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是水稻生产和消费大国。2019年种植面积达到2969万公顷,产量为2.09亿吨。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种植基地,2019年黑龙江省栽培面积为381万公顷,产量2773.5万吨,占全国产量13%,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合理密植是保障水稻高产重要措施。氮代谢是作物体内关键的基础代谢途径之一,对维持代谢途径和生理功能具有至关重要作用。本试验以龙稻18号(LD18)和松粳22号(SJ2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水稻生产和消费大国。2019年种植面积达到2969万公顷,产量为2.09亿吨。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种植基地,2019年黑龙江省栽培面积为381万公顷,产量2773.5万吨,占全国产量13%,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合理密植是保障水稻高产重要措施。氮代谢是作物体内关键的基础代谢途径之一,对维持代谢途径和生理功能具有至关重要作用。本试验以龙稻18号(LD18)和松粳22号(SJ22)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插秧密度,分别为G1:30.00cm×20.00cm(16.67万穴/公顷),G2:30.00cm×16.67 cm(20.00万穴/公顷),G3:30.00cm×13.33cm(25.06万穴/公顷),G4:30.00cm×10.00cm(33.33万穴/公顷),G5:30.00cm×6.67cm(49.98万穴/公顷),研究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根系形态及活力,功能叶片及强弱势粒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各器官氮素积累、转运、分配,氮素形态,籽粒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不同插秧密度下寒地粳稻功能叶片及强弱势粒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揭示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根系形态及活力的调控效应,丰富水稻氮代谢生理基础,旨在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随生育进程推进,两品种根长密度、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根系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均于抽穗期达到最大值。随插秧密度的增大,LD18根长密度、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在G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SJ22在G4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抽穗期-灌浆期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根平均直径和根系活力随插秧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分蘖期-抽穗期两品种G1和G2处理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抽穗期LD18 G1处理根平均直径显著高于其它处理;SJ22 G1与G2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G1与G2处理差异不显著。2.根系和叶片NR、GS、GOGAT、GPT、GOT及GDH活性均于抽穗期达到最大值。随插秧密度的增加,LD18和SJ22拔节期-灌浆期根系和叶片氮代谢关键酶(除GDH外)分别在G3和G4处理下活性最高,两品种在G3和G4插秧密度下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两品种根系和叶片GDH活性随插秧密度增加而升高,抽穗期G5处理叶片GDH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抽穗期G4和G5处理间根系GDH活性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他处理。LD18灌浆期G5处理根系和叶片GDH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SJ22G4和G5处理间GDH活性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3.随生育进程推进,籽粒NR、GS、GOGAT、GPT、GOT及GDH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花后21d强势粒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取得最大值,28d弱势粒取得最大值。随插秧密度增加,花后14-28d LD18在G3处理强、弱势粒NR、GS、GOGAT、GPT和GOT活性取得最大值,SJ22在G4处理取得最大值,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随插秧密度增加,两品种籽粒GDH活性呈上升趋势,花后14-28d两品种籽粒G4和G5处理GDH活性显著显著高于其它处理。4.随插秧密度增加,水稻强、弱势粒蛋白质含量降低。花后7-14d两品种G1处理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四个处理。5.随生育进程的推进,两品种根系、叶片和茎鞘硝态氮及铵态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抽穗期取得最大值。随插秧密度升高,叶片、茎鞘和籽粒硝态氮及铵态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LD18 G3处理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处理含量最高,SJ22 G4处理最高,拔节期-灌浆期两品种G3和G4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两品种根系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呈降低趋势,拔节期-成熟期G1和G3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6.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水稻根系、叶片和茎鞘氮素积累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随插秧密度的增加,LD18 G3处理根系、叶片和茎鞘氮素积累量取得最大值,SJ22 G4处理取得最大值。抽穗期两品种G3和G4处理根系、茎鞘和叶片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成熟期LD18 G3处理,SJ22 G4处理籽粒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随插秧密度增加,水稻营养器官氮素输出率、氮转运贡献率呈上升的趋势,两品种G5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7.LD18在G3处理产量最高,最适插秧密度为30.00cm×13.33cm(25.06万穴/公顷);SJ22在G4处理产量最高,最适插秧密度为30.00cm×10.00cm(33.33万穴/公顷)。
