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准确理解岩石微纳观裂纹起裂、扩展及演化规律,在带有拉伸加载装置的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含有预制边缘裂纹的"拱形"页岩试样进行单轴拉伸试验,实时观测预制边缘裂纹尖端部位的微纳观裂纹起裂及扩展过程。在裂纹贯通后,继续原位观测主断裂裂纹边缘次级微纳观分叉裂纹的展布特征。取出样品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测断口形貌,基于上述显微观测分析了页岩微纳观裂纹扩展的力学过程。研究表明:(1)采用含有预制裂纹的"拱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中国矿业
【出 处】
:
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准确理解岩石微纳观裂纹起裂、扩展及演化规律,在带有拉伸加载装置的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含有预制边缘裂纹的"拱形"页岩试样进行单轴拉伸试验,实时观测预制边缘裂纹尖端部位的微纳观裂纹起裂及扩展过程。在裂纹贯通后,继续原位观测主断裂裂纹边缘次级微纳观分叉裂纹的展布特征。取出样品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测断口形貌,基于上述显微观测分析了页岩微纳观裂纹扩展的力学过程。研究表明:(1)采用含有预制裂纹的"拱形"试样更易于成功观测到页岩预制裂纹尖端微纳观裂纹的起裂及稳定扩展过程。(2)微纳观裂纹一般从预制裂纹尖端部位萌生、起裂,裂纹的横向伸展与纵向延伸相伴发生,在快速的脆性断裂前,经历短暂的裂纹稳定扩展过程。(3)微纳观次级分叉裂纹一般从主断裂裂纹边缘的天然微裂纹等弱结构面处起裂和扩展,最终在主断裂裂纹边缘区域止裂,或者前缘发生转向并与主断裂裂纹汇合。(4)主断裂面揭露出页岩矿物晶体内部的天然微孔洞和解理面、层片状矿物的层理面以及天然微裂纹,这有利于在微纳观尺度上形成微孔洞和微裂纹网络,为页岩气开采提供有效的微观通道。
其他文献
为探索适应于西北地区土遗址裂隙加固灌浆材料,以SH 溶液为主剂,粉煤灰、土遗址原生土与生石灰拌合为灌浆材料,测试浆体的收缩变形性、龄期强度,通过温湿度循环试验、冻融循环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安定性试验和耐碱性试验,对浆体耐久性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室内模拟裂隙注浆,研究浆-土界面之间的抗剪特性。试验数据表明,SH-(C+F+CaO)浆体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性,较强的力学性能、良好的耐久性,尤其适用于西北
以川煤集团白胶煤矿2481 工作面地质资料为基础,利用自行研制的"多场耦合煤矿动力灾害大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了三维采动应力条件下的三维模拟开采实验。通过应力监测、测量统计、色素示踪、照相素描等方法,对采动后的底板岩层破坏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底板岩层表现出"采前增压-采后卸压-压实回升"的动态受力特征;根据裂隙发育特征,可将底板裂隙带在走向上分为"开切眼裂隙发育区"、"采空区中部压实区"
本文使用东南大学自主研发的全流触探贯入仪,针对福建海相软土的强度特性进行了贯入试验和循环贯入试验,得到了原状土的贯入阻力和重塑土的贯入阻力。通过贯入阻力评价了原状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和重塑土的不排水强度,最后根据这两项指标计算出该区域软土的灵敏度,与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得到的灵敏度非常吻合。结果 表明在计算不排水抗剪强度时,修正系数不仅需要考虑土类,还应考虑土层厚度的影响,验证了全流触探贯入仪具有较高
基于单相机双目三维重构技术,本文提出一种获得隧道掌子面三维点云模型的规范化拍摄流程和自动化提取岩体间距与粗糙度特征参数的方法.间距信息自动化提取流程为采用基于张量投票理论及其优化处理技术识别结构面迹线,通过分组、产生虚拟测线与迹线相交,从而得到各组的平均间距.粗糙度信息自动化提取流程为对岩体分别沿着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匀切割获得二维粗糙度轮廓线,采用均方根与粗糙度系数(JRC,joint roughn
针对取自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首选预选区深部花岗岩中的天然开启节理,基于室内试验对其剪切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本研究首先开展了垂直于节理面的压应力循环加卸载测试,之后在不同压应力条件下开展了天然节理直剪试验。同时,借助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得了剪切面精确面积,并实现了节理面粗糙度评价。测试结果表明:在对应的深部地应力条件下,天然开启节理处于压密状态,且压应力幅值的变化不会使得开启节理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形;同
为研究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的动力稳定性,采用热-力间接耦合的方法,建立数值模型,结合实际运营情况,研究了哈大高铁路基在不同季节单列和双列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点,并评价和预测了路基的长期动力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地温分布的不同,使得路基土体性质存在差异,因此路基的动力响应也存在差异;冬季路基冻结时,由于阴阳坡效应的存在,东侧路基处动力响应,包括竖向位移和动应力等,略大于西侧路基,
针对煤矿深部软弱围岩地应力难以测量的技术难题,基于深部围岩在高应力作用下具有强流变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地应力测试新方法——流变应力恢复法地应力测试技术。该方法的提出基于如下假设:在深部巷道软弱围岩中钻孔埋设岩体压应力传感器,由于围岩的强流变特性,传感器附近围岩的应力会随时间逐渐恢复,传感器感受到的应力随时间逐渐上升并最终趋于稳定,可以根据传感器的实测应力来分析围岩的初始应力状态和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的
为了科学设计采区区段煤柱留设,基于光纤传感监测技术从煤柱内部应力应变分布规律的角度研究了煤柱留设的合理尺寸及煤柱稳定性分析。制作了3000 mm×1500 mm×200 mm 的相似材料模型,几何相似比为1∶200,通过3 个工作面开挖逐步形成2 个区段煤柱。在1#区段煤柱和2#区段煤柱内分别埋设了5 个光纤Bragg 光栅以监测煤柱内部垂直应变,同时在两个区段煤柱内布置了分布式光纤以监测煤柱内部
深埋绿泥石片岩现场工程和室内试验揭示绿泥石片岩在外荷载作用下存在弹塑性损伤耦合行为,考虑弹塑性损伤耦合建立力学模型是进行工程稳定性分析的基础。通过室内三轴试验对锦屏二级水电站绿泥石片岩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围压对强度、变形、剪胀等非线性特征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根据绿泥石片岩在受压条件下表现出的塑性剪切和损伤弱化机制,提出了可以反映损伤弱化的损伤演化方程和反映塑性强化作用的加载方程和势函
为了获取三维模型内部变形信息,研制出模型内部位移测量装置,并将其应用于三维模型试验内部位移测量.在3600×2000 ×2000 mm(长×宽×高)的立体模型中,3 个层位布设18 个内部位移测点,同时设置模型表面位移测点,模拟工作面推进240cm.试验结果表明,模型表面位移曲线呈明显台阶状变化,模型内部位移曲线呈缓和的台阶状变化,随着工作面推进台阶阶高逐渐降低;模型内部位移测量曲线与表面位移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