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研究羚羊角粉对戊四唑致痫大鼠惊厥行为的影响
2.初步探讨羚羊角粉对戊四唑致痫大鼠的抗痫机制
方法:
选取清洁级Wistar大鼠,采用戊四唑慢性点燃癫痫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六组:正常组、模型组、丙戊酸钠组、羚羊角粉低剂量组、羚羊角粉中剂量组、羚羊角粉高剂量组。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为对照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丙戊酸钠组灌服丙戊酸钠(120mg/Kg.d)口服液;羚羊角低剂量组灌服配制而成的羚羊角粉(1.1g/Kg.d)药液;羚羊角中剂量组灌服配制而成羚羊角粉(2.7g/Kg.d)药液;羚羊角高剂量组灌服配制而成的羚羊角粉(5.4g/Kg.d)药液;持续灌药28天。停止灌服后,腹腔注射28mg/kg戊四唑溶液观察大鼠并记录惊厥级别、惊厥潜伏期、强直-阵挛潜伏期。取致痫大鼠海马组织,液相荧光-色谱法检测海马组织Glu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NR1蛋白含量,Real-timePCR检测NR1mRNA含量,光镜下进行海马结构形态学观察,透射电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初步探讨羚羊角粉的抗痫机制。
结果:
1.羚羊角粉低剂量组、羚羊角粉中剂量组、羚羊角粉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惊厥级别均未降低;羚羊角粉低剂量组、羚羊角粉高剂量组、VPA组较模型组的惊厥潜伏期均有延长趋势,无统计学差异(P>0.05);羚羊角粉低剂量组、羚羊角粉中剂量组、羚羊角粉高剂量组、VPA组较模型组的强直阵挛潜伏期均有延长趋势,无统计学差异(P>0.05)。
2.(1)海马Glu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Glu水平明显升高(P<0.01),提示惊厥后兴奋性神经递质Glu水平增高。与模型组相比,VPA组、羚羊角粉低剂量组、羚羊角粉中剂量组、羚羊角粉高剂量组Glu水平显著降低(P<0.01),提示以上治疗均可以不同程度降低惊厥后Glu水平。与VPA组相比,羚羊角粉高剂量组Glu水平升高(P<0.05)。
(2)NR1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R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提示惊厥后NR1蛋白表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VPA组、羚羊角粉中剂量组、羚羊角粉高剂量组NR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羚羊角低组NR1蛋白表达水平有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VPA组相比,羚羊角粉低剂量组、羚羊角粉中剂量组、羚羊角粉高剂量组NR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
(3)NR1mRNA表达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R1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提示惊厥后NR1mRNA表达增高。与模型组相比,羚羊角粉低剂量组、羚羊角粉中剂量组、羚羊角粉高剂量组NR1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VPA组NR1mRNA表达水平无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VPA组比较,羚羊角粉低剂量组、羚羊角粉中剂量组、羚羊角粉高组NR1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
(4)海马形态结构观察:模型组较正常组出现了明显的病变,表现为椎体细胞层次减少,细胞排列稀疏、紊乱,细胞核出现固缩、红染,呈不规则形,核仁不明显,未见胶质细胞增生。各治疗组较模型组病变减轻,羚羊角粉低剂量组较VPA组、羚羊角粉中剂量组、羚羊角粉高剂量组病变程度轻,VPA组较羚羊角粉高剂量组病变程度轻,羚羊角粉高剂量组较羚羊角粉中剂量组病变程度轻。。
(5)海马CA3区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模型组较正常组出现了明显的病变,表现为组织结构疏松明显,神经元细胞核不规则,出现固缩;内质网数量明显减少,可见扩张呈囊性的内质网;线粒体排列疏松,部分肿胀,线粒体嵴消失,呈空泡状;突触结构不完整。VPA组、羚羊角粉低剂量组、羚羊角粉中剂量组、羚羊角粉高剂量组较模型组病变改善。羚羊角低剂量组与VPA组病变程度相当,羚羊角中剂量组与羚羊角高剂量组病变程度相当,羚羊角粉低剂量组和VPA组较羚羊角粉中剂量组和羚羊角粉高剂量组病变程度重。
结论:
羚羊角粉具有延长戊四唑致痫大鼠惊厥潜伏期和强直阵挛潜伏期的作用趋势,其抗痫机制可能与羚羊角粉通过减少大鼠海马兴奋性神经递质Glu的大量释放,降低NMDA受体介导的神经元异常兴奋,减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有关。