其他文献
大豆灰斑病最早发于日本,之后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其发病后会对大豆的产量以及品质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绝收。黑龙江省作为大豆的主要产区,由于气候的原因,大豆灰斑病在黑龙江省极易发生,目前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是选育具有抗性的大豆品种。本研究前期对黑龙江省的大豆品种进行筛选,选择对灰斑病抗性表现稳定的大豆品种共277份,组成关联分析的作图群体作为研究材料。对与灰斑病相关的5个表型性状进行鉴定,对其鉴定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PON1)、细胞色素P4501A1酶(CYP1A1)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与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相关性。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42例为研究组,同期我院产科住院的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46例为对照组。另外,选取我院产科住院的足月无胎膜早破孕产妇50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
抗生素污染已经成为土壤主要污染源之一。玉米是世界总产第一的作物,具有食用、饲用与工业价值。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畜牧业与制药业发达的城市,企业污水排放对哈尔滨城市河流及农业土壤造成的抗生素污染不容忽视。为了探究土壤中典型抗生素对玉米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以龙垦10号为材料,选择生产上普遍使用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TC)以及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ciprofloxac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豆消费量日益增加,2020年我国大豆消费总量达到11991万t,其中进口量为10031万t,大豆自给率严重不足,提高大豆产量、保证有效供给是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种植密度是提升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但密植会增加大豆倒伏的风险。大豆茎秆形态和生理特征是决定倒伏的关键因素,在大豆植株生长过程中,节间细胞生长及激素含量
盐碱土养分贫瘠,尤其磷在土壤中易被固定,导致有效性降低。因此,提高盐碱土磷利用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苏打盐碱土为研究对象,进行水稻盆栽试验,选择生物炭木醋液为改良剂,试验包括未加生物炭木醋液(CK)、生物炭0.6 t/hm~2(BC)、木醋液0.6 t/hm~2(WV1)、木醋液1.2 t/hm~2(WV2)、木醋液1.8 t/hm~2(WV3)、生物炭0.6t/hm~2与木醋液0.
冻融循环是寒区农田作物生境调控的重要途径和必经过程,冻融循环中伴随着土壤能量传递转化、水分相变迁移以及溶质分解扩散等复杂性过程。随着黑土资源开发强度的加大及保护耕作措施的缺失,致使土壤侵蚀流失现象加剧、土壤养分供给失衡,对黑土区粮食产能安全及绿色可持续发展产生威胁。此种背景下,如何通过干预调控,有效发挥冻融过程在漫长的冬季中对作物生境的修整作用,缓解春季涝渍灾害及黑土养分流失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影
田间杂草严重影响大豆产量,我国目前主要采取化学除草,使用不同剂量化学除草剂会使大豆植株遭受不同程度药害,该现象在常规大豆中不可恢复,但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不受药害影响。因此发展推广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并选用配套栽培技术,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大豆品质势在必行。目前窄行密植是提高大豆单产主要的栽培技术,通过降低行距,增加株距,合理密度,配套耐密植品种,实现增产增收。本试验选用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品系(中联
种薯在马铃薯生产中非常重要,种薯质量直接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原原种是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基础,目前主要以基质栽培为主。以椰糠为基质生产马铃薯原原种,具有薯型好、产量高、环保又可以重复利用等优点而被广泛关注,优化不同马铃薯品种椰糠基质栽培技术,为原原种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对于促进种薯绿色高效栽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东农312、东农314、东农317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基质配比,采用四因
大豆是我国五大粮食作物之一,提供了优质的植物蛋白质和植物油,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耗国,但我国大豆产量却没有显著增加甚至出现环比下降的情况。因此,通过合理的措施及途径提高大豆的产量势在必行。在生产中使用肥料是作物高产优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合理的施肥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以往研究来看,大部分种植区对农作物偏施或多施单质肥料,不仅浪费了肥料,增加了成本,导致某些元素的缺乏,
甜菜(Beta vulgaris L.)是我国主要的制糖原料,经济价值高,但遗传基础狭窄,难以保持优良种性,限制了自身育种工程的发展。组织培养技术作为基因工程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使甜菜快速繁殖,保存原有基因型,有利于获得大量优良甜菜纯合系,也是建立遗传转化体系的关键步骤。XDH是嘌呤代谢途径的限速酶,Bv XDH基因由测序及转录组分析得到,可参与调控甜菜对盐碱胁迫的响应,与尿囊素形成相关。因此优化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