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磁性材料在处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备受关注。本文通过使用溶胶-凝胶自燃烧的制备方法制备了镍镁钴和镍铜钴铁氧体纳米颗粒,为磁性材料开辟了众多新用途,由于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低介电常数和高磁损耗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生物医学领域的磁共振成像中的造影剂,电力电子中的磁数据存储,天线和高速数字磁带、催化剂、磁性液体和微波吸收器等。此外,因为它们成本低,工艺简单,稳定性高,因此深受科学领域科研人员的青睐。铁氧体磁性材料的磁性能和结构会因退火条件,前驱体pH值等外界因素而变化,也会受到制备样品的粒子间距,粒径的影响。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通过溶胶-凝胶自燃烧的方法制备了Ni-Mg-Co和Ni-Cu-Co铁氧体纳米颗粒,分析并研究了其结构和磁性能。以下为主要的三部分工作:1.使用溶胶-凝胶自燃烧法的制备方法,制备了化学成分为Ni0.2Cu0.1Co0.7Fe2-xCexO4(x=0.0,0.025,0.05,0.075和0.1)纳米铁氧体粉末,烧结温度为950℃。各种技术特征皆表明,所有的样品均为尖晶石结构。观察到铁氧体纳米粒子呈球形和立方形。当Ce3+离子的掺杂含量为x=0.025时,样品的磁性最好,同时具有最大的方形度(Mr/Ms)和矫顽力矩形度(S*)。实验数据表明少量的Ce3+离子掺杂可以改善样品的磁性能。2.使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了Ni0.2MgxCo0.8-xFe2O4纳米晶体。未掺杂和Mg取代的Ni-Co铁氧体的结构和磁性得到了系统地研究。通过XRD分析确认合成的样品,以形成具有在48和50 nm之间的晶体的单相立方尖晶石结构。晶格常数与镁离子浓度成反比关系。FTIR光谱的结果表明形成了尖晶石结构。样品中的球形立方微晶结构在TEM图像显示出来。EDX分析证实合成的铁氧体为纯相结构。室温下的Ms和Mr都随Mg2+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同时,矫顽力随着Mg2+离子浓度的增加从1032.16 Oe减小到378.50 Oe。这也表明Mg取代的Ni-Co纳米铁氧体是具有低磁性的多铁材料。立方尖晶石结构样品具有良好的结晶度和磁稳定性也通过dM/dH的峰高在Hm处增加得以表明。3.通过溶胶-凝胶自燃烧方法制备出Ni0.2Mg0.2Co0.6Fe2O4铁氧体纳米粒子。S5-S10样品是通过不同的烧结温度退火方法制备的。采用XRD、FTIR、SEM和VSM等技术研究了样品的结构和磁性。XRD分析证实所有样品均为立方尖晶石结构。用Scheler方程计算样品的粒径为51 nm-135 nm。退火温度从500°C上升到1000°C,六个样品的峰强度增大,样品的结晶度和粒径明显增大,Hc减小,Ms、Mr和Mr/Ms先增加后减少。与其他样品相比,退火温度为800°C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59.03 emu/g),剩余磁化强度(30.65 emu/g)和矩形度(0.519)最高。dM/dH在Hm处增加的峰高表明立方尖晶石结构的样品具有良好的结晶度和磁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