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博士后定位困境的解析与应对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博士后制度是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制度特区而存在的,它蕴含了我国用人、科技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诉求。为保障博士后流动过程中的合法利益,国家赋予了博士后“国家正式职工”的合法性身份定位,这一定位又是以“高科技人才”的定位为基础的。同时,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初衷是选拔和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这使得博士后在身份上还含有“学习者”的定位。总结我国博士后自上与自下两方面的定位逻辑,可以发现我国的博士后是“国家安排下的流动性的青年学者”,这是一种宏观视角的统一设定。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博士后制度“特区”的优势开始被削弱,高校聘用制度的改革、企业博士后的兴起、博士后个人和设站单位多元化需求以及不同学科、不同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都产生了对博士后定位的新要求,统一的宏观设定开始被微观的诉求解构。博士后是一个涉及多类利益诉求的复杂群体,不同的利益集团会形成不同的由本集团占统治地位的特殊场域,将博士后放入到这些场域中,认识该场域中起决定作用的利益类型和权力阶层及其行为路径,才能真正理解那些看似矛盾的博士后定位冲突中的合理性。博士后实际处于政治场域与经济场域的共同影响之中。政治场域是博士后产生的元场域,权力资本的主导作用适应了博士后的“公共产品”属性,将博士后定位为“公共利益人”,公共利益的诉求要求一种自上而下的国家主导定位方式;经济场域边界在博士后领域中不断扩大,经济资本的竞争性适应了博士后的“私人产品”属性,将博士后定位为“微观利益人”,多元化的微观利益诉求要求一种自下而上的市场主导定位方式。通过分析博士后存在的基础可以发现,博士后场域其实是一种自主性不断增强的亚科学场域,文化资本的主导地位要求对博士后“科学人”的定位。在此定位基础上重新设定博士后制度,必须尊重博士后场域的科学性,转变思想观念;承认不同的外界场域对博士后场域的影响,实施分类管理;理解不同场域惯习的差别,调整博士后管理权限;重视经济资本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强化博士后场域的自主化,提高博士后群体的社会信任感。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强调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在这一背景下,国家越来越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发展残障事业。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残障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当今大学校园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政府和学校已经建立起了多元化资助体系,从
山西作为一个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突出,潜在的旅游市场很大。但是,一些限制因素的存在使得山西省的旅游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主要论述了山西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限制
我国民办高校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对于经济改革其改革和发展相对滞后民办高校专职教师收入仍然明显偏低,过去旧有的薪酬管理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在某些方
全日制硕士生学术研究的内在动力机制是激发其“学术自愿”、“学术自由”的积极性,是使硕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由外在“他组织”转化为内在“自组织”的一种内驱力。同时,它还
大学生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所不可欠缺的人才储备,然而大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决定他们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高校思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理念和重要原则。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的应用,是顺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新要求的必然之举。发挥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思
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旗帜,高校校园文化应根据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根据人的全面发展方向,按照一定的培养目标,确立一种价值目标体系、生活方式,形成一种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对
本文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效果弱化入手,以如何培养思想过硬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为主要问题,结合实际全面研究了导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效果弱化的原因,进一步加强
回顾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我们教育事业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实现了两大历史性的跨越,具体表现为:义务教育实现普及和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我国高等教育从1998年起开始实施扩招,全