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琼东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边缘,是发育在前古近系基底上,于非典型的被动型大陆边缘,经过强烈构造裂陷、拗陷发育起来的陆缘拉张型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是新生代中国东南近海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和油气产区,油气资源较为丰富(蔡佳,2009)。在中国近海5个含气盆地(凹陷)中,琼东南盆地天然气远景最好的两个盆地之一(陈斯忠,2003)。前人(李增学,2010;李胜利,2010;蔡佳,2011;张亚雄,2013;李祥,2014)研究认为琼东南盆地陵水组以海相环境为主,发育无障壁海岸、滨浅海、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通过对岩心的观察及相关资料的分析,本文对YC13-1地区的沉积相特征进行了重新认识。本文综合YC13-1地区两口井的岩心、测井及地化资料,并利用小波变换的手段,对琼东南盆地古近系渐新统陵水组的沉积相特征及沉积演化进行了研究。取得的认识如下:(1)古近系渐新统陵水组为辫状河三角洲和障壁-泻湖沉积,可将陵水组划分为三角洲平原、前缘、障壁、泻湖和潮坪5种亚相类型和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砂坪、泥坪、混合坪等沉积微相,并从岩心、沉积构造、测井曲线、岩相组合等方面详细描述了各亚相和微相特征,总结出了典型岩心—测井—岩相相互对应关系;(2)利用自然伽马的小波变换结果,分别对应变换尺度a=200和a=800,自下而上将陵水组划分为2个中期和8个短期旋回,为区域的地层对比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3)结合地化指标的垂向变化,陵水组中期旋回总体上表现为一个海进过程,自下而上逐渐变为还原环境,离岸距离也逐渐变远,期间伴有短期和小规模海退,沉积环境相应地由三角洲平原过渡为三角洲前缘并向障壁沙坝-泻湖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