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尤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发展迅猛,对于居民理财投资需求和企业融资需求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时,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逐渐多样化:期限错配、刚性兑付、资金池运作等问题目益显著。在此背景下,我国银保监会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规范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和未来发展方向。
本论文的研究重点主要通过我国某商业银行(以下简称“Y银行”)理财产品近7年的数据分析,通过计算、归类、多元回归等研究方法,分析其理财产品通过期限错配、“资金池-资产池”运作、不同资金渠道占比、不同产品收益类型占比、不同资产类型投资占比等运作模式,对整个理财产品体系的运行稳定性影响,并对我国未来理财产品的风险规避和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利用Y银行理财产品2013年至2019年6月的周度近196万组理财产品发行情况与资产投资配置情况的微观数据,全面分析了理财产品运作模式对其产品体系的稳定性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第一,期限错配的运作模式会显著降低Y银行理财产品整个体系的运行稳定性(理财产品期限错配程度每上升1%,其运行稳定性会降低5.9235个百分点,该结果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同时,期限错配的运作模式会显著降低其资本比率,但却可以提升其理财产品的资产收益率。其中,区分渠道而言,零售渠道理财产品的期限错配运作模式对Y银行整个理财产品体系的运行稳定性影响最小,资产收益率影响水平最高。区分理财产品期限而言,中期理财产品的期限错配对于Y银行理财产品体系的运行稳定性影响最小,资产收益率影响水平也最高。第二,区分不同渠道的期限利差,对Y银行发行理财产品体系的运行稳定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除企金渠道理财产品以外,Y银行理财产品均通过提高期限利差显著提升其产品体系的运行稳定性。且可以推测,“资金池-资产池”的运作模式,并不会对Y银行理财产品体系的运行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同样不会使得Y银行理财产品进入庞氏结构,相反,Y银行理财产品可以通过提高期限利差的方式来提升其产品体系的运行稳定性能力。第三、区分Y银行不同渠道理财产品占比、不同收益类型理财产品占比和不同底层资产投资占比等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以上几种运作模式均会对理财产品的运行稳定性产生影响,其中,发行零售渠道理财产品、非保本收益率型理财产品、净值型理财产品、非标准化资产投资等运作方式,均显著提升Y银行理财产品体系的运行稳定性、资本比率和资产收益率水平。
同时,经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债收益率(30Y)和回购定盘利率(FR001)的走势对Y银行理财产品的稳定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中债收益率(30Y)的上升可以显著提升Y银行理财产品体系的运行稳定性,而回购定盘利率(FR001)的提升则显著降低Y银行理财产品体系的运行稳定性。另外,本外币存放量累计量对于Y银行理财产品的运行稳定性、资本比率大多数呈现显著负相关,对于资产收益率大多数呈现显著正相关。而货币供应量(M2)和新增贷款累计量对于Y银行理财产品的运行稳定性及资产收益率、资本比率的影响呈显著相关但不稳定状态。Shibor(1m-20day)均值对Y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运行稳定性影响呈现不同状态。
上述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有较强的数据支撑,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本论文根据对Y银行理财产品的实证分析,对其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提出谨慎期限错配、合理规划期限利差运作模式、提高零售渠道理财产品的规模占比、合理运作净值型理财产品等建议,并结合目前我国理财产品发展情况和转型所遇到的问题,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运作模式提出个人见解,对于未来我国理财产品的转型和发展提出“构建健全的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债券市场发展、培育高效信贷资产流转市场、适当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等方面给出个人意见。
本论文的研究重点主要通过我国某商业银行(以下简称“Y银行”)理财产品近7年的数据分析,通过计算、归类、多元回归等研究方法,分析其理财产品通过期限错配、“资金池-资产池”运作、不同资金渠道占比、不同产品收益类型占比、不同资产类型投资占比等运作模式,对整个理财产品体系的运行稳定性影响,并对我国未来理财产品的风险规避和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利用Y银行理财产品2013年至2019年6月的周度近196万组理财产品发行情况与资产投资配置情况的微观数据,全面分析了理财产品运作模式对其产品体系的稳定性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第一,期限错配的运作模式会显著降低Y银行理财产品整个体系的运行稳定性(理财产品期限错配程度每上升1%,其运行稳定性会降低5.9235个百分点,该结果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同时,期限错配的运作模式会显著降低其资本比率,但却可以提升其理财产品的资产收益率。其中,区分渠道而言,零售渠道理财产品的期限错配运作模式对Y银行整个理财产品体系的运行稳定性影响最小,资产收益率影响水平最高。区分理财产品期限而言,中期理财产品的期限错配对于Y银行理财产品体系的运行稳定性影响最小,资产收益率影响水平也最高。第二,区分不同渠道的期限利差,对Y银行发行理财产品体系的运行稳定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除企金渠道理财产品以外,Y银行理财产品均通过提高期限利差显著提升其产品体系的运行稳定性。且可以推测,“资金池-资产池”的运作模式,并不会对Y银行理财产品体系的运行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同样不会使得Y银行理财产品进入庞氏结构,相反,Y银行理财产品可以通过提高期限利差的方式来提升其产品体系的运行稳定性能力。第三、区分Y银行不同渠道理财产品占比、不同收益类型理财产品占比和不同底层资产投资占比等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以上几种运作模式均会对理财产品的运行稳定性产生影响,其中,发行零售渠道理财产品、非保本收益率型理财产品、净值型理财产品、非标准化资产投资等运作方式,均显著提升Y银行理财产品体系的运行稳定性、资本比率和资产收益率水平。
同时,经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债收益率(30Y)和回购定盘利率(FR001)的走势对Y银行理财产品的稳定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中债收益率(30Y)的上升可以显著提升Y银行理财产品体系的运行稳定性,而回购定盘利率(FR001)的提升则显著降低Y银行理财产品体系的运行稳定性。另外,本外币存放量累计量对于Y银行理财产品的运行稳定性、资本比率大多数呈现显著负相关,对于资产收益率大多数呈现显著正相关。而货币供应量(M2)和新增贷款累计量对于Y银行理财产品的运行稳定性及资产收益率、资本比率的影响呈显著相关但不稳定状态。Shibor(1m-20day)均值对Y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运行稳定性影响呈现不同状态。
上述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有较强的数据支撑,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本论文根据对Y银行理财产品的实证分析,对其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提出谨慎期限错配、合理规划期限利差运作模式、提高零售渠道理财产品的规模占比、合理运作净值型理财产品等建议,并结合目前我国理财产品发展情况和转型所遇到的问题,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运作模式提出个人见解,对于未来我国理财产品的转型和发展提出“构建健全的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债券市场发展、培育高效信贷资产流转市场、适当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等方面给出个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