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代赋汇》(以下简称《赋汇》)是清代康熙年间的官修总集,共一百八十四卷,由陈元龙奉敕纂修。作为一部大型的赋的总集,其主要成就是汇辑了自战国宋玉以来的大量赋作,至今仍是赋学研究中必备的基本资料书。然而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仍有若干问题还有待深入。《赋汇》所收唐赋文献甚富,据统计,多达一千五百零九篇。因而本文在考察《赋汇》的编纂情况及其与其他文献的相互关系时,主要以书中的唐赋文献为对象,力图在对文献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梳理过程中,揭示编者的编纂理念和文献的价值。本文第一章为历代唐赋文献著录和流传情况考论。在对《赋汇》进行考察之前,对宋代、金元时期、明代和清初时期唐赋文献在历代书目中的记载条目进行了整理,反映了唐代赋家作品的流传和存佚情况,并探寻《赋汇》收录唐赋文献的资料来源。书目文献选择的有史志目录、官修书目和私家书目,如《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四库全书总目》等,共涉及十四种。第二章为《赋汇》的编纂情况和编纂特色。第一节,对《赋汇》编者和编纂情况进行简要介绍;之后探讨编者“力求全备”的编纂理念,证明此种文本形态的成因。第二节,探讨了《赋汇》的分类来源。《赋汇》中的三十八类是以题材为分类标准的,这一做法在总集类中比较典型。文中先从分类的源头(即《汉书·艺文志》)着手,进而探究其对梁萧统《文选》在分类法则上的继承关系。第三节通过与古今不同文体观念的比较,探讨了《赋汇》与同类著作在收赋过程中所秉承的文体观的情况。第三章为《赋汇》与《文苑英华》(以下简称《英华》)所收唐赋之比较。文中详细比较了源于《英华》的唐赋与《英华》原书在类目、篇目和文字上的异同,从《赋汇》对《英华》的承袭和变易中再现编者的编纂理念和编纂路径。全章以“类目比较”、“篇目比较”和“文本比较”为脉络,对其中异同之处进行一一阐释。第四章为《赋汇》所收唐赋来源考。《赋汇》将《英华》所收唐赋几近全收(漏一首残篇),又补录了一百四十三篇唐代赋作(含逸句)。文中第一节比较了补收之作与今存别集所收之赋,依据文献实际推测其来源;第二节将所补之赋与《唐文粹》、《历朝赋格》、《历朝赋楷》所收该赋进行比较,探明编者对他书的参考情况。第五章为《赋汇》唐赋文献的价值与影响。此章首先阐述的是《赋汇》在文献利用方面的价值,如校勘价值和部分辑佚价值;而后论述了唐赋文献的文化价值,文中是分律赋和古赋两个部分来讨论的;最后总结了《赋汇》对清代的赋学观、赋集编纂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