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区居民在线消费行为特征及空间影响因素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shine1116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信息通讯技术高速发展下,以在线消费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持续迅猛发力,成为撬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之一,也推动城市零售空间布局的重组。目前,学界针对在线消费的研究内容从网上购物逐步扩展为在线消费行为与意愿,从在线消费行为本身延伸至其空间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层次从区域逐步细化到个体研究。然而,由于研究视角和方法的不同,在线消费行为特征及其空间差异在测度与结论等方面呈现较大差异,技术、空间等要素对居民在线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与机制有待进一步的实证论证。以珠三角地区居民在线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综合使用调查问卷、POI兴趣点、夜间灯光影像、微博文本等多源数据,通过构建空间差异指数测度移动信息通讯技术发展下居民在线消费行为特征及空间差异。进一步考虑居民个体及区县空间两个层次的影响因素,使用多层线性模型探讨居民个体社会经济属性、实体购物行为特征、居民数字接入能力等个体层次的因素,以及地区空间经济活力、交通可达性、快递物流配送水平、零售店铺空间分布等区县空间层次的因素对居民在线消费的综合影响。研究结论如下:珠三角地区居民在线消费行为特征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珠三角地区居民在线消费经验较为丰富,居民购买搜索型商品的频率高于体验型商品;珠三角各城市的居民在线消费金额及使用经验整体呈现由城市中心区到乡村递减的态势,而在线消费使用时长则呈现城市外围地区高于中心城区的态势;鉴于居民在线消费行为特征的复杂性,区县尺度的在线消费行为特征的空间差异表现为“超大城市区高-特大城市区及大城市区低型”、“超大城市区低-特大城市区及大城市区高型”、“超大城市区-特大城市区-大城市区均值分布型”三种模式。进一步探究珠三角地区居民在线消费行为特征的影响因素:第一,高学历、高收入、在线消费经验丰富、能够熟练使用各类消费软件的群体在线消费水平更高,而实体消费水平较高、购物出行耗时较短的群体在线消费水平较低;第二,空间经济活力越高的地区居民在线消费水平越高,快递物流配送及交通运输水平能显著提升居民在线消费的积极性。提供在线服务的新零售店铺密度越高,居民在线消费积极性越高,而传统零售店铺空间布局对在线消费影响较为复杂,随店铺密度升高表现为“提升-抑制-提升”;第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提升居民受教育水平对居民在线消费产生间接正向影响;而快递物流配送水平通过提升居民数字接入能力对在线消费产生间接正向影响。进而提出针对新零售以及传统零售空间的布局优化策略。本研究有助于诠释移动信息通讯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零售空间与居民在线消费行为的关系,能更好地为城市零售空间的布局规划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快速城市化带来了更快的生活节奏、更大的精神压力,导致社会焦虑情绪增强,精神疾病频发。于是,人们开始探索借助“恢复性环境”缓解压力、恢复心理健康。声景作为重要的环境要素,对环境恢复质量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时代发展,古典园林已由私家园林演变为向大众开放的城市绿地,但其声景恢复性尚未得到足够关注。本研究针对岭南四大名园,首先,通过客观声级测量及主观听音记录,确定现存岭南园林的声景特征;之后,对游客进行问卷
学位
作为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六大参数之一,相对湿度不仅关系到人体舒适与否,还关系到建筑运行能耗的高低,相对湿度的合理设置对于平衡能耗与当地人群的舒适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已有大量关于湿度对人体热舒适影响的研究,指出偏热温度下相对湿度对于人体热舒适的不利影响,但这些研究大多关注于热感觉等心理热反应,忽略了人体与湿度相关的主观感受,如湿感觉、湿可接受度等心理湿反应,这些感受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体对室内环境的
学位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力度加大,深圳的轨道建设在2001-2022年间迎来了高速发展。由于考虑建设成本及场地因素,深圳有不少线路采用高架轨道。深圳高架轻轨沿线区域一方面因交通便利增加了大量人流,另一方面因土地资源的紧缺催生了不少高层以及超高层住宅。而高架轻轨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噪声比地面道路噪声强度更强,传播范围更广,对线路两侧的声环境影响更严重;且高架轻轨噪声的噪声成分以中低频为主,其传播有自身的特
学位
快速城市化进程给公众健康带来严峻挑战,城市空间对城镇居民的健康促进成为学界的关注重点。一方面,国家政府提出了全面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愿景,健康治理模式由被动健康向主动健康转变;另一方面,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也对相应的城市空间提出要求。已有研究在建成环境对健身活动行为的影响从不同空间尺度展开,但较少结合街道层面的人口特征展开进一步研究,缺乏对基层实行主动健康治理形成指导建议。为探究促进街道主动健康治
学位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文章分析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科学内涵和其建设的五个基本点,指出强化基础条件建设、公共服务便民、人居环境改善、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有效治理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五个关键领域;在研究谋划、统筹推进、政策下沉、发动群众上下功夫,确保乡村建设不走偏不变样、各项举措落细落实落到位等是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着力点。根据上述内容,提出
期刊
在增量向存量发展转变时期,复杂的存量条件使城市更新面临更多的挑战:部分项目在建设中未能尊重所在的存量环境,造成地区风貌被破坏;另一方面在“保护风貌”的舆论压力下,部分地区正常的拆改诉求被搁置——因此加强对城市形态的发展管控、形成具有公信力的管控手段极具重要性。而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详细规划是针对地块建设强度和用途管控的实施依据,是土地利用和开发行为的最直接管控工具,因此在存量发展时期,详细规划应针
学位
资源枯竭型城市曾为我国工业体系建立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目前呈现出主体资源殆尽、经济结构失衡、生态破坏严重、失业人口增多等问题,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推动该类城市转型升级、走出困境成为现实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起来,其兴衰与工业密不可分,新增工业用地作为工业升级和空间重构的重要载体,科学认知其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方向与路径,从
学位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城市环境问题突出,人居环境水平下降。住区室外活动场地作为居民日常活动的重要空间,是满足居民对健康生活需求的住区重要组成部分。居民对室外活动空间的舒适性需求使得住区室外活动场地的布局规划研究受到重视。研究基于不同年龄段居民活动行为下的住区室外活动场地环境指标,可为科学合理布局室外活动场地提供量化依据,研究基于量化指标的场地布局评价方法,可为住区整体规划提供指导性建议。本文首先调研
学位
快速城镇化带来空间和人口的增长,也出现了交通拥堵、住宅空置等问题,这些问题体现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降低了城市结构的稳定。越来越多研究利用人群集聚来理解城市背后错综复杂的秩序,如何在“以人为本”趋势下从人的视角探究空间影响机制、促进人群集聚、塑造活力空间,是引导城市健康发展重要方向。大数据为人群研究提供了新视野,广州加快“老城市新活力”,打造活力全球城市,为中心城区带来新机遇。当前研究鲜有考虑人群分
学位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物理学对于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以及相关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从中学到大学,物理的学习是分阶段进行的,不同阶段间的衔接不仅关系到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更直接影响学生个人今后的发展。实际上,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教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由于高中物理教学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