的思想风潮影响下,文言与白话,旧学与新知的斗争更为激烈,并从思想界蔓延到了教育领域。以上海澄衷中......
1916年-1933年之间的标点符号改革,是白话文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往学者的研究大都是把它作为白话文运动的一部分寥寥数笔代......
1919年初,在新文化运动所引发的新旧之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张东荪与傅斯年、胡适等在《时事新报》、《新潮》上展开了一场是否应该......
一百年前的戊戌变法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象征性事件。变法本身虽以“失败”而告终,但中国许多事情的确从此而转、......
叶德辉(1864~1927),字奂彬,号郋园,又号直山.祖籍江苏吴县,太平天国动乱之时,其父叶浚兰始迁居湖南,遂为长沙人.叶德辉读书时还曾通......
湖南维新运动时的新旧之争,不仅是一场政治立场之争,也是一场学术文化之争.从<翼教丛编>及叶德辉其它的学术活动与主张来看,其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