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也随之不断变化和发展,并逐步建立起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办学的新格局。教育体制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民办高校的出现,部分缓解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培养了大批国家急需的各类人才,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国家对社会力量办学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十六字方针,经过了二十年来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已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这无疑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和发展空间。为鼓励和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并于2004年4月1日正式出台了该法的“实施细则”。该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民办教育已步入规范、稳步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近7万所,其中国家承认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民办普通高校249所,不具备颁发学历证书资格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近1300所。民办高校的兴起与迅速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民办高校随着其自身规模的扩大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特别是公办高等学校通过近八年的超常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教育面向国际市场开放,国际教育机构正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渗透到中国的教育市场,民办高校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在这样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增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的竞争力,取得可持续健康发展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在上述背景下,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民办高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所具有的作用、与公办高校相比较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办学特色、如何在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规范民办高校的办学行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