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性共情是共情过程的重要特征性因素,其中“共情性关注”和“自身痛苦”通常被认为是情感性共情的两个基本成分。以往研究由于多测量其中一个特质成分来单独预测状态性情感性共情,从而造成研究结果的混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情感性共情的新的双分型分类方法的有效性,并对不同双分型个体的状态性情绪、认知、行为特点以及对共情训练的敏感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和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五个研究来完成。研究一首先在护理专业大学生中修订了人际反应指数(IRI)问卷,根据IRI中的“共情性关注”和“自身痛苦”分量表的情况,将被试分为高关注.高痛苦(冲突型)、高关注.低痛苦(稳定型)、低关注-高痛苦(回避型)以及低关注.低痛苦(隔离型)四种情感性共情类型组;并比较这种双分型方法与单分型方法区分认知性共情能力的差异。研究二采用跨样本研究的方法,使用问卷调查和想象共情情境启动范式,应用职业倦怠量表(MBI)和自编状态性人际反应问卷,考察了这种双分型方法在区分护士群体的状态性情绪、助人行为以及职业倦怠等方面的有效性;研究三采用了视觉共情情境启动范式,通过让被试观看真实人物情绪录像的方法,应用自我-他人融合性量表、状态性隋绪词问卷,考察了不同双分型个体共情过程中的状态性情绪特征及认知卷入程度的差异;研究四采用实验法控制了不同的自我.他人卷入水平,通过让被试观看真实人物情绪录像,并主观上保持不同的卷入程度,随后完成数字判断转换任务的方法,考察了在不同卷入性观点采择条件下,不同双分型个体在共情过程中的转换能力方面的认知特征;研究五采用卷入性观点采择认知练习的方式,考察了不同双分型个体对认知训练方式的敏感性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护理专业大学生和护士样本中,四种情感性共情类型分布比较均衡,每型所占比例在20-31%之间;2)较单分型方法,此双分型法能够更敏感地区分认知共情能力。3)在想象共情情境中,不同双分型个体在状态性情绪和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稳定型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关注性情绪反应、助人意愿,护士群体中此型保持低水平的职业倦怠;回避型表现出较低的情绪反应、助人意愿,护士群体中此型个体有较高的职业倦怠。4)在视觉共情情境中,不同双分型的状态性情绪和认知特征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冲突型的情绪反应最强烈而有波动,自我-他人认知卷入程度最高;而稳定型和隔离型的情绪平静,卷入程度也较低。在中性情绪条件下,只有稳定型个体的认知转换能力显著下降。5)卷入性认知训练后,回避型个体在卷入性认知训练后的思维流畅性有上升的趋势,相对于其他三组,表现出较高的训练敏感性。总体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双分型方法在考察共情过程中的情绪、认知以及行为差异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其中稳定型个体的各项特征更符合护理职业需求;而回避型个体对卷入性认知训练更为敏感。本研究在理论上提出了情感性共情的特质性双分型假说,进一步澄清了情感性共情的核心概念,在应用方面对医护职业人群进行共情能力的筛查和培养有较强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