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汉对勘相关论文
佛经有"六十数"之名,第八个数字为■,第十二个数字为nayuta。在汉文佛典中,■相继有"拘利""俱胝"等8种音译形式,nayuta相继......
中古译经指示代词“如是”可以充当状语和定语,可以出现在程式语“如是我闻”中,也是虚义动词引语构式的组成成分。“如是”有表示赞......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梵文研究中心举办的“梵汉佛经对勘工作研讨会”于2010年6月22—23日在北京召开。与会者包括佛教文献学、佛教语......
中古汉译佛经中"敢"有表全称量化的特殊用法.关于其来源目前尚无定谳,有词汇沾染说,亦有月氏语影响说.本文发现是译师们将原典梵......
期刊
佛经有“六十数”之名,第八个数字为ko(t)ī,第十二个数字为nayuta.在汉文佛典中,ko(t)ī相继有“拘利”“俱胝”等8种音译形式,na......
文章采用梵汉对勘和平行文本比较法,梳理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25部可靠译经中"愚""痴"的词义和语素义,并发现:第一,中古时期,"......
佛经有"六十数"之名,第八个数字为koti,第十二个数字为nayuta。在汉文佛典中,koti相继有"拘利""俱胝"等8种音译形式,nayuta......
本文通过对中古时期影响最大的汉译佛典《法华经》进行系统的梵汉对勘和异译比较,揭示汉译佛经表现名词格范畴的特点。译者全面参......
本文考察了现代汉语常用词“说话”的演变过程,重点分析了“说”在中古时期产生的新用法,即后面跟受事宾语“话”或者某种性质的话......
主要利用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汉译佛经中的两组天竺药名——龙华须(那伽鸡萨罗)和细豆蔻(苏泣迷罗),并简要辨析这些药物在印......
利用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汉译佛经中的两组天竺药名——牛黄(瞿卢折娜、胡嘘遮那、卢遮那)和芥子,指出其在丝绸之路医学史研......
利用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了汉译佛经中的两组天竺药名——尸利沙和阿吒留洒根,并简要辨析了这些药物在印度佛教僧团医疗中的......
利用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了汉译佛经中的两组天竺药名——么覩笼誐药(枸橼果)和跋者(菖蒲),并辨析了这些药物在印度佛教僧团......
摘 要:本文通过对比《金刚经》的同经异译和梵汉对勘,认为经文中“思量”的实际含义并非“考虑;思考”,应将其看做一个述宾短语,理解为......
商务印书馆2009年度语言学出版基金于2010年2月3日评选揭晓,姜南《基于梵汉对勘的〈法华经〉语法研究》、王健《苏皖区域方言语法比......
本文分概述、梵汉对勘正文、词汇和翻译评析三部分,梵汉对勘正文前加缩略语和符号表,后加词汇作为附录。 概述部分主要介绍《八千......
《金光明经》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 本文即对其中一品《金光明经·除病品》进行梵汉对勘,依据南条文雄梵文本、昙无谶汉译本......
学位
以往研究认为,为配合佛典四字一顿的特殊文体,汉译佛经中出现了诸多专用于凑字数而不表达任何语法意义的音节衬字,大量介于动名之间的......
中古时期,汉译佛经语料中的“V(O)已”结构较为常见,前辈学者已有讨论,但仍有问题尚未解决。梵汉对勘发现,表先行动作完结的“已2......
“摄”在汉译佛经中具有不同于一般中土文献的“获得(佛土等)”“收取(众生)”义,是译经者受梵语的影响,把动词词根√grah的引申义......
竺法护是西晋高僧,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佛经翻译家。有的学者根据竺法护的传记资料认为,他翻译佛经的原典取自西域,是用西域文字写成......
根据梵、汉不同版本佛典的对勘研究可知,"叉手"在佛典中的意义为"两掌对合于胸前或额前,掌心微虚或紧贴",并无前辈学者所言的"手指交叉"......
"形+X"是一种典型的由语言接触引发的语言演变现象。从梵汉对勘研究视角可以发现中古译经中"形+X"结构的特殊用法及其形成。"形+X"......
佛教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原,自东汉始对汉民族社会产生了诸多影响,随之而来的便是汉译佛经的兴起。由于印度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汉地相去......
"同素逆序"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导致其出现有多种原因。对于敦煌文献中与佛经有关的同素逆序词,文章......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原,对中原文化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渗透到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之中。此时,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佛经翻译工作,大......
《佛所行赞》在《大正新修大藏经》中题为"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但实际上其译者在历代经录中的记载并不相同。本文从语言学的角......
从梵文来说,有大小两部不同的经典同名为Sukhāvatīvyūha(极乐庄严);汉文语境中,大小两部经典的古代汉译本都曾以《无量寿经》和......
在搜集相关梵汉文本史料的基础上,采用梵汉对勘或比较的方法,将记载了天竺药名的汉译佛经的多种版本(含写本与刻本)、与之对应的西......
运用梵汉对勘的方法,全面考察了《无量寿经》和《维摩诘经》对表起始处的梵语从格的翻译,并对其中因翻译梵语从格而出现的特殊语法......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法东渐,佛经翻译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大量的汉译佛典。这些汉译佛典数量巨大,内容丰富,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
本文在梵汉语言对比的基础上,讨论玄奘在从梵语到汉语的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译者语法意识和语法观念。从梵汉对勘可知,玄奘在翻译梵......
"如……等/许"是中古新兴的等比标记,大量用例来自汉译佛经,然而以往局限于中土汉语文献的研究并不能完整揭示其来源。文章结合汉......
本文通过对《妙法莲华经》进行梵汉对勘和异译比较,发现汉译佛经话题结构的一个特点,即不管梵文原典中有没有直接对应词,只要遇到......
《八千颂般若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中国古代多次予以翻译。本文根据梵文校勘本和六个汉译本所进行的梵汉对勘,分析不同时期汉......
"所有"的全称量化用法在东汉已经出现。从梵汉对勘可知,全称统指用法"所有"来源于可以提取宾语的关系从句标记"所"与动词"有",与梵......
"S,N是"句作为汉译佛经的特色句式一直受到学界关注,有关它的来历和句尾"是"的语法属性争论不断。其中也有人利用过梵汉对勘的材料......
本文将《阿毗达磨俱舍论》原典与玄奘译本对勘,考察玄奘译经与原典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指出玄奘译经中由于受原典语言影响所产生的......
中古译经中有一类特殊"云何",用于疑问句,却似乎不表疑问。《维摩诘经》的梵汉对勘表明,该经汉译本中这类"云何"有两个来源:在"云......
文章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出发,采取梵汉对勘方式,研究"复"和"自"在汉译佛经中的语法地位。总的来说,处在单音节词后面的"复"和"自",其......
《金刚经》现存鸠摩罗什、菩提流支、真谛、笈多、玄奘和真谛等六种汉译本。菩提流支译本是《金刚经》的第一个重译本。因为有鸠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