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公共英语是高职教育的必修课程。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是培养出英语能力兼职业能力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学大纲实现的载体,也是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面对市场上大量的职业英语教材,对于职业学校来说,选择出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工作需求的合适教材并不是容易的。《新职业英语—职业综合英语Ⅰ》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英语是高职教育的必修课程。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是培养出英语能力兼职业能力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学大纲实现的载体,也是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面对市场上大量的职业英语教材,对于职业学校来说,选择出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工作需求的合适教材并不是容易的。《新职业英语—职业综合英语Ⅰ》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由外研社于2015年2月出版。笔者所在的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在使用了其他英语教材后选择了该教材。研究该教材是否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第一,在外部评价、内部评价和总体评价中,该教材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第二,该教材是否能满足学生和求职者的需求?该教材能满足学生和求职者的哪些需求?基于Mc Donough&Shaw的教材评估理论,从外部评价、内部评价和总体评价对该教材进行分析。旨在探究该教材的外部设计、辅助资源、教材内容和语言能力。此外,基于Hutchinson&Waters的需求分析理论,笔者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求职者的目标需求进行分析。为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有效,笔者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大一互联网金融专业120名学生和40名该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6名学生和2名教师进行了访谈,对《新职业英语—职业综合英语Ⅰ》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第一,该教材图文并茂,职业话题多样,辅助材料实用性强;知识难度循序渐进,能培养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及职场实际运用能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阅读材料过时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第二,该教材能满足学生和求职者的需求;该立体化教材不仅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也提高其职业综合素质和职场竞争力。基于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结果,针对教材的问题,作者建议学校教师和教材编撰者应该以学生需求为基础,在教学上和教材编写上做出相应改进。
其他文献
智能制造是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发达国家纷纷开始部署“再工业化”战略,促使智能技术与制造业实现深度融合,以达成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发展智能制造技术的第一个十年战略规被提出,国家希望通过发展智能制造技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将与科技的进步与技术革新相伴而行,它在各方面极大提升了人类的认知水平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所体现出来的强大能力甚至在某些方面
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人工智能概念的首次提出,到20世纪以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60余年来,人工智能经过多次迅猛的技术变革后,已深入影响到与人类社会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影视艺术创作领域。影视艺术创作被称为糅杂了多项艺术元素的第七艺术,它具有着比前六大艺术更为复杂的创作环节。它是时间与空间的融合、视觉与听觉的融合,更是逼真与虚拟的融合。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媒时代,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传播的时效性,促进了人类社会共建共享人类教育的丰硕成果。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扩散到社会各个领域,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时代变革。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突破了时空壁垒,革新了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对教育公平的实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成都石室中学祥云网络教育为个案研究对象,深入探究信息技术对西部高中教育公平的影响。主要结合
科技扶贫旨在通过开发、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和科学管理方法,提高贫困地区生产力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和贫困地区社会变迁。自1986年始,我国面对广大农村地区生产技术落后、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科技基础薄弱等状况,出台并开始实施科技扶贫战略。实践证明,科技扶贫带来的革新是我国扶贫事业从救济式转变为内生式的标志和方式,如果从技术转移的角度进行把握
技术哲学是一门二级学科,属于哲学的第八大分支,它是对技术的内涵、外延、发展规律以及其作用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诞生于19世纪末期的德国,随后美国、日本、英国等其他国家也相继开始对技术哲学领域进行深入探讨。我国技术哲学领域研究基于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国情,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在其演进过程中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生态路径。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围绕着我国技术哲学的生态
随着生态问题的加剧和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出现了“生态转向”,生态诗学、生态女性主义、生态翻译学、生态语言学等新兴交叉学科应运而生。生态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在构建现实过程中对人与人、人与其他物种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影响。随着生物多样性锐减,研究话语对动物及人与动物关系的表征成为了生态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之一。生态语言学家认为动物在话语中被构建的方式体现并影响着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在及物性系
自1996年Culpeper提出“不礼貌”概念以来,言语不礼貌研究开始引起Bousfield,Austin,Mills等学者的关注。在不礼貌分类的研究中,中国学者杨子、李元胜把不礼貌分为策略型不礼貌和非策略型不礼貌。其中策略型不礼貌及其定义和实现方式未受到充分关注。对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的策略型不礼貌的分析很少,喜剧文本的更是鲜有提及。不同于非策略型不礼貌,策略型不礼貌强调说话者有意识、有目的、有
面对一直以来层出不穷的环境事件,尽管人类对所处危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全球各国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摆脱环境困境,但不可否认的是,环境问题依然严重,人类与自然之间尖锐冲突的产生原因仍值得人们用心反思。作为英国生态学领域的伟大学者,乔纳森·休斯目睹了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恶果和自然的报复,在全面分析马克思、马尔库塞以及科恩等诸多学者关于人类需要和人类同自然之间关系看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人境关系的认识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科学技术的助力,都更需要增强创新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根本源泉。文科人才是我国人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文科人才的科技创新活力势在必行。因此,加强文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成为新时代下高等教育的新挑战。本文第一部分论述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并进行STS教育理论与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课堂的教学手段已不再局限于口头语言,而是全方位融合了声音、图像、动作、色彩等多个符号系统。因此,国内外学者开始把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用到教学领域。在英语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由于语言学知识对学生而言较为抽象难懂,因此教师的课堂讲解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研究语言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开展多模态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国家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