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喀斯特地区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我国西南地区是全球喀斯特集中分布的三大片区之一——东亚片区的中心,近几十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衍生出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安全。近年来,对此问题的研究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远不能满足需求。本文以位于贵州中部的猫跳河喀斯特流域为对象,以1973年的MSS和1990年、2002年的TM等卫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RS-GIS-GPS集成技术,研究了该地区在过去三十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过程、驱动机制,运用CLUE-S模型模拟、预测了该流域在不同目标情景模式下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并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猫跳河流域过去三十年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以及未来不同情景模式下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生态效应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⑴在过去三十年间,猫跳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比较剧烈的变化。从数量上来看,1973~1990年,变化幅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旱地>灌木林>水田>裸岩地>其他林地>有林地>灌草地>农村居民点>交通工矿用地>水域>城镇用地;1990~2002年则为旱地>灌草地>有林地>水田>裸岩地>农村居民点>灌木林>水域>交通工矿用地>城镇用地>其他林地。⑵各地类的变化方向和强度存在较大差异。1973年至2002年,耕地总量经历了先增后减的变化。其中水田先减后增,旱地先增后减。有林地处于持续增加之中。灌木林和其他林地在70、80年代经历了较大幅度减少,1990年后,两者变动均不大。灌草地总量在1973~1990年间变化不大,但转入和转出比较频繁,进入90年代后,灌草地显著增加。有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裸岩地在70、80年代期间发生了显著的扩张,进入90年代后逐渐缩减。⑶猫跳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丘原区和峡谷区之间、丘原区和峡谷区内部不同人类干扰强度地区之间。代表不同自然、人文地域背景的红枫湖镇、羊昌乡、龙场镇以及谷堡乡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方向和幅度方面互不相同,在猫跳河流域这样一个面积不大的区域,不同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异质性比较明显。⑷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造成的,气候变化、人口变化、经济发展、农业技术进步、富裕程度、市场与物价、燃料结构、制度与体制、政策法规等因素的变化驱动着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⑸CLUE-S模型能对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较好的模拟和预测。单纯的生态安全目标下林地、灌草地等地类显著增加,裸岩地和耕地大幅减少。单纯的食物安全目标下灌草地会减少,石漠化土地出现明显扩张。经济发展目标下建设用地快速扩张,优质良田会被大量挤占。综合发展模式比较全面地考虑到了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以及粮食安全等需要,土地利用变化比较合理。⑹70、80年代,猫跳河流域的景观趋于破碎化,拼块的复杂程度和多样性降低,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指数从3626.58降到3343.47,这一期间的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