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性金融是国家或国家联合体通过建立具有国家信用的金融机构,为特定需求者提供中长期融资,同时以建设市场和健全制度的方式,推动市场主体和自身业务的发展,进而实现政府目标的一种金融形式(陈元,2010)。开发性金融是为实现国家战略而发展出来的一系列金融方法,其基本特征区别于财政性的拨款、减让性融资支持,是其完全运用市场化的方法来实现国家战略。开发性金融的核心是将国家信用与市场机制有机整合,依托政府信用,有效降低成本、支持发展的同时,逆周期调节、防控金融风险。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二战以后的发展浪潮、20世纪80-90年代伴随全球化的机构转型、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的再次关注。目前正处于第三阶段,主要是缘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开发性金融在应对危机中的逆周期调节以及刺激经济复苏等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作用,因而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目前国内外关于开发性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性金融自身财务状况以及开发功能两个角度,在理论成果上要远少于商业性金融。并且国内关于开发性金融的理论研究还落后于国内开发性金融的实践。中国正处在从中等收入国家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的时期,开发性金融的边际效应会更加显著。因此,以中国开发性金融实践和中国经济为样本,分析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机理及路径,实证检验中国开发性金融的作用和功能,探讨中国开发性金融的经验和挑战,研究优化和发展路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开发性金融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等不同金融形态的异同,从市场失灵、经济发展、制度变迁等三个角度阐释了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从完善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增长、逆周期调节、产业结构升级等维度剖析了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机理。并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经济为样本,对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开发性金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优化发展路径。
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导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从开发性金融的概念、理论基础、开发性金融与经济增长、开发性金融与逆周期调节、开发性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述评。第三章通过发展历程和案例研究对中国开发性金融的代表机构国家开发银行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层次的定性分析。第四章阐述了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机理,重点从开发性金融弥补金融体系不足和促进经济增长、逆周期调节、产业结构升级等三条作用路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全面总结了我国开发性金融的实践成果和实践经验。第五章是实证研究,主要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经济为样本,从开发性金融的三条作用路径出发,通过计量回归模型等方法验证了第四章的分析结论。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国家开发银行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正向贡献,在平抑我国经济波动方面具有显著的逆周期调节作用。第六章是研究成果与展望,阐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探讨了中国开发性金融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和政策建议,并对论文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的展望。
论文在总结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成功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明确了开发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及商业性金融的核心边界。本文利用笔者20年开发性金融的实践经验,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开发性金融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释了开发性金融的内涵及特征,总结提炼出开发性金融的三种属性,即战略必要性、财务可平衡性和业务与机构的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从类型、功能、发展历程、实践效果等不同维度对国内外开发性金融发展进行了概括总结,并从市场失灵、经济发展、制度变迁三个角度深入论证了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核心边界及存在的必要性。
第二,从开发性金融在促进经济增长、实施逆周期调节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三个视角系统阐释了开发性金融的作用于经济的路径与传导机制,为开发性金融在调控经济运行中提供理论基础。一是在Solow经济增长模型中嵌入开发性金融支持,探讨其通过融资为经济建设提供大额、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更重要的是它通过经济-财政-金融-经济的资金循环,将国家信用金融化,放大了财政资金效应,提升了经济获取金融资源的能力,也提升了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效果;二是实施逆周期调节。表现为开发性金融在经济衰退期通过向市场补充流动性和向特定领域增加投资等方式,避免危机进一步加剧,刺激经济走向复苏,开发性金融在逆周期调节中,显著地表现出主动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三大特征。三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主要通过直接向特定产业提供大额长期资金实现规模效应、通过信息溢出引导商业性金融支持、通过信用建设强化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风控机制等方式。
第三,利用开发性金融的行业省际分布等独特微观数据,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经济为样本,对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一是以2000年-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开发性金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总量和质量方面的作用,结果显示开发性金融对二者均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并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的贡献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趋势,即越是市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其对开发性金融的需求就越大,开发性金融发挥的作用也越强。二是以国家开发银行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各省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例为自变量,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对照,分析开发性金融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独特作用,填补了现有文献关于开发性金融结构的研究空白。三是在现有文献尚未对开发性金融领域进行贷款损失计提与信贷逆周期调节的研究空白上,以国家开发银行为研究对象,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逆周期调节相关领域的研究缺失。四是以2002年-2015年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经济结构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分析开发性金融对不同产业的促进作用,进而分析开发性金融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作用。
