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1月《三体》英译本在美国出版发行,一经发行便在美国科幻界引起巨大反响,入围2014年度“星云奖”提名名单,并于次年斩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实现了亚洲科幻文学零的突破。《三体》能够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除了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文学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其译者,美籍华人科幻作家兼翻译家刘宇昆。作为人类语言的一个有机组成成分,俗语由劳动人民所创造,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色彩,是民族语言的结晶。俗语不仅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渗透至各类文学作品中,本文所选取的科幻小说《三体》也不例外。《三体》中俗语的运用对文章表现力的增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增强了情节的生动性,拉近了科幻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使其描写更能为读者所接受,为《三体》的精彩纷呈贡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翻阅《三体》英译本时,我们可以发现,译者的许多翻译策略及方法都能在功能对等理论中找到解释。功能对等理论主张意义优先于形式,强调读者反应,追求译语受众产生与源语受众相同或类似的反应,也就是说,译文能否被读者理解和接受应作为评价翻译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从而影响了译者对具体翻译策略的选择。因此,本文以《三体》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出现的俗语进行穷尽性统计,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尽可能全面的探讨有关俗语的翻译策略问题。通过分析,本文发现:译者刘宇昆对《三体》中一系列俗语的翻译与功能对等所提倡的要求十分契合。《三体》中共出现320则俗语,可以分为五大类:成语、俚语、谚语、格言和歇后语。刘宇昆对《三体》中俗语的翻译主要采用了异化及归化两大策略,据统计,采用异化策略的达到118处,而归化策略的使用则多达202处。其中,异化策略采用的翻译方法包括逐字翻译、直译、加注;归化采用的翻译方法包括意译、释义、借用、仿译、改译、创译法。在所有的翻译方法中,刘宇昆最倾向意译(43.75%),即选择译语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传达源语的内涵意义,使译语读者与源语读者拥有相似的阅读体验,从而实现“功能对等”的目的。同时,直译法的选择也较为频繁(33.75%),在不妨碍原文意思的传达时尽可能原汁原味的保留原文俗语的形式以促进文化的传播。此外,考虑到语境等因素,译者也灵活使用了仿译(3.13%)、改译(0.63%)、创译(0.63%)、逐字翻译(1.88%)、以及加注(1.25%)等翻译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篇章对等,亦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由此可见,刘宇昆对意译等归化策略的偏爱符合功能对等中的“读者反应”思想所提出的要求,以准确传达源语意义为归依,而其侧重意义但不放弃形式的翻译原则也为译者选择直译、加注等异化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撑。因此,在俗语的翻译中,翻译策略和具体方法的选择并无优劣之分,只要有助于译语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和感知,有助于源语意义的准确传达,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归化异化可兼容并蓄。但译者应视情况调整归化异化的比重,以实现源语意义与文化在译语中最贴切与自然的对等,因此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翻译策略的取舍问题提供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