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实践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右江民族医学院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室管理、实施导师制、建设模拟医院和实习基地等途径有效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医学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机 构】
:
右江民族医学院 广西百色533000
【出 处】
:
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右江民族医学院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室管理、实施导师制、建设模拟医院和实习基地等途径有效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医学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学生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地设计和运用学生评价,不仅可以促进课程教学目标完成,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积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效结合,能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掌握,提高临床技能,培养临床思维,对儿童保健教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的:通过在儿科实习学生中应用Sandwich教学和传统讲授教学进行授课,对比分析两者的差异,探讨在儿科实践教学中如何制定最佳的教学方案.方法:从2011年9月到2012年8月,在儿科学系190名实习学生中同时应用Sandwich教学和传统讲授教学进行实习小讲课,对学习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论:Sandwich教学在知识点掌握方面并没有明显优于传统讲授法,但对于实习学生在促进学习积极性、文献查阅能力
目的:探讨实施PBL+LBL双轨教学法在小儿外科见习中的效果.方法:在2007级儿科学七年制的学生中采用PBL+LBL双轨教学辅助教学,总结其效果.结果:双轨教学不仅体现理论知识系统的传授,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分析、沟通和表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结论:双轨教学法的应用显著提高小儿外科临床见习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我校留学生儿科学见习的质量,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教研室在2006级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阶段实施PBL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法,受到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PBL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和PBL各自的优势,既能从整体上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又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
在承认教育史的演变与政治斗争相关的前提下,本文突破了相沿以政治史或民国政权更迭划分的模式,强调教育史自身的发展规律,把社会变迁史与教育演进史有机结合起来,将民国西医高等教育划分为三个时期:奋力前行的萌芽时期.1912年——1926年;西医教育实现本土化的鼎盛时期:1927年——1937年;逆境图存的低谷时期:1937年——1949年.
医学教学进度管理和学生评教的管理任务繁重,而利用基于网络的教学进度管理系统可以较好地解决此问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教学进度管理系统利用ASP和数据库开发而成并进行了应用;该系统使用批量新增、模板技术、导入技术等可大大方便用户编辑教学进度表,还有组合条件查询、统计等功能供用户使用.根据教学进度提示,方便了学生回忆所评教师的教学,提高了评教的质量.
教学管理队伍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是教学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拥有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是高等院校实现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面对现在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高等医学院校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促进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提出要建立健全各种合理的工作制度,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培训.提高教学管理队伍业务能力;不断改革探索.优化教学管理人员结构;坚持以人
高等医学教育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教学三部分.而临床教学阶段由临床理论教学、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三部分组成.临床教学阶段是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医学院校学生从学校跨入工作岗位的桥梁课程.临床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学院校毕业生的质量.为了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学校自2008年开始在附属连云港二院开展了"2+1"课间见习教学模式,即临床理论教学和临床见习同时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
加强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也是培养符合医学发展要求的医务工作者的必然趋势。针对中国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现状.部分医学院校提出了一些建议。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提出的“以学生、项目和教师为基础”的“三基础分类体系”是管理医学本科生的科研活动较为符合实际的方案.能促进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体系化和个性化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新乡医学院提出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
中医药在新世纪的发展人才是关键,现有教育评估和内部质量体系尚未解决人才的市场适应性和行业基本规范,各地、各教育机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各不相同,但从中医药可持续发展出发,都必须从行业管理角度,通过有效、权威的认证体系和准入机制,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的方针、目标,并使影响人才质量的全部因素在教学全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使教育机构能向社会持续输送合格中医药事业建设者和创新人才.因此有必要通过行业管理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