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其中,“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建设“乡风文明”的新农村,这就要求在广大农村要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重建农村精神家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但在当前我国部分农村,宗教势力发展迅速,很多农民成为宗教信徒。宗教已经对农民的自身的生产、生活和农村社会的政治秩序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农村地区的宗教信仰问题业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虽然我国法律保护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群众也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如何使农村的宗教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相适宜,如何正确看待宗教信仰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何如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宗教观,防止被一些别有用心者利用等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论文以豫西地区农民信仰人数及影响力最大的基督教为研究对象,选择作者比较熟悉的X村为调查对象,以X村基督教的传播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细致描述了基督教在X村的发展状况,获得了农村地区宗教信仰的第一手资料,并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了基督教在X村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着农民在信仰基督教以后,其宗教信仰对乡村社会秩序、乡村文化、个人及家庭的影响展开论述。最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的了宗教的功能,以及如何正确理解新形势下基督教信仰的长期性及作用。由于我国的宗教政策和农民自身观念的影响,宗教信仰在我国农村地区仍会长期存在。因此,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就要正确认识宗教的社会作用,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知识水平,积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提防个别别有用心者利用宗教的合法外衣进行宗教渗透,也要防止迷信思想和邪教在农村社会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