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采用重量损失率和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等指标,首次客观评定了常温下羽毛纤维的耐化学试剂性能.实验表明,羽毛纤维具有非常好的耐酸性,在浓度小于150 ml/l的浓H2SO4溶液中,物理性能基本不受影响;其耐碱性能较差,pH=9的NaOH溶液就会引起羽毛纤维物理性能下降;羽毛纤维对氧化剂非常敏感,0.5 ml/l NaClO溶液就能明显降低羽毛纤维的断裂伸长和强力;200 g/l的NaHSO3在空气中
【机 构】
: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640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州,510700
【出 处】
:
2006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暨IWTO羊毛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重量损失率和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等指标,首次客观评定了常温下羽毛纤维的耐化学试剂性能.实验表明,羽毛纤维具有非常好的耐酸性,在浓度小于150 ml/l的浓H2SO4溶液中,物理性能基本不受影响;其耐碱性能较差,pH=9的NaOH溶液就会引起羽毛纤维物理性能下降;羽毛纤维对氧化剂非常敏感,0.5 ml/l NaClO溶液就能明显降低羽毛纤维的断裂伸长和强力;200 g/l的NaHSO3在空气中不会对羽毛纤维造成明显的损伤.本研究为新兴的羽毛纺织加工,羽毛纱线及其纺织品的制备和标准化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变压器油中气体浓度的预测是在线评估变压器绝缘状态、防止变压器绝缘进一步恶化的有效方法.但常用的预测方法如GM(1,1)模型等在预测时一般只考虑某一个特征参数的发展变化,针对这一缺陷,文章介绍了一种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MGM(1,n),可同时使用多个诊断指标进行预测.在线监测的变压器油中7种气体的预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文中针对现有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进行波测距的不足提出了单端、双端行波测距和常规量测距相结合的综合测距方法.以500kV贵广直流工程为例,说明了行波测距失败的实际情况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验证了上述综合测距方案的可行性,并分析了故障行波波头检测部分、高压直流分压器和高压直流分流器的组成原理.
首次将粒子群与模拟退火混台控制策略运用基于短期负荷预测的变化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为了提高优化策略的收敛性和精确性,在考虑了变压器二次电压、无功分布、日常电容器组投切时间和变压器分接头位置后,建立了带惩罚因子的目标函数.算例仿真证明了该混合控制策略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精确度,节省了计算时间.基于该控制策略开发的变电站电压和无功综合控制系统在三水电网的运行情况,证明了运用该控制策略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本文从电力需求侧管理(简称DSM)模型及其决策交量的数量与性质出发,将众多的DSM措施归结为4个基本类,并提出了综合的DSM决策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柔性负荷优化控制中的一类典型措施--错避峰管理为例,考虑了用户意愿及各种经济性、安全性指标,并对用户的错避峰优先级(PRI)进行综合评估,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错避峰的最优方案.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分析对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为提高现有供配电线路保护中,广泛采用的传统三段式电流保护的选择性与灵敏性,提出了可根据电力系统运行方式、故障类型与供配电线路负荷变化自动在线计算并更新保护整定值的自适应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并与传统三段式电流保护进行了比较.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自适应三段式电流保护可大大扩大保护范围,提高保护的选择性、灵敏性与供配电线路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
采用无功补偿技术除提高电网功率因数外,还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电网电压损失,改善电压质量,减少线损,提高电网输送能力.本文对配电网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进行了介绍,结合运行统计数据对静态和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进行了运行状况分析及技术经济比较,并根据运行实际,提出了配电网无功补偿技术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文章介绍了常州供电公司电力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过程和系统的软硬件体系结构.描述了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系统在城市供用电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出通过开发和应用电力GIS系统是加强和改善城市配电网和供用电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提出将带旁路电感的的三相不接地系统桥式短路故障陷流器中的半控开关器件可控硅,用自关断器件IGCT代替,从而将变流桥路的失控时间,从半个周期缩短到电流信号检测延时,因而可以显著减小直流电抗器的电感量,将占据限流器体积、重量、成本的主要部分的直流电抗器缩小到原来的1/10,从而大大减小了限流器的体积、重量和成本.研究了在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模式下,基于自关断器件的限流器的控制策略.采用PSTM6软件,对
从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说明山羊绒、牦牛毛、骆驼毛、兔毛以及羽毛等特种动物纤维在我国古代纺织品中的应用.山羊绒、牦牛毛、骆驼毛在我国古代纺织品中的利用可追溯至3900年前或更远时期,兔毛织物在唐代一些地区已较多生产,羽毛的纺织使用始自春秋,羽毛织物盛行于唐代,至明清作为局部点缀长盛不衰.分析了特种动物纤维采用的纺织技术及复制明代孔雀羽线的结构和加工工艺.
本文采用非粘胶法的纤维素氨基甲酸酯工艺路线,通过大豆蛋白溶液与纤维素氨基甲酸酯溶液共混纺丝,成功地制得了环境友好型大豆蛋白改性纤维素纤维.利用凯氏定氮法(Kjeldahl)、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仪(TG)和单纤维强力仪等测试手段,对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羊毛和蚕丝进行了机械性能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