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项爆发在运动员的比赛中尤为重要,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运动表现需要其高度神经肌肉动员,同时瞬间募集大量肌纤维。而通过合理的热身可达到该目的,当前美国AP公司比较新颖的热身方式有以下几个环节,恢复再生、核心肌群激活、动态牵拉、动作技能整合、神经激活等。通过对其中核心肌群激活(稳定界面静态,非稳定界面静态)一个环节研究其对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由于纵跳摸高测试对于运动员来讲是一项体现全身但更体现下肢爆发力的测试,力的传导需要核心部位的衔接因此最终通过纵跳摸高反映干预结果。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核心肌群包括局部稳定肌和整体原动肌两类。局部稳定肌主要以深层稳定性小肌群为主,如多裂肌、横突间肌等;而整体原动肌则主要以浅层运动性大肌群为主,如髂腰肌、腹内外斜肌、腹横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等。核心区约包括背部、腹部、腿部、盆带和盆底肌等41对肌肉群和1块膈肌。核心肌群激活目前比较流行。肌肉激活的目的在于提高肩部、腰部和骨盆周围肌肉的参与并维持稳定,提高臀大肌发力的意识,通过肌肉激活可以使参与运动的深层肌肉得到有效唤醒,肌肉温度升高,加快肌肉血液流动,增强对身体的控制力,减小运动损伤发生的机率。通过一系列肌肉激活练习,为多关节参与的运动提供躯干核心稳定性的支撑,使能量消耗最优化。通过核心肌群的激活可以达到维持脊柱功能的基础(做动作时躯干要保持挺直姿势),提高上肢运动链和下肢运动链之间的传递效能(动力链),纠正不正确的身体姿态。因此,本文研究两种核心激活方式,稳定界面静态核心肌群激活,非稳定界面静态核心肌群激活,通过纵跳摸高测验得出数据分析对运动表现影响的程度。研究目的:研究不同界面静态核心部位肌群激活对运动员爆发力的影响。研究方法:本文使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将北京体育大学2014级体能班的13名实验对象分别经过稳定界面静态核心肌群激活、非稳定界面静态核心肌群激活,一定间歇后,进行纵跳摸高测试。得出数据后对三组数据间进行两两比较,验证哪种界面的静态核心肌群激活对爆发力具有较好的影响。研究结果:首先三组数据相互对照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其P值均小于0.05说明其均有显性差异,即进行核心肌群激活能提高爆发力,两种不同界面的静态核心肌群激活对运动员爆发力表现均有较好影响,其中非稳定界面静态核心肌群激活后测得的纵跳摸高成绩明显优于稳定界面静态核心肌群激活后测得成绩。受试者在按要求做完稳定界面静态核心肌群激活后相对未进行肌群激活而言,纵跳摸高的测试结果均值提高了2.77cm。受试者在按要求做完非稳定界面静态核心肌群激活后相对未进行肌群激活而言,纵跳摸高的测试结果均值提高了3.54cm。受试者在按要求做完非稳定界面静态核心肌群激活后与稳定界面静态核心肌群激活,纵跳摸高的测试结果均值提高了0.77cm。进行肌群激活对于不进行肌群激活而言,前者对爆发力的提高效果相对较好,其可能原因之一是由于进行肌群激活后更有利于后面爆发力测试的用力,爆发力测试属于肌肉快速收缩的项目,虽然不经过核心肌群激活同样是通过骨骼肌快速力量的输出,但是由于核心部位肌群激活后收缩速度以及力量传导相对加快,所以导致了未激活比肌群激活后的表现结果要差。肌群激活后爆发力提高的相对显著。其可能原因之二,爆发力的发挥需要人体骨骼肌募集大量的肌纤维,而该测试的表现与瞬间募集肌纤维的能力有关,进行肌群激活后,能够有效募集大量的快肌纤维,而非稳定界面静态核心肌群激活较稳定界面静态核心肌群激活而言对身体激活程度更深刻,能够募集快肌纤维更多,从而导致了爆发力发挥要相对较好。其可能原因之三,核心激活能更有效的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决定该测试的运动表现还与神经控制肌肉的能力有很大关系,兴奋性的提高更有利于募集肌纤维能力的提高,同时神经传导较快,各器官各组织之间运作更加协调;进行非稳定界面静态核心肌群激活以及稳定界面静态核心肌群激活更加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特别是进行非稳定界面静态核心肌群激活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提高更为明显。研究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界面静态核心肌群激活对爆发力均有不同影响,运动员在接受核心肌群激活后运动表现有所提高,同时不稳定界面对运动员身体深层肌群的唤醒及刺激更为深刻,对爆发力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更好的提高爆发力的表现。此研究在训练或比赛前热身环节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强调了在不同界面对核心肌群的激活,通过不同的激活手段,相同的时间控制来测量出对爆发力的影响。运动员进行核心肌群的激活比不进行核心激活所表现出的爆发力较好,同时非稳定界面静态核心肌群的激活比稳定界面静态核心肌群激活后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爆发力更强。下肢爆发力表现上升。因此在今后训练或赛前热身中,如若采取核心激活应当进行非稳定界面针对核心肌群进行热身,同时配合其它热身环节会达到更理想的热身目的及运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