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巢式PCR方法及基因测序技术检测PKD1基因突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ing0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是最常见的肾脏遗传病之一,发病率为1/400-1/1000。引起ADPKD的基因主要有两种:多囊肾病基因1(PKD1)和多囊肾病基因2(PKD2)。其中PKD1基因突变致病约占85%,且症状最为严重,为主要致病基因。PKD1基因定位于16号染色体短臂1区3带3亚带(16p13.3),由46个外显子组成,其产物多囊蛋白PCI参与了多囊肾的发病机制。因此,检测PKD1基因的突变是理解多囊肾病分子发病机制的重要步骤。本文旨在检测ADPKD患者的PKD1基因突变位点,研究其突变规律,为进行产前诊断打下基础。方法:采集来自18个家系的多囊肾患者外周抗凝血样本,用QIAamp外周血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利用长链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首先特异性扩增出PKD1多拷贝区包括外显子1至外显子34间的编码区序列,再以长链PCR扩增产物为模板,进一步通过巢式PCR技术将其扩增为长度较短的片段。扩增产物经分离纯化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序分析,在Genebank中查找正常基因序列,并经Mutation Surveyor软件与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测序结果。结果:应用长链PCR及巢式PCR方法特异性的扩增出PKD1 1-46号外显子,对18个ADPKD家系的PKD1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发现了19个正常基因多态性位点、10个致病突变,后者包括3个无义突变、一个重复突变和6个缺失突变,其中有11个基因多态性位点和8个致病突变位点为首次报道。本次检测多囊肾突变率为55.6%(10/18)。结论:通过本研究发现ADPKD患者的PKD1基因突变范围较为广泛,不存在突变热点,从而为PKD1的突变检测带来了难度,但长链和巢式PCR方法及基因测序技术是目前检测PKD1基因突变最准确的方法,为产前诊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正>概述慢性前列腺炎由于其病因复杂、病理多样、症状繁多、治疗棘手、容易反复,迄今为止仍是泌尿外科或男科疾病领域里的一大难题;临床实际的情况是采取口服、肌注、静脉滴
会议
目的: 观察地甘口服液提升白细胞并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方法: 观察在不同时间段给予同剂量的地甘口服液, 大剂量CTX作用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变化, 计量脾脏相关指标, 与
利用Authorware软件,集团像、文本、动画、数字电影和声音等信息来创作一个多媒体应用程序.
背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DPKD)是一种由PKD1和PKD2基因变异引起的异质性遗传病。目前,长片段PCR加巢式PCR测序(LRNS)是诊断PKD1变异的金标准。然而,LRNS因PKD1基因结
会议
探讨基于SAP系统的甘肃电力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的功能研究及系统实现。选择了以ASAP方法论作为甘肃电力HR模块实现的技术路线,以兰州供电公司等4家公司为试点单位,从项目准备、
鞘锈菌属(Coleosporium)自1847年由Leveille建立以来,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报道约100个种。中国记载约58种鞘锈菌,其中多数种为转主寄生长循环型生活史,即性、锈孢子阶段寄生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