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者权益纠纷诉讼机制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cyqi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社会的这一大背景下,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消费者,而每个人在进行消费活动时,都有可能与生产经营者之间发生消费者权益纠纷,所以当前我国消费者权益纠纷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消费者权益纠纷发生的普遍性,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安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所以迫切需要一个完善的纠纷处理机制。我国现行的且最有效的消费者权益纠纷处理机制是诉讼制度。但鉴于消费者权益纠纷具有一般民事纠纷所不具有的特殊性,所以诉讼制度在解决消费者权益纠纷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诸如我国现有的消费者权益纠纷诉讼机制对受到侵害的消费者而言,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广大消费者无法运用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缺乏相应的救济机制;诉讼机制和非诉机制在解决消费者权益纠纷方面无法达到和谐共促的作用。而这些问题的产生缘由,除了消费者权益纠纷诉讼机制自身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外,消费者法律意识的淡薄、非诉机制不能与其有效衔接、实体法制度不能充分配合也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要完善我国的消费者权益纠纷诉讼机制,不仅要从该制度本身着手,即在改良我国现行消费者个人诉讼制度和消费者群体诉讼制度的同时,构建一种适合我国发展的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并对这三种制度的运行进行立法上的协调,以重构我国的消费者权益纠纷诉讼机制;还有必要对我国消费者权益纠纷非诉解决机制和相关的实体法进行适当的改革,增强其与消费者权益纠纷诉讼机制之间的衔接性,以求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为我国消费者权益的维护和社会的和谐安定发挥自己应有的效用。
其他文献
教唆犯中止是刑法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唆犯中止既与单独犯罪的中止不同,又区别于共同犯罪中实行犯、帮助犯的中止,情况可见复杂。教唆犯中止的成立条件之所以区别于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公民社会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的一大理论热点。公民社会的兴起、城市化的加速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社会现实。由于公民社会首先形
近几年,众多高官引咎辞职,在我国引发了一股行政问责的热潮。热现象需要冷思考。一项制度的建构是在对其理论内涵与践行外延的深度解析和规范基础上的,惟此才能走出建构初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不断扩大,与此相对应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融入城市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派生性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处于中小学阶段的进城务
民事连带责任制度是一个实体和程序紧密结合的问题,连带责任的实体法规定是静态的权利义务分配,而连带责任的司法裁判则是静态的、字面上的权利义务实现的动态过程。然而,长
1787年宪法开启了美国宪政的历史,成为美国的立国之本,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焕发着生生不息的活力。耶鲁法学院的阿克曼教授以美国宪法史上三次关键的宪法改革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