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形式,“5·12”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震后现场调查表明,大多数框架结构由于填充墙设置合理,抗震能力较强,主体结构震害一般较轻,主要破坏发生在维护结构和填充墙;然而,部分框架结构由于填充墙的不合理设置造成的不利影响,发生了严重破坏甚至倒塌现象。本文选取某典型五层商住框架结构为计算原型,通过对填充墙各计算模型的分析讨论,建立等效压杆应力—应变关系,使等效压杆模型可应用于三维非线性分析软件OpenSees计算分析;同时,为实现多层多跨空间结构的三维非线性分析,利用SAP2000建立结构模型,通过转换程序将模型参数转换为Tcl格式文件,进而利用OpenSees进行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通过对纯框架、底层薄弱和完全填充三种模型的比较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填充墙的刚度效应对结构的自振周期和频率有不可忽略的影响,结合本文算例,完全填充时模型周期为纯框架自振周期的0.44倍,按现行规范进行计算分析时,采用统一的周期折减系数,仅能大致估算填充墙对结构周期影响,无法考虑填充墙不同材料、不同布置等情况对结构影响的差异。填充墙均匀合理布置时,结构侧向刚度较大,各层间变形均较小,输入地震动为大邑银屏波,峰值为0. 80g时,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213,与纯框架结构相比,考虑填充墙的影响,结构抗震能力显著增强,填充墙对结构抗震具有有利作用。底层薄弱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由于填充墙对中上部框架层间侧移刚度的贡献,结构中、上部层间变形减小,但对结构下部(特别是底层),中上部填充墙的存在使得底层相对薄弱,层间变形急剧增大,当输入地震波为Taft波,峰值为0. 80g时,底层薄弱结构底层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57,与相同输入地震动作用下的纯框架结构相比发生了更大的层间变形,薄弱层变形是决定结构震害的主要因素,填充墙布置不合理时,对结构抗震性能具有不利影响。最后,本文依据汶川地震现场调查框架结构破坏实例,分析填充墙及框架结构破坏的各种类型,提出框架结构设计和加固时填充墙设合理布置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