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文学、美国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形成、确立和发展,这一重要过程伴随着美国民族身份的建立、认同和民族意识的产生。要了解这一过程,沃尔特·惠特曼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他的身上最集中地体现了美国当时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的心理状态,一种后来被称之为”19世纪的美国精神”的东西——一种张扬的个性,一种置传统于不顾的叛逆精神,同时亦有一种接近天真的乐观情绪。作为诗人,他热情讴歌美国精神,通过文学作品努力建构自己民族的民族身份,自觉承担起民族歌手的角色,同时以第一人称”我”歌唱美国精神,竭力在诗歌中塑造一个典型的美国人的形象,完成自我身份的建构。
本文尝试运用心理学的内投射理论,分析惠特曼进行民族身份和自我身份双重建构的机制和原因。论文首先回顾了惠特曼的生平,尤其是其早年生活经历,发现家庭的落魄、动荡不安的童年、正规教育的缺失、从事不同行业的失败经历,使其对自己的个人身份产生了深深的焦虑。这种痛苦的个人身份的探索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产生了一个奇妙的融合。惠特曼所处的时期美国社会也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革:西进运动下疆域的扩展,展现了美国发展的无限可能;城市化不断推进,工业化加速发展;南北战争以冲突性方式解决了未来发展方向上的争议。
伴随着国家的兴盛,美国人寻求美国摆脱欧洲文化影响,建构独特的民族性与民族文化。以爱默生为代表的超验主义提倡发现自我、解放个性,崇尚直觉,自由表达,给惠特曼以很大的启发。加上家族传统的影响,让他找到了完成个人身份建构的途径——那就是通过建构一个伟大的美利坚民族,而将自己建构成这个伟大民族其中骄傲的一份子,进而肯定其自我价值。这一双重建构正符合了心理学的内投射的原理——种自我抵御的心理机制,意指主体将其他客体所具有的优秀的品质特性放置于该主体的自我之中,使主体自我在整个过程中得以丰富优化。内投射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为:1)客体的形象;2)主体自我与客体的互动融合;3)对客体形象和主体形象的积极粉饰。
在内投射心理机制的影响之下,惠特曼通过诗歌创作,主要是《草叶集》的创作,将美国建构成一个拥有平等、博爱的民主国家—所有肤色的人民和平相处的自由国度,同时,亦是一个拥有不断扩展的疆土的幅员辽阔的泱泱大国,工业极度发展,科学迅速进步。在建构了美利坚民族的伟大形象的同时,他自己,美国歌者—沃尔特·惠特曼通过”歌唱自己”,将自己与这个伟大的民族融合在一起,”他身体的每一个原子”都”根源于这片伟大的土地”,他就是这个伟大民族的一部分,完成了诗人的自我建构。
综上所述,通过对惠特曼的文学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以及对惠特曼本人生存经历的研究及对作品本身的深刻剖析,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诗人文学创作的最终动机以及所产生的社会文化影响。正是在这种内投射心理机制的影响下,惠特曼通过诗歌等文学形式完成了美利坚民族身份和自我身份的双重建构。这一共振在美国文学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刻的社会影响。这一发现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剖析了惠特曼的文学创作,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惠特曼作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