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是对95名中度和重度抑郁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正念训练的干预研究。研究将被试分为三组,分别对应三种正念训练方式,组1接受八周完整正念训练,组2接受八周非正式正念训练,组3接受四周完整正念训练。干预前后分别使用贝克抑郁量表(BDI-Ⅱ)和五因素正念觉知量表(FFMQ)进行测量。三组被试在前测分数上无明显差异,比较被试的前测与后测分数发现,三组被试的抑郁分数均有显著下降(t(15)=14.05,p<0.01;t(18)=12.09,p<0.01;t(19)=5.96,p<0.01),正念总分均有显著提升(t(15)=-4.68,p<0.01;t(18)=-8.26,p<0.01;t(19)=-3.33,p<0.01),证明了本次干预研究的有效性。其中,组2的前后测差异变化最为突出,抑郁降分率达到76.9%,正念总分的提高达到21.82%。研究还发现,在正念水平具体维度分数的变化上,三组存在差异,组3在描述、有觉知地行动、不判断三项的得分有显著提高(t(19)=-2.26,p<0.05;t(19)=-4.01,p<0.01;t(19)=-4.05,p<0.01),在观察、不反应两项的变化不明显(t(19)=-0.87,p>0.05;t(19)=-0.19,p>0.05);而组1和组2在这五个维度的分数均有显著提升。研究讨论了训练时间长短对结果带来的影响,组3的时间安排更为紧凑,这种由于时间限制带来的练习次数不足可能导致了组3在观察、不反应这两个维度上分数提升不显著。研究还讨论了训练内容差异的影响,组2没有进行躯体扫描这项正式训练,却强调使用非正式的训练方式在生活中进行练习,也有更充裕的讨论和分享时间,这可能造成了组2的前后测分数变化最明显。同时,本研究还结合活动设计、被试流失率、出勤率、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和干预效果进行了分析。最终,研究得出结论:三种训练方式均有显著的干预效果,能显著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水平,显著提升正念的整体水平,但在提升具体的正念维度方面仍存在差异,八周训练方式的效果优于四周。综合来讲,八周非正式训练的效果最好,既保证了练习时间、分享时间,又便于被试完成家庭作业,把正念训练运用到生活中,是今后可以考虑应用的一种正念训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