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文在移动互联网交际中拉丁化发展趋势与规范策略初探

来源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oat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对维吾尔语言文字的现代性改变发挥着不可避免的影响及作用,这种影响和作用在广大维吾尔族网民在日常网络交际中为了营造交流上的便利来实现的.维吾尔族移动网民是新疆主要的互联网使用群体.新疆独有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造成了维吾尔族网民在移动互联网使用上呈现出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殊性.因此,对新疆维吾尔族网民的移动网络交际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更为迫切和重要.目前,维吾尔族移动网民在创制移动网络交际使用标准字母上面临诸多困境.这种环境下专门进行调研调查发现使用存在的部分客观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实用性策略,以推动维吾尔族网民更加科学有效地使用移动互联网拉丁维文字符,促进新疆移动互联网络环境安全稳定和人民经济的协调性发展.
其他文献
东巴文字是纳西族东巴文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主要用于《东巴经》的书写,形成一千余种的东巴古籍体系.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1981年成立,开始系统整理翻译抢救东巴古籍文献,1997年起对东巴古籍文献进行信息化处理应用,出版了《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该书获国家图书奖,之后东巴古籍的整理抢救就一直离不开信息化;2012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合作申报成功国家级重大社科项目“世界记忆遗产
一语言和谐及其研究意义在一个共同生活的社会里,不同的语言之间在使用上存在三种基本的语言关系:语言和谐、语言歧视、语言冲突.语言和谐是指不同的语言(包括不同方言)在一个社会里能够和谐共处、互补互利,既不相互排斥或歧视,也不发生冲突.1不同语言在使用中各就各位,协调有序,在和谐中各尽其责,在和谐中发展.语言和谐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1、语言人——和善文明;2、语言体系——规范纯洁;3、语言关系——平等互
以广西壮族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语言能力方面,当代壮族人熟练使用双语(多语),年轻一代的普通话水平日臻熟练.语言使用方面,壮语与普通话、汉语方言有较为明确的功能分配,家庭以母语为主,并且代际差异明显,社会交往以普通话及汉语方言为主.语言态度方面,普通话共同语的地位与作用己深入人心,对年轻一代尤为明显.性别、年龄等因素对语言使用、语言态度有制约作用.
201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帮助苗族创制文字60周年的日子,2016年11月26日在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会员会的倡导下,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了“苗文创制六十周年纪念活动暨学术讨论会”.苗族历史上有没有传统文字,这是一个没有定论的命题.但是,苗族先民是有记事和历算的方式的,川黔滇桂苗族地区流传的牛肋骨刻历算是最典型的代表,有人把苗族使用的牛肋骨刻历算符号与甲骨文并同,称“苗族还在使用甲古
一意义和价值当代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集中反映,是民族文化之遗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遗韵,也是为未来子孙后代了解二十一世纪初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状况而打开的一扇窗户.二体例条目问题课题以某县某民族语言文化调查来命名,所以一般而言,调查范围限制在某县(区、市、旗),但如果该民族支系分布超出一县范围也可到周边距离不远的其他县调查,但其语言和传统文化习俗必须一致.调查条目涵盖文化生活及口头文化各方面,
《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是由红河州人民政府组织编写的哈尼族口传文化译著系列丛书,计划完成搜集整理出版100卷,至今为止出版了40卷.丛书采用哈尼文、国际音标、汉文单词直译、整体意译四对照体律,体裁分诗歌和散文体.本文以该丛书的诗歌体翻译为例,结合自己的翻译体会,对哈尼语口传文化翻译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指出避免类似误译的方法.
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中,到2016年为止,只有中央民族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开办过哈尼文专业.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先后开办过两届哈尼语言文学专业,1985年,开办了第三届.上个世纪90年代,云南民族大学开办过两届.两校共开办了5个班,总人数39人.从2012年起,云南民族大学恢复哈尼语言文学专业招生.现在回顾当年哈尼语言文学专业招生、教学和培养情况,总结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扎话是一种混合语,主要使用群体为西藏自治区察隅县下察隅镇所辖达巴村、巴嘎村、塔玛村、松古村、拉丁村和米奇村的村民.1980年费孝通教授曾在《关于中国民族的识别问题》一文中提到:“另外还有一种人,藏族称他们扎,他们的语言据说是格曼语加藏语,尚未经语言学者的鉴定,有可能是格曼语的底子杂有藏语”.孙宏开教授在《六江流域的民族语言及其系属分类》(《民族学报》1983年第3期)一文中简单扼要地介绍了扎话的情
香格里拉市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通过对当地语言景观调查研究发现:当地以多语景观为主,汉语、藏语、英语在标牌中的使用率位列前三,其他民族语言很少出现.不同区域、类型的标牌在语言选择和布局上差异较大,整体来看,汉语属于当地优势语言,藏语、英语只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具有相对优势.语言政策、旅游开发等因素加速了当地藏语语言景观的兴起,行业定位、预期受众、文化认同等因素则会影响藏语在景观中的实际地位.民族地区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什么?对于这个概念,国内外不同的学者下的定义都有所不同,总的来说,广义的文化,指千百年来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把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