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寄生性鸟类(如杜鹃)的潜在宿主,如何在寄生者的宿主选择中避免被寄生?迄今为止,两种类型的宿主被认为不适合杜鹃寄生:一种是洞巢鸟;另一种是植食性鸟类.这两种类型的潜在宿主因为逃脱巢寄生,与杜鹃不存在协同进化关系.换句话说,所有营开放巢的食虫性鸟类,都是杜鹃的合适宿主.铜蓝鹟(Eumyias thalassina)属于雀形目鹟科,是典型的食虫性鸟类,且营开放性巢.根据以往的假说,该物种是杜鹃的合适宿主,多少跟杜鹃有一定的协同进化关系,所以其对杜鹃所产的寄生卵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识别能力.然而,模拟寄生实验表明,铜蓝鹟对大杜鹃(Cuculus canorus)卵、各种异种鸟卵、模型卵等非模拟寄生卵都不具任何识别能力.进一步的雏鸟识别实验表明,铜蓝鹟不具有雏鸟识别能力,但杜鹃等异种雏鸟均无法在其巢中生存,尽管也能受到铜蓝鹟亲鸟的喂食,其生存时间(自孵化算起)均小于48小时.录像监测表明,与其他食虫性鸟类不同,铜蓝鹟亲鸟多以富含几丁质的甲虫为食物喂育刚孵化的雏鸟,食物难以消化可能是造成杜鹃等异种雏鸟死亡的原因.虽然研究结果无法证明铜蓝鹟的育雏食性是针对杜鹃巢寄生而进化的策略,但可以肯定的是,铜蓝鹟在早期生态位分化中形成了特殊的育雏食性,而杜鹃在宿主选择中未能利用其做为合适宿主。本研究对以往有关潜在宿主的适合性假说进行了补充完善,证明食虫性鸟类未必是杜鹃等寄生性鸟类的合适宿主。对其他鹟科鸟类的实验检验,以及针对铜蓝鹟雏鸟食物消化的生理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杜鹃与潜在宿主的协同进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