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流人工湿地对中水深度净化处理及池塘藻类去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yt20070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工程技术,近几十年发展迅速,其系统独特的净化污水的效果不断被人们认识,具有高效节能、投资低、运行管理费用少等特点,目前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营养化水体修复、工业废水处理、面源污染和暴雨径流控制等方面。基质和植物作为人工湿地的两大组成部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发现目前利用人工湿地对中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后回用于水产养殖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鉴于此,本试验把经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即中水),引入不同基质配比和不同湿地植物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系统,从防止湿地堵塞,提高氮磷去除效果出发,重点研究了垂直流人工湿地构建中,不同基质配比和湿地植物种类对中水深度净化的影响,并对5月至9月份人工湿地对池塘养殖废水中藻类的去除效果做了研究分析。其研究结果和主要结论如下:1、以粗炉渣、石灰石、卵石、煤矸石和碎石、粗砂作为基质材料,按不同配比分成4组,构建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小试系统,以经过二级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作为湿地进水,结果显示4组出水氨氮、磷、pH、溶解氧浓度显著降低,亚硝酸盐浓度显著升高(P<0.05)。其中,氨氮含量由进水的5.34mg/L分别降为0.95mg/L、1.60mg/L、0.83mg/L、1.04mg/L,第1组对氨氮去除效果最好,第2组去除效果较差;4组出水亚硝酸盐平均含量为0.59mg/L、0.44mg/L、0.44mg/L、0.57mg/L,都高于进水组的0.06mg/L;磷含量从进水的1.14mg/L降至0.05mg/L、0.06mg/L、0.11mg/L、0.07mg/L,第1、2、4组对磷去除效果相近,第3组效果最差。试验出水养殖的红鲫、长尾鲫鱼和孔雀鱼,其成活率都达到94%以上;孔雀鱼能正常繁殖,且幼鱼的成活率达到83%以上。2、以芦苇、美人蕉和薄荷为植被构建潜流人工湿地植物床,研究这3种植物对中水氮磷和COD的净化功能,结果显示芦苇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最高可达到85.43%,芦苇和美人蕉对硝酸盐的平均去除率都大于薄荷和对照组,对总氮的去除率表现为芦苇(76.30%)>美人蕉(76.19%)>薄荷(61.60%)>对照组(46.99%)。薄荷对总磷和活性磷的平均去除率为51.11%和71.89%,是3个试验组效果最好的,其次是美人蕉和芦苇,对照组效果最差。3组植物对COD的去除效果相近,都大于对照组,其中美人蕉组最高,可达到77.76%。3、以池塘养鱼废水为进水,引入三级垂直流人工湿地,研究人工湿地对藻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藻类总体的去除效果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7月份人工湿地对藻类的总体去除效果最好,可达到89.61%。湿地对蓝藻的去除率为76.92%-93.77%,对绿藻的去除率为77.50%~89.81%,对硅藻的去除率为83.40%-92.33%。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53%、83.32%和87.53%。这表明湿地对藻类的去除效果为硅藻>蓝藻>绿藻。
其他文献
生物材料表面微结构的调控对其理化性能、组织细胞的粘附、增殖与分化以及所载药物的可控释放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具有特定微观形貌或者图案化结构的生物材料因其独特的
本实验将双螺杆挤压技术应用到了人参制品的加工中,分别对白参、传统红参和不同挤压条件下的双螺杆挤压人参制品的还原糖、氨基态氮、褐变度和色度等理化指标及抗氧化活性进
面对当今森林资源的匮乏以及木材的高度消耗量,制材前,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对原木的密度和含水率进行无损检测,对于节约用材以及合理取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应
随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影子银行开始引起越来越多的担忧,很多人认为影子银行对于此次危机的产生和发展负有一定的责任。近几年,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不断变大,已经成为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必要从系统的角度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将所学知识主动融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并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之
皮肤科对全反式维生素A的研究始于60年代,因其不稳定和不良反应,研究转向了其代谢产物-全反式维A酸.随着化妆品工业的发展,目前生产出了稳定的外用维生素A.临床实验证实,它可
为了利用有限的技术和经费提高中小型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本文提出基于SaaS模式进行信息化建设。在介绍SaaS模式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采用该模式进行中小型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
电导相关流量测井仪主要用于井下油水两相流含水率和流量的测量。文章对电导式相关流量传感器的不同流量、不同含水率下的上、下游两路流体流动噪声信号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不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Sergey Vasilyevich Rachmaninov,1873——1943)是俄国浪漫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不仅继承了俄罗斯前辈作曲家们作曲技法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