论文只是关于开发性金融作用机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开发性金融的功能边界、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等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作用机理也会发生相应的调整。笔者将持续关注国家金融和经济改革动态,并结合开发性金融的改革和实践,继续深入研究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机理,不断探讨开发性金融的优化和发展对策,为开发性金融更好地履行使命、服务国家战略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
目前国内外关于开发性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性金融自身财务状况以及开发功能两个角度,在理论成果上要远少于商业性金融。并且国内关于开发性金融的理论研究还落后于国内开发性金融的实践。中国正处在从中等收入国家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的时期,开发性金融的边际效应会更加显著。因此,以中国开发性金融实践和中国经济为样本,分析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机理及路径,实证检验中国开发性金融的作用和功能,探讨中国开发性金融的经验和挑战,研究优化和发展路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开发性金融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等不同金融形态的异同,从市场失灵、经济发展、制度变迁等三个角度阐释了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从完善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增长、逆周期调节、产业结构升级等维度剖析了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机理。并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经济为样本,对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开发性金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优化发展路径。
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导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从开发性金融的概念、理论基础、开发性金融与经济增长、开发性金融与逆周期调节、开发性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述评。第三章通过发展历程和案例研究对中国开发性金融的代表机构国家开发银行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层次的定性分析。第四章阐述了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机理,重点从开发性金融弥补金融体系不足和促进经济增长、逆周期调节、产业结构升级等三条作用路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全面总结了我国开发性金融的实践成果和实践经验。第五章是实证研究,主要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经济为样本,从开发性金融的三条作用路径出发,通过计量回归模型等方法验证了第四章的分析结论。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国家开发银行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正向贡献,在平抑我国经济波动方面具有显著的逆周期调节作用。第六章是研究成果与展望,阐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探讨了中国开发性金融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和政策建议,并对论文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的展望。
论文在总结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成功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明确了开发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及商业性金融的核心边界。本文利用笔者20年开发性金融的实践经验,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开发性金融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释了开发性金融的内涵及特征,总结提炼出开发性金融的三种属性,即战略必要性、财务可平衡性和业务与机构的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从类型、功能、发展历程、实践效果等不同维度对国内外开发性金融发展进行了概括总结,并从市场失灵、经济发展、制度变迁三个角度深入论证了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核心边界及存在的必要性。
第二,从开发性金融在促进经济增长、实施逆周期调节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三个视角系统阐释了开发性金融的作用于经济的路径与传导机制,为开发性金融在调控经济运行中提供理论基础。一是在Solow经济增长模型中嵌入开发性金融支持,探讨其通过融资为经济建设提供大额、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更重要的是它通过经济-财政-金融-经济的资金循环,将国家信用金融化,放大了财政资金效应,提升了经济获取金融资源的能力,也提升了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效果;二是实施逆周期调节。表现为开发性金融在经济衰退期通过向市场补充流动性和向特定领域增加投资等方式,避免危机进一步加剧,刺激经济走向复苏,开发性金融在逆周期调节中,显著地表现出主动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三大特征。三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主要通过直接向特定产业提供大额长期资金实现规模效应、通过信息溢出引导商业性金融支持、通过信用建设强化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风控机制等方式。
第三,利用开发性金融的行业省际分布等独特微观数据,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经济为样本,对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一是以2000年-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开发性金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总量和质量方面的作用,结果显示开发性金融对二者均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并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的贡献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趋势,即越是市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其对开发性金融的需求就越大,开发性金融发挥的作用也越强。二是以国家开发银行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各省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例为自变量,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对照,分析开发性金融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独特作用,填补了现有文献关于开发性金融结构的研究空白。三是在现有文献尚未对开发性金融领域进行贷款损失计提与信贷逆周期调节的研究空白上,以国家开发银行为研究对象,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逆周期调节相关领域的研究缺失。四是以2002年-2015年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经济结构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分析开发性金融对不同产业的促进作用,进而分析开发性金融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作用。
论文只是关于开发性金融作用机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开发性金融的功能边界、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等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作用机理也会发生相应的调整。笔者将持续关注国家金融和经济改革动态,并结合开发性金融的改革和实践,继续深入研究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机理,不断探讨开发性金融的优化和发展对策,为开发性金融更好地履行使命、服务国家战略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