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短视频的行政规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st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网络短视频行业的迅速发展,伴随着电商、文学、音乐、游戏等产业与短视频领域的渐进融合,短视频市场也迎来了“短视频+”的行业新生态,移动端应用市场的短视频平台数量急剧增长,截止到2019年8月份,网络短视频的网民受众群体约占全国网民总量的85%以上。但与之相伴而来的,是网络短视频市场呈现出的一系列不规范和违法犯罪行为,为此我国行政机关采取了专项整治如“约谈”、“平台下架”等一系列“净网”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应当认识到,与网络短视频领域相关的行政规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规制内容、规制程序等方面都还存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间。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我国网络短视频的兴起背景、类型特点以及目前行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来指出对其进行行政规制的正当性,其次通过梳理我国目前对短视频行政规制的现状,举例论证并深入剖析当前我国网络短视频领域行政规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如规范主体权力分散、规制范围宽泛、监督体系不健全,最后针对我国网络短视频领域行政规制的这些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厘定规制主体的职责和权限、以行政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制范围、优化行政规制的手段、推动行政规制程序设置完善、健全网络短视频监督体系等,使网络短视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和挑战时,行政规制能够充分发挥在网络短视频行业健康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基层政府是提供中国基础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主体,长期存在着财力和事权不对等的问题。2001年“以县为主”的县域财政统筹制度实行之后,基础教育的负责主体变成了县级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提出,“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基础教育
学位
自从2001年人们首次实现单个独立的阿秒(1 as=10~(-18) s)脉冲以来,阿秒脉冲作为超快光学最前沿的内容,在近20年的时间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人们在电子运动的自然时间尺度中观测量子世界的基本动力学过程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手段,并开启了阿秒科学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覆盖了原子、分子、凝聚态物理、化学、生物等诸多学科的不同研究需求。随着飞秒激光驱动器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阿秒脉冲不仅脉冲宽度突破
传统犯罪的网络异化使得共犯的内部结构发生了改变。从司法实践来看,主要表现为组织犯、教唆犯、帮助犯之间的界限混同和预备行为、不作为行为的性质变异。这些变化导致传统共犯认定方法在适用时产生了诸多问题,包括“违法连带”理论下的入罪难题、难以认定主观的“共同故意”以及主从犯的认定问题等。因此,需要我们针对网络共同犯罪的特征提出合理的认定方法。即使网络共同犯罪与传统共同犯罪在犯罪形态上表现出不同特征,但究其
互联网移动支付技术的创新赋予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支付宝为代表的新型支付手段改变了传统的实体货币、票据的交易模式,实现了交易主体的跨时空交易,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纸质货币的犯罪率,缩小了传统财产犯罪的犯罪空间。同时,传统侵财犯罪的场域也随之改变,逐渐从现实物理空间转移到虚拟的网络空间。犯罪场域的转变也给相关财产犯罪的刑法定性带来挑战和难题,无论是理论界对行为定性的“众说纷纭”还是实务界对
挪用公款罪的量刑问题是笔者近年来在工作中多次遭遇的疑难问题,司法工作者们对于挪用公款犯罪的数额计算、挪用公款次数的评价意义、挪用公款后退还行为的量刑影响等问题均存在较大的认识分歧,并且各自均可以提出相当的理由来证明自身认识的合理性,相互无法在现有的立法、司法框架内形成较为统一的适用标准,对于案件办理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本文围绕我国挪用公款罪适用障碍、原因及改善建议展开。一是通过案例分析,阐述
审判活动司法化是现代法治和司法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本文就是在当今经济高度发展,家事案件与普通民事案件差异越来越大的大背景下,来探讨家事审判制度的完善机制。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完善相关的法律,构建我国完备的家事审判制度。  全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阐述了家事审判制度的概念,指出家事审判制度是指国家设立的司法审判机关,根据婚姻家庭关系的特点,以维护婚姻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目的。同时,提出了家事审判制
学位
司法实践中判决理由的表达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司法权威的树立和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作为改善判决理由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确立判决理由表达路径刻不容缓。而当代中国判决理由的表达路径,以形式化思维为主旋律,实质化思维为协奏曲最为适合。文章共分三部分进行论证,试图回答判决理由表达路径在中国的形成及确立问题。第一部分,从顺应判决理由表达路径的演进规律、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实现多元法律观的互动三个层面论证了当
学位
法律过程学派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成为美国的主要法学流派。美国在二战后经济繁荣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新的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化,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利益矛盾尖锐。法律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调控手段,不仅要解决各种社会纠纷,更重要的应该是保障社会秩序的有序进行。但是,在纳粹政治和极权主义兴起的社会环境中,法律现实主义的理论已无法满足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美国法理学界亟需一种法学理论以摆脱合法性危机
学位
清末修律时,旧文化所孕育的法律体系逐渐解体重构,西方近代刑事法律思想大规模地向中国输入。与此同时,“杀伤罪”于1907年的《刑律草案》中首次出现。在急剧的法律变革下,“杀伤罪”从章节条目的设计到具体条文的考究都引发了巨大争议。由现有研究成果可知,“杀伤罪”的入律经过、原因、立法考量与实施效果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杀伤罪”入律的原因,主要在于冈田朝太郎和沈家本这两位修律的主持者都秉持着“会通
学位
调查权作为监察委员会的三大权能之一,是监察委员会履行国家监察职能的重要保障。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调查权,监察委员会调查权是一种全新权力类型。作为集“党纪政纪刑事”为一体的高度集成性权力,监察委员会调查权的规范运行不仅关乎监察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更关乎每一位被调查人的切身权益。对于这一全新权力类型,在实践未取得充分的经验前,理论上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谨防其运行在法治轨道之外。  本文通过对监察委员会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