1.研究羚羊角粉对戊四唑致痫大鼠惊厥行为的影响
2.初步探讨羚羊角粉对戊四唑致痫大鼠的抗痫机制
方法:
选取清洁级Wistar大鼠,采用戊四唑慢性点燃癫痫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六组:正常组、模型组、丙戊酸钠组、羚羊角粉低剂量组、羚羊角粉中剂量组、羚羊角粉高剂量组。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为对照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丙戊酸钠组灌服丙戊酸钠(120mg/Kg.d)口服液;羚羊角低剂量组灌服配制而成的羚羊角粉(1.1g/Kg.d)药液;羚羊角中剂量组灌服配制而成羚羊角粉(2.7g/Kg.d)药液;羚羊角高剂量组灌服配制而成的羚羊角粉(5.4g/Kg.d)药液;持续灌药28天。停止灌服后,腹腔注射28mg/kg戊四唑溶液观察大鼠并记录惊厥级别、惊厥潜伏期、强直-阵挛潜伏期。取致痫大鼠海马组织,液相荧光-色谱法检测海马组织Glu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NR1蛋白含量,Real-timePCR检测NR1mRNA含量,光镜下进行海马结构形态学观察,透射电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初步探讨羚羊角粉的抗痫机制。
结果:
1.羚羊角粉低剂量组、羚羊角粉中剂量组、羚羊角粉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惊厥级别均未降低;羚羊角粉低剂量组、羚羊角粉高剂量组、VPA组较模型组的惊厥潜伏期均有延长趋势,无统计学差异(P>0.05);羚羊角粉低剂量组、羚羊角粉中剂量组、羚羊角粉高剂量组、VPA组较模型组的强直阵挛潜伏期均有延长趋势,无统计学差异(P>0.05)。
2.(1)海马Glu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Glu水平明显升高(P<0.01),提示惊厥后兴奋性神经递质Glu水平增高。与模型组相比,VPA组、羚羊角粉低剂量组、羚羊角粉中剂量组、羚羊角粉高剂量组Glu水平显著降低(P<0.01),提示以上治疗均可以不同程度降低惊厥后Glu水平。与VPA组相比,羚羊角粉高剂量组Glu水平升高(P<0.05)。
(2)NR1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R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提示惊厥后NR1蛋白表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VPA组、羚羊角粉中剂量组、羚羊角粉高剂量组NR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羚羊角低组NR1蛋白表达水平有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VPA组相比,羚羊角粉低剂量组、羚羊角粉中剂量组、羚羊角粉高剂量组NR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
(3)NR1mRNA表达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R1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提示惊厥后NR1mRNA表达增高。与模型组相比,羚羊角粉低剂量组、羚羊角粉中剂量组、羚羊角粉高剂量组NR1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VPA组NR1mRNA表达水平无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VPA组比较,羚羊角粉低剂量组、羚羊角粉中剂量组、羚羊角粉高组NR1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
(4)海马形态结构观察:模型组较正常组出现了明显的病变,表现为椎体细胞层次减少,细胞排列稀疏、紊乱,细胞核出现固缩、红染,呈不规则形,核仁不明显,未见胶质细胞增生。各治疗组较模型组病变减轻,羚羊角粉低剂量组较VPA组、羚羊角粉中剂量组、羚羊角粉高剂量组病变程度轻,VPA组较羚羊角粉高剂量组病变程度轻,羚羊角粉高剂量组较羚羊角粉中剂量组病变程度轻。。
(5)海马CA3区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模型组较正常组出现了明显的病变,表现为组织结构疏松明显,神经元细胞核不规则,出现固缩;内质网数量明显减少,可见扩张呈囊性的内质网;线粒体排列疏松,部分肿胀,线粒体嵴消失,呈空泡状;突触结构不完整。VPA组、羚羊角粉低剂量组、羚羊角粉中剂量组、羚羊角粉高剂量组较模型组病变改善。羚羊角低剂量组与VPA组病变程度相当,羚羊角中剂量组与羚羊角高剂量组病变程度相当,羚羊角粉低剂量组和VPA组较羚羊角粉中剂量组和羚羊角粉高剂量组病变程度重。
结论:
羚羊角粉具有延长戊四唑致痫大鼠惊厥潜伏期和强直阵挛潜伏期的作用趋势,其抗痫机制可能与羚羊角粉通过减少大鼠海马兴奋性神经递质Glu的大量释放,降低NMDA受体介导的神经元异常兴奋,减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